出国留学网2012国考申论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2012国考申论栏目,提供与2012国考申论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申论,是中国大陆国家公务员进行资格考试的其中一个科目。国家公务员考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行政能力测试)、申论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申论”一词,取自孔子《论语》的“申而论之”既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其基本要求是针对一段材料,通常是社会事件、民事纠纷等,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概括,对材料,事件问题有所说明,有所申述,在此基础上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它要求准确把握住一定的客观事实或材料,作出必要的说明申述。

2012国考申论热点汇总

09-25

标签: 申论汇总

  申论考试主要考查我们的材料分析能力,提出对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章写作的能力。所以,掌握一些申论考试技巧和申论热点材料,对我们完成申论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出国留学网公务员频道(www.liuxue86.com/gongwuyuan)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很多与公务员申论有关的资料,供大家参考。最后,送给各位考生毛主席的一句话:“有利的形势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希望大家坚持到底、奋战到底,过关斩将,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公务员!

编辑推荐阅读:申论答题技巧汇总
公务员申论备战策略
...

2012国考申论热点 街道办裁撤不宜一刀切

08-26

标签: 12国考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2国考申论热点 街道办裁撤不宜一刀切》考试资料,关键词为裁撤 热点 申论,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时47分03秒。
国家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副司长王金华表示,中国城市的管理层次较多,街道办居委会行政化严重,未实现了解基层民意、化解基层矛盾等功能......

【背景材料】

国家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副司长王金华表示,中国城市的管理层次较多,街道办居委会行政化严重,未实现了解基层民意、化解基层矛盾等功能。安徽铜陵已全面撤销街道办,如评估效果良好,将在全国推广。

【相关评论】

按照王副司长的意思,街道办相当于“二传手”,耽误工作,劳民伤财。可我要说,街道办虽然是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但相当于乡镇政府,其承担的基层基础工作,一样都不少。

【热点评述】

街道办事处职能不可小视。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人民政府或功能区管委会的派出机关,基本职能涉及上传下达、居委会工作、社区文化建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老妇童权益保护、常住和流动人口管理、普法教育、城市管理、秩序维护、经济发展等工作,直接面向老百姓,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街道办的人员身兼管理员和服务员。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整天很忙碌,不仅有经济发展任务,更有基层基础等工作需要做。街道办的人员,既是管理员,更是服务员。街道办领导班子虽然不是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一点没变。很多服务工作,都由街道办来做,可以说,街道办也是一级政府。

街道办的撤与不撤,得看具体情况。即地级市以上的城市,可以考虑逐步撤销;对县级城市内的街道办,则应考虑保留。再就是,行政体制改革,最紧迫的倒并非街道办、乡镇一级,当前最有意义的是推进省辖县改革,即逐步撤销撤掉地级市。海南搞省辖县,效果很不错,为啥在其他地方就推行不下去呢?要我说,地级市才是有名的“二传手”。倒不如先把地级市撤消了,基础性的东西还是牢固些好。

【点评】

提高办事效率,就得精简机构,该撤就得撤;可不能撤办事的,而让指挥者太多;管理者一大堆,没人干活,也不是事儿。

...

2012国考《申论》热点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08-26

标签: 12国考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2国考《申论》热点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热点 文风 申论,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时46分17秒。
最近,中央、省委领导同志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就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这项活动提出要求.....

【背景材料】

最近,中央、省委领导同志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就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这项活动提出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走得深入、转得到位、改得彻底上下工夫,不断把“走、转、改”活动引向深入。

【相关评论】

“走、转、改”活动,是新闻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从延安窑洞里的广播电台,到沂蒙山区的报纸编辑部,到新时期好记者陈中华,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广大新闻工作者踊跃参与,版面上和镜头里来自基层的声音多了,生动鲜活、打动人心的作品也多了,广大编辑记者普遍感到,到了基层,接了地气,开阔了眼界,接受了教育,得到了锻炼,与群众的感情更深了。

【热点评述】

不断深化这项活动,“走”要走得深入。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是新闻事业生长的沃土,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新闻工作者要真正沉到基层、融入生活,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切实解决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源头和方向问题。走得深入,关键是思想感情深入。要真正俯下身、弯下腰,身入心入,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把握群众脉搏,感知群众疾苦,激发思想的火花,激活创造的灵感。这样,新闻报道才能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与时代同频共振,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不断深化这项活动,“转”要转得到位。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新闻宣传的本质所在,新闻工作一刻也不离开人民群众。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切实解决好新闻工作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转得到位,关键是转得自觉。要转换片面追求所谓“新闻效应”、“吸引眼球”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摒弃漠视基层、远离群众的不良作风,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真心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在平凡人的生活百态中发现真善美的“火花”,在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中反映改革发展成就,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不断深化这项活动,“改”要改得彻底。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新闻的感染力在于鲜活。要倡导讲新话、讲真话、讲短话、讲家常话,切实解决好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问题。改得彻底,关键是改得坚决。要真正摒弃空话套话连篇、官腔学生腔标准腔泛滥的不良习气,用老百姓喜欢听的语言风格,用普通人看得懂的表达语句,多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一些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使新闻报道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让这个伟大时代的主流价值和鲜活美好走进公众视野和心田。

【点评】

要建立健全下基层工作制度,完善编辑记者岗前和在岗培训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以管长远的制度建设,确保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激励引导更多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文风,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

2012国考《申论》热点 "咆哮"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08-26

标签: 12国考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2国考《申论》热点 "咆哮"是家庭教育的失败》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热点 申论 家庭教育,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时46分15秒。
前,河南项城一名因自己孩子座位问题大闹校园的官员被免职。都说中国人是最爱孩子的,可在怎么爱的问题上,有人常常犯糊涂,此事件无疑又添了一个现实注解......

【背景材料】

日前,河南项城一名因自己孩子座位问题大闹校园的官员被免职。都说中国人是最爱孩子的,可在怎么爱的问题上,有人常常犯糊涂,此事件无疑又添了一个现实注解。对这位醉酒驾车闯入校园、咆哮叫骂约1个小时的官员,网友冠以“最牛咆哮哥”的称号,讽刺他是“官不大,威大”。

【相关评论】

诚然,这位官员的孩子将来什么样现在还不好说。试想,如果此次事件没有被公开,校方与这位官员达成了某种默契,那在孩子的眼中,这种权力的蛮横就会是达成目的的有效手段,进而会为自己的父亲拥有这种权力而自豪,再进而把这种权力当成自己的某种资源,于是,效仿这种蛮横就会变成一种自然的结果。那时,这位官员的孩子,与现在不断出现的骄横的“官二代”、“富二代”们,不会有什么区别。

【热点评述】

权力也好,名气也罢,都是公众赋予官员和名人的。它们从来也不是官员和名人的私人资源,更不该在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中扮演异化的角色。可现在,打人的名人之子和咆哮的官员接连出现,已然表明,在拥有权力、财富或名气的那群人里,有相当一部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偏差。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咆哮的爱实在扭曲得厉害。甚至于,偏狭得只剩下纵容和娇惯。孩子不懂事,父亲却不能装不懂。权力拥有者和名人本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因为借由公众给予的权力和人气,他们不仅应在职业领域有称职的表现,更应在职业之外保持良好的公共形象,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榜样和示范,而其家人的言行,也是他们公共形象的组成部分,是公众借以判断他们言行是否符合相应规范的重要参照。因此,官员和名人不仅应该严于律己,也须以一种责任心严于约束自己的家人,决不能放纵。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需要虚心探究家庭教育的奥妙和艺术。对孩子而言,生在权力和名利之家也许是种幸运,然而一旦为名利、地位所累,就会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其结果只能是害了孩子。而一些官员、名人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了成功,其成功在于在权力和名利的光环笼罩下坚守自我、不迷失,在于他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虚心探求家庭教育的奥秘和艺术。

【点评】

权力的咆哮常有,但权力公然为孩子咆哮却不常见;所以,在纠结于权力失范问题的同时,我们更愿意把“最牛咆哮哥”看做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1 ...

2012国考申论热点 让财产公示来管"三狂州长"

08-26

标签: 12国考

 日前,云南纪检专案组初步查实了云南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的违纪违法事实:近5年来,杨红卫先后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

日前,云南纪检专案组初步查实了云南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的违纪违法事实:近5年来,杨红卫先后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杨红卫与妻子余赛英在昆明、个旧、弥勒等地有房产17套,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有房产6套;杨红卫被称为“三狂州长”,他吸食毒品,与数十名女性有不正当两性关系。(9月26日经济参考报)

尽管人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但云南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的所作所为,还是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杨红卫****案,再一次证明暗箱里的权利多么可怕。

其实,比起贪污上亿元的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杨红卫的贪污数额并不让人吃惊。但杨红卫的贪腐却是最见不得光的,作为堂堂州长,他居然长期吸食毒品,玩弄数十名女性,坐拥国内外23套房产!这其中任何一条,都让人咋舌。

“三狂州长”没人管得了吗?吸毒、炒房子、玩女人这样的事,都是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的,可杨红卫样样大行其道,多年来不露马脚,直到地震灾区的灾民反映灾后重建的民房问题,才牵出这一系列丑事,足见官员财产监督制度的薄弱。

纵观杨红卫的“三狂”——“狂热”指的是其工作作风,“狂妄”是说他的为官之风,而“狂欢”则反映了他的生活作风。“三狂”之中,“狂欢”危害最致命,他让一个高级干部忘乎所以,堕落到最腐朽的深渊,为维持这种腐朽生活,又不惜贪污受贿、铤而走险,陷入恶性循环。

可见,管住杨红卫这样的“三狂州长”,核心是遏制其“狂欢”,根本之道是切断其财路。而要切断其财路,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完善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接受公众监督。倘若杨红卫的财产状况是公开的,他就算只吸一次毒,玩一次女人,买一套房子,也都将逃不过人们的眼睛,他也不至于糜烂到今天这步田地。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在出席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时曾表示,要逐步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制和公示制。而“三狂州长”杨红卫的****案也再次表明,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迫在眉睫。因为不透明的官员财产状况,不仅容易诱发****分子侥幸心理,让他们越陷越深,也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和成本。

面对反****形势的严峻挑战,以及公民的知情权需求,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已成为紧迫的公共需求,相关方面不宜再拿“条件不成熟”来延迟这一制度的推行。

...

2012国考申论热点 反腐不能让"鉴表哥"单枪匹马

08-26

标签: 12国考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2国考申论热点 反腐不能让"鉴表哥"单枪匹马》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热点 单枪匹马 申论,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时46分27秒。
日前,一名网友因收集官员戴手表的公开照片,用专业知识为他们“鉴表”而名声大噪......

日前,一名网友因收集官员戴手表的公开照片,用专业知识为他们“鉴表”而名声大噪。这名网友自称曾在饭局上看见某官员戴了一块价值70万元的百达翡丽表。根据其与官员接触的经验,他称内地官员比沿海官员敢戴(名表),并称不公开戴,不意味官员家里就没有好表(9月16日新华网)。

“鉴表哥”仅通过一块名表就让贪官的****作风暴露无疑,可见贪官的贪腐行径并非雁过无影,尚有蛛丝马迹可循。2009年,“最牛房产局长”周久耕因为一条天价“九五至尊”香烟而入狱,网友们就是通过人肉搜索查出这位最牛局长不仅抽天价香烟,还戴名贵手表的。

目前,贪污****成风,人民对此深恶痛绝,“鉴表哥”的英勇举措可谓大快人心。但蚍蜉难撼大树,惩治****不是只靠一个“鉴表哥”就行的。“鉴表哥”的力量毕竟微弱,在众声喧哗之后人们迟早有一日会将他淡忘。

惩治****,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一份责任。众人拾柴火焰高,长江后浪继前浪。有了“鉴表哥”,自然可以有“鉴包姐”、“鉴衣妹”、“鉴鞋弟”,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专长,擦亮眼睛找出隐匿官场的****分子,戳穿贪官的丑恶嘴脸。笔者相信在众目睽睽之下贪污****分子必定有所收敛。尤其是在当下网络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一条简短的微博,一个简单的留言就可能汇聚成民意。民意是握在公众手中强有力的武器,周久耕、韩锋等人不就是被高涨的民意拉下马的吗?

当然,监管机构、反腐部门不能整日养尊处优,坐视不管。一个小小的“鉴表哥”都能看出贪官****的痕迹,责任所在的监管部门怎能不知道、不作为?怎么向公众交代呢?

在我国,治理贪腐步履维艰。人人诟病的“三公消费”就像打不死的蟑螂,频频出现,最近又爆出湖北省委巡视组赴贫困县秭归县巡视,20余天花了80万招待费的新闻。反腐需要各方力量的集合,既要有公众积极地监督,相关机构的努力作为,也需要制度和相关法律的完善

...

2012国考申论热点 十几万项评比,能评出什么

08-26

标签: 12国考

 

14万8千多个评比达标表彰项目,都是“正式”的,即各政府部门部署、布置下来的,不是搞一次两次就完的,至少要搞若干年,有些评比还是领导推进工作的“抓手”,不但要搞,还要花大力气搞。

据新华社报道,经过三年的清理,这148405个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只保留了其中的4218个,被撤消14万余个,也就是说,97.16%的评比项目都是不必要的。

你想想,光是清理这些项目,决定哪些保留,哪些撤消,就有中央纪委牵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与,专门成立了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耗费人力物力就不在少数;那么,此前,这十几万项评比项目的运作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恐怕是个天文数字,这还不算争取获奖的“公关”费用。

财力的损失是看得见,可计算的,还有看不见的损失和负面影响。评比是上面搞的,评比结果(名次、荣誉称号)也是由领导决定的,重视评比,就是重视上级的工作;你可以不在乎荣誉称号,但你不能不在乎领导的感觉;你不重视领导,领导就不重视你——这种评比机制,最后成了一种普遍的工作机制:对上负责,比对下负责、对基层负责、对群众负责更重要,做什么,怎么做,何为轻,何为重要,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以评比能否得奖为目的。

一些领导者或领导部门不是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来决定评比结果,而是以看汇报材料决定评比结果,有的基层单位的干部后来也“总结”出来了:“最后不是比工作做得怎么样,而是比文章写得好不好。”

这种机制最深远的害处是:养成了以刻板、机械、完全服从为特点的“机关思维”,严重地压抑、束缚了人的创造精神。一熟人的孩子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机关工作,因为知道她写作能力强,大学里就发表过不少作品,领导就把写各种汇报材料的重任交给了她。但是她很不习惯这种刻板的、照本宣科式的公文写作,从用词到句式都有一套“标准”的格式,而她喜欢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最后被领导认为“不会写文章”而另选能人,而她则放弃了这个托了关系才谋得的职位,通过考研回到了母校,她说,“这里才是我呆的地方。如果我在机关里呆下去,我就成了一台写文章的机器。”

这几年一直在提“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等,但实质性的成果很少见,是否跟这种文牍主义、形式主义泛滥的环境有关?一方面,不容纳个性,不鼓励创造、创新,哪怕一个词语的改动都被视为大逆不道,一方面又提倡创新,不啻是缘木求鱼。这种状况十分普遍,目前似乎看不到改变的迹象。

14万个评比项目砍掉是容易的,但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各种积习——从思维到行为方式——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改掉?

...

申论考试资料:2012国考《申论》热点 直面问题要勇气更要能力

08-26

标签: 热点 申论 更要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2国考《申论》热点 直面问题要勇气更要能力》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热点 申论 更要,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时46分23秒。
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忙于交际应酬,对具体工作不管不问,出现问题时一头雾水,搞不清楚状况......

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忙于交际应酬,对具体工作不管不问,出现问题时一头雾水,搞不清楚状况。有的面对问题时“打乒乓球”,互相推诿、躲躲藏藏,把新问题推成了“老大难”。有的则“和稀泥”、“纸包火”,能拖则拖,把小问题淤积成了大问题。其结果是直接导致领导干部乃至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丧失。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矛盾和问题有所增多。正如马克思所说,“问题是时代的口号”,矛盾的出现反而是解决前进障碍、推动发展进步的重要契机,历史正是在问题和矛盾的不断产生与解决的循环过程中向前发展的。出现问题就怕得不得了,不敢正视,不敢直面,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和心胸。

是否敢于直面问题,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能力问题,有时候能力甚至决定态度。因而,在端正面对问题的态度时,着眼于建树直面问题的能力很有必要。

敢于直面问题,首先就要有面对质疑的承受能力。承受能力源于面对问题时的底气,而底气则取决于对待工作“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事业心、责任感。作为领导干部,在任何名利的诱惑下都要身正影直、清正廉洁、拒腐防变,确保不做问题的“典型”和“源头”。在复杂紧急的情况下,都要“每临大事有静气”,确保头脑清醒、不自乱阵脚。而在祥和安宁的环境下,应当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敢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大大方方站出来”,才敢于承受各种可能的质疑,做到“心中有数、底气充足”。

直面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能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准确到位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就像大夫看病一样,前提是要对“顽疾”有正确的判断,知道病症出在什么地方,缘于什么诱因。这种能力的基础,在于平时工作中对权力责任清楚于脑,对办事方法和手段烂熟于心,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走向“把好脉”。而在抓重大工作、处理重点难点问题时,对一些薄弱环节和不太起眼但事关全局的“关节点”不放过,更多着眼于制度机制的建树,做好预防和准备。如此,当问题出现时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症结所在”,保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直面问题,不能没有掌控大局的谋划能力。有的领导干部在处理棘手问题时,往往“拆东墙补西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慌不择路”。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全局意识,找到了“点”但顾不了“面”,以致顾此失彼,使工作陷入被动。只有站在全局高度,冷静分析问题性质和来源,弄清问题是否有倾向性、普遍性,准确评估损失程度和影响范围,防止问题“蔓延开来”,同时杜绝“早完早了事”的想法,着眼于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问题,才不会“按下葫芦起了瓢”,才有问题“攻克一个、解决一片”之效。

1 ...

公务员申论:2012国考《申论》热点 寺庙与水利之间选择错位

08-26

标签: 热点 申论 错位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2国考《申论》热点 寺庙与水利之间选择错位》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热点 申论 错位,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时45分53秒。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湖南娄底新化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旱涝灾害频发。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湖南娄底新化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旱涝灾害频发。在今年5、6月份长江中下游五省持续的旱情中,新化县水稻和经济作物大面积受旱,4万多人和1万多头牲畜饮水困难,当地的水利设施亟需投入。然而即便是这样,新化县的水利资金近日却被克扣和挪用,挪用的资金变成了“景区建设”的捐款,用于修建寺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9月26日《中国广播网》)

即便再不通情理,在寺庙与水利之间的选择上,公众也会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就是水利设施。因为对公众而言,水利设施的好坏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你可以一辈子不去寺庙上香拜佛,但你不可能三天不喝水,这是基本的生存问题。比如,去年的西南大旱给予我们的震撼,不只在于南方地区出现旱情后几乎毫无招架之力,更重要的在于水利设施的修建根本不配套,旱情来临水利设施要么陈旧破败不能使用,要么还未曾修建,对于缓解旱情起不到丝毫作用,甚至于连饮水都无法保障。

既然如此,当地政府为何没有修缮水利设施,反而克扣挪用水利资金用于修庙?很明显,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当地官员的判断标准和公众基于生存意识的判断完全不同。长久以来,上级部门考察下级政府的政绩其实着重是看当地的经济发展。而在一般官员看来,投入与产出是呈正相关的,投入越多产出越多,这意味着一些官员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上极为强调投入的重要性,甚至于不惜挪用其他民生拨款用以进行所谓的经济投资。

具体到湖南新化县。因为这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自然除了当地可能存在的自然资源和认为资源外,其他现代工商业体系整体不发达,市场经济不振兴,经济发展也就陷入疲软,这对当政者而言是极为不利的。那么如果能另辟蹊径找到一条经济发展之路,就成了贫困县地方政府着重解决的问题。与此相比,那些民生投入反而成为了次要支出。

但这又陷入另一个窠臼之中:许多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着眼点不再是合理的规划和对本地现状的清醒认识,而是人为制造一些“景观”,用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毕竟如今最符合持续发展且投入较低的还是旅游业。人为景观的制造,寺庙建设无疑是最佳选择。在中国,只要有山的地方就会建寺庙,有些确实是古刹,是遗留下来的历史人文遗迹,但大部分则是后来重新规划建设的。这种地方除了那些极为虔诚的佛教信仰者,以及较为迷信的人外,很难吸引来游客观光,自然所谓的旅游业也就名存实亡。

如此一来,结果只能是修建水利的财政拨款被浪费,所谓的经济投资也会打了水漂。说白了,这种挪用水利资金用来“景区建设”只会得不偿失。而从权力职能的角度来看,此种行为更是损害了公众合法权益。政府具备经济职能,但这种职能不是让政府拿钱直接参与到市场当中。政府同时必须履行保障民生的职能,不能因为经济而忽视民生,两者之间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既然已经规定是民生支出,相关部门就不能强行挪用。这种结果正是监管不力、审计不严、处分不厉的原因所致。所以,对这种行为如果不严厉惩处,还会有贫困县会步入后尘。

1 ...

公务员考试:2012国考《申论》热点 全面把握"五德"用人导向

08-26

标签: 热点 申论 用人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2国考《申论》热点 全面把握"五德"用人导向》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热点 申论 用人,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时46分21秒。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导向......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导向。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同志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体现了我们党对干部德才关系认识的深化,进一步突出了德在选人用人中的地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全面把握、深入贯彻。

以德修身,就是要更加注重政治品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修养。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少数干部的无德之行,损害党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最终也使其本人身败名裂。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其思想品德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和影响力。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以德修身,不断加强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修养,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干事创业。

以德服众,就是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官员应以德服人。所谓“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以德服众,行胜于言。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品德上过得硬,工作上以身作则,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信服与支持。试想,如果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能做到以德服众,汇聚起来将会是多么巨大的感召力!如果各级党组织都能把那些以德服众的干部用起来,汇聚起来将会是多么强大的凝聚力!

以德领才,就是始终坚持德比才重、德在才先的理念。我国古人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重才轻德,历来是用人的大忌,也是个人成才的大忌。对于党组织来说,坚持以德领才,就是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以德为先:同样是能力强的干部,谁在德的方面表现突出,就优先提拔重用谁;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坚持以德领才,就是始终不渝地把以德修身、立德为民放在首位,在不断锤炼道德操守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以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

以德润才,就是以德来激发、培育和支撑才能的增长。德不但是激发才能提升的重要动力,也决定着才能发挥作用的方向和成效。人们只有切实解决“为什么活着、什么是人生最大的价值”等德的基本问题,才能不计较个人得失和艰难险阻,恪尽职守、埋头苦干,不断创造一流的业绩。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做了一点工作就争名夺利,受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说到底还是在德的方面没有过关。因此,领导干部要不断增长才干,并始终保持才能发挥的正确方向,就应充分发挥德的“方向盘”与“润滑剂”作用。

德才兼备,就是要做到德才俱佳、又红又专。强调以德为先,并不是否定才的重要性。有德无才,也难担大任。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素质和能力必须过得硬。如果我们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就难以做好领导工作,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因此,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既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又要强学习、长知识、增才干;既要成为“模范型”领导干部,又要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