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雨巷》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雨巷》栏目,提供与《雨巷》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的1927年夏天。《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放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雨巷诗人是谁

 

  雨巷诗人是谁?想欣赏雨巷这首诗的朋友赶紧来本文看看,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准备了“雨巷诗人是谁”,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资讯!

雨巷诗人是谁

  雨巷诗人是戴望舒(1905-1950),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拓展阅读:雨巷诗人原文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诗人赏析

  《雨巷》是三十年代著名现代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之作,是一首象征派暗示的抒情诗。在诗作里有三个单纯的的意象:“我”——象征寻找真理的抒情主人公。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真理。悠长的雨巷――象征阴郁的现实世界。诗中的雨巷是悠长而寂寥的:雨打油纸伞更增加了雨巷的寂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徘徊,更显得雨巷的悠长。“我”是个怀昔追求的游子,希望逢着丁香一样的姑娘。可这位姑娘却偏偏是结着愁怨的。她家篱墙颓圯,虽然受到命运的打击,但她没有颓唐,没有乞求,她仍然是那么妩媚动人,是那么的冷漠和高傲。诗人在这里坚持了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命的追求。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显然寓有深意。丁香是美丽、高洁、结怨三位一体的象征。这里的“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具有双重的含义:一是实指;一是一种不可及的纯结理想的象征这姑娘往往就是他的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像梦中飘过一样,只在面前一闪,转瞬消失了。这里说出丁香虽然姣好,却又容易凋谢。诗人就是这样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

高中《雨巷》教案范本

 

  课堂不可以没有准备,来看看你在这节课上准备了怎样的教案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雨巷》教案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雨巷》教案范本(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教学难点:

  重点:

  1、学习象征的用法。

  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一、导入

  我们在在前阶段的学习中先后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这两首诗歌都是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作者介绍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可以结合前两首诗来谈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

雨巷诗人是谁呢?

 

  被称为雨巷诗人的是谁,他又写过什么诗呢?需要了解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雨巷诗人是谁呢?”,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雨巷诗人是谁呢?

  《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雨巷》中,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来营建抒情空间,传达内心情感,并且融会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纤弱婉约诗词的艺术营养。

  一、《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作品赏析

  《雨巷》1927年夏天,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外;多年以后,人们才像观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的艺术光辉。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创作道路上,只给我们留下来九十多首抒情短诗,《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

《雨巷》读后感范文

 

  漫步于阡陌田间,岁月悄然转换,沧桑踏进了我的眉心鬓角,只有你,一柄油纸伞,一帘苏青白裙,简简单单,仅此而已,但你的模样已在我的脑海里深深烙印,挥之不去,忘不了你身影,忘不了你容颜。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巷》读后感范文”。本内容为大家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雨巷》读后感范文(一)

  漫步于阡陌田间,岁月悄然转换,沧桑踏进了我的眉心鬓角,只有你,一柄油纸伞,一帘苏青白裙,简简单单,仅此而已,但你的模样已在我的脑海里深深烙印,挥之不去,忘不了你身影,忘不了你容颜。

  回眸在江南街角,只为得你嫣然一笑,清迈脚步,徘徊在这寂寥的雨季,望着红尘中漎然流过的身影,忘也不是,记也不是,毫无头绪,问天,天不语。本抱着你我可以并肩携手在这街头,淡然光阴沫沫,这一切的梦境不得不一次次破碎在残酷的现实中。伤痛,凄然的泪无奈滑下脸颊,在我的指尖悄然落下,孰人问我伤悲,孰人给我安慰;痛楚,期许早已惊醒了心海那一缕千年不灭的旋律。你模糊的身影,把我推进了苦痛的深渊,或许千年的轮回已不足矣,任岁月几般,你都是我依旧等待的苏青白裙的女子。

  看不尽你我前世情缘,一眼忘川,许你憔悴我容颜,因为等你,婉拒了种种的幽丽暗香;因为等你,谢绝了尘世中的万千茶靡。只因忘却不了那一份深情,只为等你拨付我内心那一线清商古曲。

  无奈两岸花,花开开彼岸,花叶无缘相见,年年花伤语,岁岁盼伊归,孤灯单影,千年梦回,凄凄怨怨别离,日日夜夜思绪,相逢一瞬情缘,更带你他日得续,一曲相思曲不尽轮回,红了樱桃又绿了芭蕉。

  当再次茫茫穿过雨幕,和着往日的旧曲,你,似乎向我走来,看清了那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但或许,终究只是梦一场。

  《雨巷》读后感范文(二)

  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

  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外;直到最近,人们才像观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的艺术光辉。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创作道路上,只给我们留下来九十多首抒情短诗,《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雨巷》大约写于1927年夏天。最初发表在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八号上。戴望舒的挚友杜衡在1933年写道:

  说起《雨巷》,我们很不容易把叶圣陶先生底奖掖的。《雨巷》写成后差不多有年,在叶圣陶先生代理编辑的《小说月报》的时候,望舒才忽然把它投寄出去。圣陶先生一看到这首诗就有信来,称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远。 圣陶先生底有力的推荐,是望舒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一直到现在。

  《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点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没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到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雨巷》

 

  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来作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做到的事情,那么《雨巷》这篇课文该如何作教学设计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雨巷》”,更多优秀的文章尽在出国留学网,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雨巷》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 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南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它有着不同于北国,也不同于南疆的独具特色的风韵。在你的心目中,江南有哪些典型的意象呢?请说说你心中的江南意象。

  学生自由发言。

  这些意象为什么能代表江南?你能从这些意象中体会出江南的总体风格或者意韵吗?

  今天我们要领略的,就是江南的雨巷。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夏,时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诗人隐居江苏松江,感受到了“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雨巷》这首诗便反映了这种郁结在诗人心头的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的时代情绪。

  四、听课文音画录音

  雨巷,该是有怎样的一番情致?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听听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听的时候,体验这首诗的整体情绪。

  五、朗读本诗,把握诗歌感情,分析诗歌意象

  1、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

  明确: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美,迷蒙。

  2、同桌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

  3、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着来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可以与同桌互相讨论。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

高一语文教案《雨巷》

 

  在教学中,教案是一个老师教学的总体设计,那么《雨巷》这篇课文的教案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教案《雨巷》”,更多优秀的文章尽在出国留学网,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教案《雨巷》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一、知人论世。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抓住意象

  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 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幻灯)

  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最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三年后听到施绛平移情别恋的消息,他匆匆回国。结束了他近八年的恋情。第二年,1936年,与小他12岁的穆丽娟结婚,这场婚姻仅维持四年。1940年俩人离婚。两年后,戴又与小他21岁的杨静结婚。生了两个女儿,到1948年又以离婚结束。建国后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工作,负责法文翻译,但此时他哮喘病非常严重。1950年二月去世。)

  被誉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以短暂而传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国抒情诗人的内在品质,以至在他离世50多年后,诗歌依然名重诗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三、赏析全诗。

  (一)听朗诵,正字正音(幻灯)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怅(chóu ch...

《雨巷》教学设计精选

08-13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学设计怎么写?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雨巷》教学设计精选”,欢迎大家阅读。

  《雨巷》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意象”的象征义。

  【教学难点、重点】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唐磊的音乐《丁香花》。一条悠长而寂寥的小巷,一位美丽而忧郁的姑娘,一次擦肩而过的邂逅,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思念和忧伤?80多年前的《雨巷》成为经典,曾以音乐、绘画和舞蹈(《小城雨巷》)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天,让我们走进走进文字版(能留下想象空间)《雨巷》,走进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二、作者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作品创作分早期和后期两部分。早期作品多写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有朦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写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显得明朗、诚挚,代表作《我用残损的手掌》。《雨巷》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诵读

  1、诵读彷徨(páng huáng)彳 亍(chì chù)惆怅(chóu chàng )颓圮(tuí pǐ)

  2、美吗?什么样的美? 美;忧郁美、朦胧美,不同于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和李清照词的凄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请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你的感受?用几个词来表现。内容上:低沉、伤感、忧伤、朦胧、孤独、惆怅、失落、哀怨等。形式上:低沉缓慢、舒缓悠扬,有很强的音乐美。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听起来悦耳、和谐,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4、归纳音节特色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明确:①全诗共7节,每节6行,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读进来有舒缓悠扬之效。②押韵规则(全诗从头至尾都用“ang”韵,没有换韵,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旋律美。 ③另外,诗句长短错落,回环往复,语言上用反复和排比,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四、合作探究

  我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五、意象分析

  全诗中有哪些意象? 请找出来。

  明确:有6个。 客观物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 人物形象:我、丁香姑娘。

  1、丁香明确:丁香未开花时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见研讨练习四)特点:美丽...

雨巷

 

  早晨灰灰蒙的

  是伊人醉醒的眼

  丝飞的烟雨情梦

  望着你熟悉的背影

  掩落在离人的深巷

  蓑衣的晃影甜甜进入

  我的时光宝盒

  那是属于我的神话

  烟雨蒙醉了我的双眸

  夹着青涩的芳香

  是谁的萧在吹

  是谁的笑声回旋耳间

  曲亦成殇泪亦无痕

  唯有寂寥的雨巷

  轻轻虽说我爱的思念

  雨水浸蚀的花瓣

  是烟雨朦朦的殇

  一经触摸

  便是玉生烟的梦泪

  【作者:箫】

  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及出国留学网所有,未经授权杜绝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如果你有好的文章,可以点击【投稿】,让大家看到你的作品,同时也有稿费可以拿,快来投稿吧!


更多现代诗推荐
黑夜里的萤火虫 四季的孩子

教师资格证语文说课:雨巷

 

  老师们在上课前,要先做好说课稿,才能更好的上好一堂优秀的课哦。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教师资格证语文说课:雨巷”,希望同学们可以顺利通过考试!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雨巷》是语文必修二现代诗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和鉴赏,感悟诗情诗意,认识现代诗歌的特点。 《雨巷》是一首象征诗,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失败的现实脱节的悲剧感,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将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诗中描写的一切,悠长寂寥的雨巷,彳亍的丁香姑娘都可在现实中找到其象征意义。
(二)重难点
1 体悟雨巷诗情诗境


2 体会本诗“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手法,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
而后一点也是本诗的难点所在。
(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 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 、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
能力目标:1培养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关注社会、追求理想的感情,促使 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课时安排及教具使用及课前准备
《雨巷》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前准备: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包括生字词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自主质疑
二. 教法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懂得一些鉴赏诗的基本方法,但象征诗还是第一次碰到,所以理解象征手法还有一定难度。另外本诗写作年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其历史背景。
(二)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贯穿始终,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等。
(三)学习方法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特引导学生采用如下学习方法:
1 诵读表演法: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和表演中理解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读诗品诗的悟性及能力,以完成重点一为目标。
2 质疑感悟交流法:继续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要求,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以完成重难点二为目标。
(四)设计说明
授课计划设计的出发点 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重视讨论、交流和合作,重视探究问题的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
复习引入 同学们,今天现代诗歌的学习就要落下帷幕了,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豪迈大气,风流才子徐志摩的潇洒飘逸,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面对多难的祖国面对多难的父老乡亲诗人闻一多艾青所发出的痛苦呼喊,今天让我们撑一把油纸伞,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聆听潇潇春雨,感受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的寂寞惆怅
(二)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之一:参读--...

春的雨巷

 

  深巷明朝卖杏花

  春雨淅淅,湿了青石板,湿了雨巷的路……

  一双鲜艳精致的绣花鞋,轻轻点过沧桑的青砖路,迈过一抹抹黛色的苍苔,是卖花女悠然穿过雨巷。一袭白衣,几缕青丝散落,欲遮还羞,像画里一样朦胧,像画里一样空灵。只是清越的叫卖声悠悠扬扬地传来,散落在雨气中。

  云欲成雨,水欲生烟。

  手捧着沾带露珠的杏花,娇艳欲滴,采撷一篮春色,却不及斜插如鬓的那朵美丽。

  她是谁,恍若隔世,可是水墨画中仕女的倩影?一纸丹青,似久别重逢。我铺纸欲画,笔端才离了砚,案头上已见纤纤袅袅的烟雨浮起。可清水出芙蓉,又有谁的笔能勾勒出她的倩影呢?

  落花烟重,流光萧疏。

  是不是走进这雨巷,你就一洗这尘世的浮华?是否是走进这雨巷,你就忘却那扬州的喧嚣?是不是走进这雨巷,你就融入丁香的哀怨,江南的雨烟呢?

  唱一曲后庭花吧,舞一支霓裳羽衣吧!我等待你惊鸿一瞥,笑如繁花。可你只是轻轻的走过。我期待你的回眸一笑,却只捕捉到了似转非转的一瞬,终是消失在了青青雨巷。雨巷深深深几许,她似浅浅的一笔,淡淡晕开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消失无痕。

  丁香空结雨中愁。擦肩,而过。

  春,画一般的雨巷。

  去年今日此门中

  独自,缓缓踏进雨巷。

  没有人知道她的年轮到底转了多少圈,没有人知道菱花镜前多少年华,才把缕缕青丝梳成了三千白发。

  撑着油纸伞,彷徨。枯老的手,抬起又放下,始终拉不住岁月的裙袂。

  宛转蛾眉能几时?无人得解。

  须臾鹤发乱如丝。如是我见。

  洗尽铅华,她已不再当年。春花秋月,染尽胭脂氤氲。没有人认识她,就像她对今天的世界一样陌生。但她记得,这窄窄的雨巷和她的韶华。

  最是初见惹人醉。那年的青衣素袍是江南最朦胧的梦。相逢在雨巷,然后和他相守。直到有一天,他再也不能和她一起来到这雨巷,她就徒步送他离开。

  清明的山太高太远。思念时,她就穿一回雨巷。杏雨中,她会一次次看见那青青子衿。可蓦然回首,却早已是,换了人间。无尽的凄婉敲打在青砖上冥冥地唱着那一回眸的哀愁。浅浅一眼,浓到血里,刻下一世的纠缠。默默地,默默地,她如一位虔诚的信徒走过。

  悠悠比目,缠绵相顾。婉翼清兮,倩若春簇。

  没有山盟海誓,就让雨巷见证吧;等不到海枯石烂,就在雨巷中坐看沧海桑田;找不到三生石,就把名字刻在雨巷。来世,就在这里找回属于今生的一笑吧。泪眼观雨雨不语,一阶青石过流年。

  没有孔雀东南飞的悲怆,没有钗头凤的痛彻心扉,没有声声慢的惨惨戚戚,没有江城子的生死茫茫。只留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无以惊破这瓯春之梦。

  春,梦一般的雨巷。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袭长袍,诗人飘过雨巷。手掩一卷书,载不尽雨巷晨昏。

  歌台舞榭,灯红酒绿,都在烟花三月的雨巷中缓缓褪去,唯有石板上的古韵清香融入天青色的烟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