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三去一降一补系列分析栏目,提供与三去一降一补系列分析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5-27
三去一降一补措施
“十三五”开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发力攻坚。
如何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成为前来参加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及专家关注的焦点。
去产能
去产能,关键在于落实。政府和社会要多方面创造新就业机会,为企业员工谋出路;企业自身也要摆脱“等要靠”心理,努力通过科技创新解决效率低下和效益不高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冷水江钢铁公司董事长陈代富
去库存
现阶段三、四线城市是去库存的焦点。要发展批量化租赁市场,在人口净流出地区控制房地产用地供给量,并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政策优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去杠杆
关键还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通过提高经济总量“分母”来降低杠杆率。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降成本
在已采取一系列减税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企业减税力度,提振企业家信心和发展动力,调动企业家投资实业的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兰
补短板
扶贫攻坚是最紧迫的,提高创新能力是最长远的。提高有效供给核心还是要靠创新,而不论企业技术升级设备改造还是研发创新,都需要巨大的投入。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
根本目的: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主攻方向: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本质属性: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1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
分析人士指出,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提出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的政策逻辑一脉相承,意味着我国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
“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保持经济稳定运行非常重要,但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要在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上迈出实质性步伐,这一点至关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些指标稳中向好。但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并未改变,经济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世界经济总体复苏乏力、低速增长,...
05-27
农民工市民化是消化住宅库存关键环节
——“三去一降一补”系列分析之二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2015年末,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2亿平方米,考虑待售期房库存后,广义房地产库存面积为32.3亿平方米,去化周期长达30.2个月,商品房增量空置率高达46%,这些都反映出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在高库存状态。本文进一步测算了我国城镇住宅存量规模,结合进城农民工居住现状,提出农民工市民化是消化住宅库存的关键环节和成败所在。
一、房地产库存的界定及合理区间
在房地产开发活动中,商品房生产过程先后经历已出让未开发土地、已开工未取得预售许可、开工并已取得预售许可、已竣工等四个阶段。从常用的库存概念考虑,一般将具有相对成熟形态的产成品作为库存,也就是已竣工未出售的商品房,在我国现实情况下还有几块房产应包括在库存内。
首先,考虑到商品房销售的75%左右采用预售模式,因此在界定商品房库存时需要有所变通,应该充分考虑到预售商品房的库存。其次,保障性住房是和商品房相对独立的住房体系,在统计上没有完全纳入到房地产开发统计中。最后,游离在政策法规之外的小产权房也属于房地产范畴,并且规模较大。小产权房没有取得土地、规划、工程等许可,未纳入到现行房地产开发统计中,无法获得准确的建设、销售和库存等数据。
基于上述分析,考虑到保障性住房和小产权房数据或不公开或缺少统计,基于严谨性和准确性,本文将房地产库存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狭义房地产库存和广义房地产库存。除此之外,在广义房地产库存的基础上增加保障性住房库存、小产权房库存,则是完整意义上的全口径库存,有待统计完善后进一步研究。
狭义房地产库存,口径为现房库存,是指报告期末已经竣工的待售现房,即现行房地产开发统计中“商品房待售面积”的概念,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及周转房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通过狭义库存可以计算商品房空置率,用于判断商品房市场发展状况。
广义房地产库存,口径为可售现期房库存,是指现房库存和期房库存之和,即在狭义库存的基础上增加待售期房库存。所谓待售期房库存,是指尚未竣工但已经取得预售许可证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
目前,合理的房地产库存范围尚无严格界定,相对认可的合理去化周期的上限是18个月。
二、我国房地产库存明显分化
从全国层面看,2015年末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2亿平方米,据此计算的狭义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为6.7个月,处于合理区间。期房待售面积为25.1亿平方米,据此计算的广义房地产库存总量为32.3亿平方米,广义库存去化周期为30.2个月,超过库存合理区间上限67.8%。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广义库存去化周期能更好地反映房地产市场实际运行情况。比如,2013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量价齐升,销售面积增速达到17.3%,高出上年增速15.5个百分点,而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仅增长2%。理论上当年房地产库存应该明显下降,去化周期缩短,然而狭义去化周期不降反升,其原因在于商品房销售火爆的主要是期房,现房待售面积反而大幅增加了35.2%...
05-27
有效化解债务风险 实现资产负债表再平衡——“三去一降一补”系列分析之四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杠杆的使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适度的杠杆率不仅能够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而且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如果杠杆使用不当,则会造成信用违约频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陡升、资产价格崩溃并触发“明斯基时刻”,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产能过剩依然未得到有效清除,房地产库存尚未化解,企业成本仍处于较高水平,有效供给尚在培育阶段,我国依然面临较高的风险。
“去杠杆”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歼灭战之一。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整体杠杆率虽然保持适中的水平,债务风险处于可控区间,但是杠杆率上升较快,结构性问题突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过高,其债务风险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的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而中央政府和居民部门杠杆率水平相对较低。建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适度增加中央政府的杠杆率,规范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手段有效化解杠杆率的结构性问题。
一、全社会杠杆率适中 但系统性风险不断上升
杠杆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债务偿还能力,如果以清算为基础,则可将杠杆率刻画为负债与资产之比;如果以债务的可持续性为基础,则可将杠杆率刻画为债务收入比,就全社会而言,可将GDP作为收入,从而全社会的杠杆率为各个部门的总债务之和与GDP的比值。因此,可按部门、按行业分别对我国杠杆率进行分析。
(一)我国全社会杠杆率适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2014年我国实体部门的杠杆率为217%,整体处于适中水平,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如日本的杠杆率为400%,法国为280%,英国为238%,美国为233%,高于其他金砖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分部门看,我国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为55%,相较其他国家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中央政府的杠杆率为26%,地方政府的杠杆率为29%,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超过政府部门债务总额的一半,而且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与政府部门债务存在重叠的情况,考虑到此状况,政府部门的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杠杆率要高于现在的水平;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为125%,高于大部分国家,也远远超过90%的国际警戒线,如美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仅为67%,英国非金融杠杆率为74%;我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为38%,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国全社会杠杆率虽然处于适中水平,但是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过高,从而导致我国杠杆率结构性问题突出。
(二)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在金融危机后增速过快
从增长速度来看,2007年以来,我国全社会杠杆率增加了83个百分点,增速远快于其他国家,仅低于爱尔兰、新加坡、希腊和葡萄牙等国。其中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增加了13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杠杆率增长的贡献为15.7%,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迅速,以每年27%左右的速度增长,其增速要远快于中央政府;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增加了52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杠杆率增长的贡献为62.7%;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增加了18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杠杆率增长的贡献为21.6%。由此可知,金融危机后,非金融企业部门杠...
05-27
中国制造业成本国际比较及降成本六大建议
——“三去一降一补”系列分析之一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降成本”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之一。近年来,中国经济长期赖以发展的生产要素低成本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交易成本、税费、人工、土地、资金、能源、物流和汇率等企业生产成本的“八高”使得中国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为主的“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因此,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市场活力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应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财税、社保、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并加快推进物流行业整合与道路通行机制改革。
一、中国制造业生产成本的国际比较
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既包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土地成本、能源原材料成本和税费成本等直接生产成本,也包括物流成本和汇率成本等流通成本,还包括整体营商环境和政府廉洁程度等外部交易成本。
(一)制度性交易成本
世界银行发布的《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全球189个经济体中,中国的营商环境居第84位,较2015年上升6位。相比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整体营商环境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而相比于巴西和印度等国,中国的营商环境相对较好。从分项指标来看,虽然中国整体营商环境排名上升了6位,但除了办理施工许可和纳税两项指标外,所有营商环境指标排名都下降了,特别是开办企业和获得信贷指标下降较为明显,2016年排名分别比2015年下降9位和8位。目前,对中国企业而言来自各种不合理审批、许可和中介服务收费等方面的负担仍然较重。
(二)用工成本
国际比较表明,中国工资上涨速度不仅显著快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而且快于南非、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008-2014年,中国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率达到11.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0%。同期美国工资实际增长率仅为1.9%、欧元区为0.5%、日本为-0.8%;南非和巴西的实际工资增长率分别为3.2%和5.7%。
从制造业而言,2008-2014年中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名义增长率达到13.0%,同期第二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名义增速为8.4%。并且,中国企业还要负担“五险一金”的社保费用,其中企业需要负担养老保险(单位缴费20%)、医疗保险(单位缴费6%)、失业保险(2%,单位、个人比例各省自定)、工伤保险(平均费率0.75%)、生育保险(不超过0.5%)以及住房公积金(不低于5%,不高于12%),合计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33%-40%(国外一般为15%-20%),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较重。由此可见,劳动力成本的过快上涨严重削弱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三)税费成本
按照国际标准的宏观税负计算方法,2014年中国宏观税负高达37.2%,已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30%-35%之间),与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极不相称。同时,与发达国家实行“高税负、高福利”政策不同,中国是在较低福利水平上存在较高税负。并且中国宏观税负较高,主要体现为企业部门税负高,不...
05-27
推进供给结构改革 补齐经济发展短板 ——“三去一降一补”系列分析之五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补短板”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歼灭战之一。当前,我国物质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经济社会领域依然存在诸多矛盾与隐患,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产业供给结构失衡、基础设施存在瓶颈、人力资本相对短缺、“三农”问题仍未解决、贫困人口数量较大等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民生改善、阻碍转型升级的“短板”。未来补齐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我国经过30多年快速增长,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在国家经济实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发展综合实力增强的同时,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基础不牢、“三农”问题、贫困问题等日益成为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面临的短板。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补齐经济发展短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化解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补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短板,不能遵循传统宏观调控模式,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提升有效供给,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补齐经济增长“新动力”偏弱的短板
(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程度有待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与“十三五”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将创新战略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目前已经达到55%左右。但是“创新”领域仍然存在若干问题,不能有力支撑经济增长。
一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水平不高。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在汽车、飞机等支柱性产业发展方面,大部分核心技术与发动机生产仍然需要进口。信息产业领域大约90%左右的芯片依靠进口,进口金额超过石油等战略性能源产品。二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沿袭赶超型国家以技术模仿为主导的科技升级路线,科技投入不足,自主研发意愿不强。尤其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企业利润大幅下滑,我国企业在研发、技改等创新方面的投入趋于谨慎。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报告,从创新意愿看,由于经济环境变化,企业家对增加创新投入持谨慎态度,在“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的意愿上,2014年比2008年分别下降了11个和8个百分点。三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从创新环境看,目前在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创新投入资金来源比较单一,自有资金达到91%,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创新资金的渠道仍然不畅通。
(二)应大力强化创新引领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我国实现创新发展目标,需要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机关、群众等深入落实,广泛参与。一是政府层面做好体制机制建设,从顶层设计角度着重强调创新战略的重要性,从实施路径角度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度。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力量为基础,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鼓励企业集中力量进行高端研发创新,重点领...
05-27
去产能政策须抓好两大关键问题 ——“三去一降一补”系列分析之三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去产能”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歼灭战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产能明显过剩,大量僵尸企业占用人财物等各类资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拦路虎”。2014年,我国工业总体产能利用率仅为78.7%,钢铁、煤炭、水泥、造船等多个行业已经陷入严重产能过剩。化解过剩产能应拓宽思路,优化激励机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严控新增产能,抓好资产处置和人员安置两大关键问题。
一、我国工业产能利用总体处于过剩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实力极大增强,201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当前,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2014年,我国工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约为78.7%,处于近4年来的较低水平,不少行业的产能利用情况令人担忧。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有19个制造业行业产能利用率都在79%以下,有7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70%以下,属于严重过剩状态。产能利用率过低的行业范围已经从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等传统行业扩展到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产能利用率超过90%为产能不足,79%-90%为正常水平,低于79%为产能过剩,低于75%为严重产能过剩。据此判断,目前我国工业总体处于产能过剩状态,部分行业已经属于严重产能过剩。
(一)钢铁
1996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首次成为全球第一产钢大国,此后粗钢产量持续增加,国际钢铁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高达8.22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0.0%,是日本粗钢产量的7.4倍,美国的9.3倍,印度的9.9倍,俄罗斯的11.6倍,巴西的24倍。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038亿吨,同比下降2.3%,近3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从产能利用程度来看,包括粗钢在内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从2011年开始明显加剧。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2015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仅为67.0%,较2010年下降15个百分点,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约3个百分点,处于严重产能过剩状态。
(二)煤炭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38.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6.9%,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0.6%,均高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煤炭行业发展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37亿吨,同比减少1.7亿吨;煤炭销量达35.13亿吨,同比减少1.91亿吨;全年煤炭净进口1.99亿吨,煤炭供求过剩超过3.86亿吨。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总产能规模为57亿吨,其中,正常生产及改造的煤矿39亿吨,停产煤矿3.08亿吨,新建改扩建煤矿14.96亿吨,煤炭行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滑至64.9%。全国已出现大面积的煤矿停产、限产,西南地区停产煤矿占70%-80%,即使资源赋存条件好、煤质优、开采成本较低的内蒙古鄂尔多斯[0.13% 资金 研报](600295,股吧)地区...
三去一降一补系列分析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