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医中药栏目,提供与中医中药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中医中药》简要地介绍了中医中药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列举了部分家居必备常用中成药的功效,为广大中医中药爱好者提供了一本较为简明、实用的中医中药普及读物。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
09-18
最新考研咨询尽在出国留学网考研频道,以下是本栏目为您提供的2014中医综合考试大纲,于往年没有区别,欢迎大家参考。
一、中药学考查目标
中药学理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中药学考点解析
1.中药、中药学、本草的概念,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2.道地药材的概念、产地与药效的关系,研究道地药材的方法及目的;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
3.中药药性、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确定的依据,所代表药性的作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4.中药配伍的概念、目的与方法,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禁忌、服药时饮食禁忌的概念及内容,中药剂量的概念及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及根据病情、剂型不同的服用方法。
5.临床常用各类(按功效分类)药物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6.下列临床常用250味重点中药药用部位的来源、药性、功效、主治病证、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1)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防风、荆芥、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
(2)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芦根、夏枯草、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蚤休、土茯苓、熊胆,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青蒿、地骨皮、白薇。
(3)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牵牛子、大戟和芫花。
(4)祛风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秦艽、防己、蕲蛇,桑寄生、五加皮。
(5)化湿药: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
(6)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木通、通草、滑石、石韦、瞿麦、萆薢,茵陈蒿、金钱草、虎杖。
(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高良姜。
(8)理气药:橘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香附、乌药、沉香、檀香、川楝子、薤白。
(9)消食药:山楂、莱菔子、鸡内金。
(10)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
(11)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白茅根、苎麻根,白芨、仙鹤草,三七、茜草、蒲黄,艾叶。
(12)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鸡血藤、牛膝、王不留行,血竭、土鳖虫、马钱子,三棱、莪术、水蛭、斑蝥、穿山甲。
(13)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旋覆花、白前,浙贝母、川贝母、瓜蒌、胆南星、桔梗、竹茹,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款冬花、紫菀、白果。
(14)安神药:...
炎热的夏季来临,蚊子也越来越多。蚊子通过它又尖又细的嘴叮咬人体皮肤,吸血时,也注入唾液,因而也可以传播疾病,如:疟疾、血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所以有效的驱蚊是一大难题。正确的驱蚊方法很多,很多人反映,不管用什么办法,驱蚊效果总是不理想,总是杀之不尽。据专家介绍,其主要原因就是驱蚊不当。下面就从中医中药角度来介绍一些方法:
一:中药法
目前亲身试过的中草药驱蚊有:
苍术、白芷、丁香、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薄荷
把这些可以做成香袋,睡觉时可以挂在床边,白天可以挂在身上,10—15天更换一次,驱蚊效果非常理想。其中艾叶或者陈皮点燃也可以达到驱蚊的效果、还有新鲜薄荷叶捣成汁涂抹在皮肤裸露出或者衣服上,驱蚊效果也不错。
二:花草法
花草驱蚊:七里香、食虫草、逐蝇梅、驱蚊草、夜来香、万寿菊、茉莉花。
这些花草不但驱蚊效果好,而且经济易行,对人体无伤害。还可以为房间增加美感,净化空气,摆在窗边,赏心悦目,特别是炎热夏季会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简单易行,对孩子孕妇都没有伤害。
1、茉莉花:花香浓郁、夏季置于室内能使蚊虫避而远之。
2、夜来香:花瓣夜间开放,自由闭合,其特异的浓香有神奇的驱蚊效果。
3、杜鹃花:具有一定的毒性。蚊虫不敢靠近。
4、万寿菊:由一定的冲鼻气味,蚊虫不敢接近,是一种特殊的优良天然驱虫。
5、除虫菊:花中含有除虫菌素,可使蚊虫中毒。
6、薄 荷:具有特殊的芬芳香气,蚊虫闻之会眩晕。 蚊虫叮咬后,以其叶煎水敷用,有清凉消炎止痒的功效。
三:饮食法
就是进行饮食调理,适当改变体质,使身体所排出的汗液酸性浓度降低。例如平时可多吃一些大蒜和含维生素B多的食物如糙米、豆类、干果、硬果、花生仁、绿色蔬菜、奶类、河鲜、海鲜以及动物的肝、肾、脑、瘦肉等。
生吃大蒜、口服维生素b,通过人体生理代谢后从汗液排出体外,也会产生一种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也可以将维生素b1 3—5片溶解于水中,擦拭暴露在外面的肢体,能驱除蚊虫叮咬。
四:其他
1、把用过的失去药力的蚊香药片,轻轻的滴几滴风油精,插上电源,就能达到较强的驱蚊效果,又节约药片。遇上停电还可以把用过的一两片药片,一块点燃,几分钟后,就能起到驱蚊灭蚊的效果。
2、将橘子皮或橙子皮晒干后点燃,原理和作用跟蚊香大同小异。
3、买一些樟脑油、熏衣草等精油。实验表明,将樟脑油涂在皮肤上,驱蚊效果时长可达到6小时以上。
4、用空酒瓶装上糖水或者啤酒放在阴暗处,蚊子闻到甜酒味就会往瓶子里钻,会被糖水或啤酒粘死。
...
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即将到来,备考时不要忘了多多关注考试动态。出国留学网执业药师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6年执业药师中药学考点:中医触诊”,希望对考生们能有所帮助。
中医触诊简介
触诊是医生用于对病人肌肤、四肢、胸腹等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分辨其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块及病人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按、柜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1.皮肤触诊:辨别温凉润燥及肿胀等。
皮肤的温凉,一般可以反映体温的高低,但需注意热邪内闭时胸腹灼热而四肢额部不甚热,甚至皮肤欠温,皮肤的润燥,可以反映有汗、无汁和津液是否耗伤,如皮肤湿润,多属津液未伤,皮肤干燥而皱缩,是伤津脱液,气阴大伤,久病皮肤十分干燥,触之刺手,称为肌肤甲错,为阴血不足瘀血内结。皮肤按之凹陷成坑,不能即起的是水肿,皮肤臃肿,按之应手而起者,为气肿,虚胖。
2.四肢触诊
四肢欠温是阳虚的一种表现,四肢厥冷,是亡阳或热邪内闭,身发热而指尖独冷,可能是亡阳虚脱或热闭痉厥的先兆,手足心热是阴虚发热的一种表现,此外,四肢触诊还应注意检查四肢的瘫痪或强直。
3.胸部触诊
诊虚里,可辨疾病的轻重。虚里的跳动(即心尖搏动),在胸部左乳下第四、五肋间,内藏心脏,为诸脉之本。凡按之应手,动而不紧,不缓不急,是宗气积于胸中,为无病之征。其动微而不显的,为宗气内虚。若动而应衣,为宗气外泄之象。若动甚仅是一时性的,不久即复原,则多见于惊恐或大醉后。正常情况下胖人跳动较弱,瘦人跳动较强,不表示病态。
按心下,即按胸骨以下的部分的软硬压痛与否,心下按之硬而痛的,是结胸,属实;按之濡软而不痛的,多是痞证,属虚。
4.腹部触诊:辨病变的部位、腹痛及症瘕积聚的性质。
病变在脘腹(中上腹)属胃、在两胁下(左右侧腹)属肝胆,在脐周围属胃或大小肠,在小腹属肝、膀胱或肾。
按压后疼痛减轻的(喜按),多属虚痛,按压后疼痛加剧的(拒按),多属实痛、热痛。
腹部有块物,按之软,甚至能散的,称之为瘕或聚,多属气滞,部位固定,按之较坚,不能消失的称为瘕积,多属瘀血、痰、水等实邪结聚而成。
5.按俞穴
脏腑病变可以在相应的体表穴位出现反应,通过在经络俞穴上进行触诊,发现结节、条索状物、痛点或反应过敏点,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如肝炎病人在期门和肝俞穴有压痛;胆囊疾病的患者在胆俞穴有压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在足三里穴有压痛,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在阑尾穴(足三里下一寸)有明显压痛等等。
推荐阅读:
<...
本文“卫生资格2017年主管中药师考点:中医触诊简介”,跟着出国留学网卫生从业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大肠的生理病理
大肠上接小肠、下连肛门。主传化糟粕。《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是指大肠接受小肠下注之浊物,进一步吸收其水分,变为粪便,排出体外。若大肠传导失常,便会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
中医触诊简介
触诊是医生用于对病人肌肤、四肢、胸腹等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分辨其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块及病人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按、柜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1.皮肤触诊:辨别温凉润燥及肿胀等。
皮肤的温凉,一般可以反映体温的高低,但需注意热邪内闭时胸腹灼热而四肢额部不甚热,甚至皮肤欠温,皮肤的润燥,可以反映有汗、无汁和津液是否耗伤,如皮肤湿润,多属津液未伤,皮肤干燥而皱缩,是伤津脱液,气阴大伤,久病皮肤十分干燥,触之刺手,称为肌肤甲错,为阴血不足瘀血内结。皮肤按之凹陷成坑,不能即起的是水肿,皮肤臃肿,按之应手而起者,为气肿,虚胖。
2.四肢触诊
四肢欠温是阳虚的一种表现,四肢厥冷,是亡阳或热邪内闭,身发热而指尖独冷,可能是亡阳虚脱或热闭痉厥的先兆,手足心热是阴虚发热的一种表现,此外,四肢触诊还应注意检查四肢的瘫痪或强直。
3.胸部触诊
诊虚里,可辨疾病的轻重。虚里的跳动(即心尖搏动),在胸部左乳下第四、五肋间,内藏心脏,为诸脉之本。凡按之应手,动而不紧,不缓不急,是宗气积于胸中,为无病之征。其动微而不显的,为宗气内虚。若动而应衣,为宗气外泄之象。若动甚仅是一时性的,不久即复原,则多见于惊恐或大醉后。正常情况下胖人跳动较弱,瘦人跳动较强,不表示病态。
按心下,即按胸骨以下的部分的软硬压痛与否,心下按之硬而痛的,是结胸,属实;按之濡软而不痛的,多是痞证,属虚。
4.腹部触诊:辨病变的部位、腹痛及症瘕积聚的性质。
病变在脘腹(中上腹)属胃、在两胁下(左右侧腹)属肝胆,在脐周围属胃或大小肠,在小腹属肝、膀胱或肾。
按压后疼痛减轻的(喜按),多属虚痛,按压后疼痛加剧的(拒按),多属实痛、热痛。
腹部有块物,按之软,甚至能散的,称之为瘕或聚,多属气滞,部位固定,按之较坚,不能消失的称为瘕积,多属瘀血、痰、水等实邪结聚而成。
5.按俞穴
脏腑病变可以在相应的体表穴位出现反应,通过在经络俞穴上进行触诊,发现结节、条索状物、痛点或反应过敏点,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如肝炎病人在期门和肝俞穴有压痛;胆囊疾病的患者在胆俞穴有压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在足三里穴有压痛,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在阑尾穴(足三里下一寸)有明显压痛等等。
...08-16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中药学,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中药学
中药学
1.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2.道地药材的概念与意义、中药产地与药效的关系,研究道地药材的方法及目的;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与方法,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
3.中药药性、药性理论的概念;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确定依据,所代表药性的作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4.中药配伍的概念、目的与方法,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用药禁忌、服药时饮食禁忌的概念及内容,中药剂量的概念及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及服药的时间与方法。
5.按功效分类各类药物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6.下列临床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1)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防风、荆芥、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
(2)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芦根、夏枯草、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重楼、土茯苓、熊胆粉,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青蒿、地骨皮、白薇。
(3)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霜、牵牛子、京大戟和芫花。
(4)祛风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秦艽、防己、蕲蛇,桑寄生、五加皮。
(5)化湿药: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砂仁、豆蔻。
(6)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木通、通草、滑石、石韦、瞿麦、萆薢,茵陈、金钱草、虎杖。
(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高良姜。
(8)理气药:陈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香附、乌药、沉香、檀香、川楝子、薤白。
(9)消食药:山楂、莱菔子、鸡内金。
(10)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
(11)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白茅根、苎麻根,白及、仙鹤草,三七、茜草、蒲黄,艾叶。
(12)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鸡血藤、牛膝、王不留行,血竭、土鳖虫、马钱子,三棱、莪术、水蛭、斑蝥、穿山甲。
(13)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芥子、旋覆花、白前,浙贝母、川贝母、瓜蒌、胆南星、桔梗、竹茹,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款冬花、紫菀、白果。
(14)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酸枣仁、柏子仁、远志。
(15)平肝息风药: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16)开窍药:麝香、...
本文“中药师2017考试重点:传统中医药典籍”,跟着出国留学网卫生从业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传统中医药典籍
1.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现存最早、最为系统的医学经典著作;
■伤寒论--张仲景著,总结先秦两汉时代的医学成就,创造性地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称为"众方之祖";
■金匮要略方论--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张仲景著;
■巢氏诸病源候论--第一本证候学专著,巢元方著;
■瘟疫论--第一部论瘟疫的专著,吴又可著。
2.本草典籍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系统整理南北朝以前的药物学资料,陶弘景著;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保存最早的完整的本草合刊本,张存惠著;
■本草纲目--中药学巨著,李时珍著。
3.方书典籍:
■肘后备急方--属急症手册性质,葛洪著;
■备急千金要方--对后世妇婴专科有很大影响,孙思邈著;
■千金翼方--孙思邈著,与《千金要方》合称《千金方》;
■外台秘要--综合性医学巨著;
■太平圣惠方--宋代王怀隐著;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成药典,宋代官府颁行;
■普济方--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保存大量民间验方。
...
本网站小编今天整理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复习:中医诊断,供大家备考学习。更多复习信息请及时关注本网站执业药师栏目的更新。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复习:中医诊断
基本原则:整体审查;四诊合参;辨证求因
青色 主寒证、惊风证、瘀血证、痛证
黑色 主肾虚、水饮证、瘀血证、痛证
黄色 主虚证、湿证
白苔:表证,寒证 积粉苔:毒热内盛,常见于瘟疫或内痈
黄苔:热证,里证 舌淡胖苔黄而华润:阳虚水湿不化
灰黑苔: 灰黑而润滑:寒湿证 灰黑而干燥:里热证
口苦------肝胆实热
口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
口中泛酸------肝胃不调;或食滞于胃
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
口淡乏味------常见于脾虚不运
推荐阅读:
...04-20
■学校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985”创新平台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
■招生专业特点
1.中医学专业岐黄国医实验班:该专业为本科教育与直接攻读博士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前五年按本科教学计划培养,学校于第四年末进行分流考核。考核合格者采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方式,按临床专业博士学位、并结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培养,达到培养要求者,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2.中医学专业卓越师培养计划:含中医学专业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中医学专业卓越中西医结合医师培养计划和中医学专业卓越针灸推拿医师培养计划等专业。该专业采用5+3培养模式,即通过五年基础课程学习和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绩合格,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3.中医学:该专业以自主选拔录取为主要途径,以中医名家子弟为基础,将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家传教育相结合,配备国学导师组、经典导师组和校外导师,建立互动性、开放式的教育教学体系。
4.新增中药(中药实用技术实验班,高职专科):该专业是学校与北京康仁堂药业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的办学模式。即学生在见、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到该药业进行学习,毕业可直接在该药业就业。
■联系方式
招生网址:http://www.bucm.edu.cn/zhaosheng
咨询:4月28日上午9:00-11:30在中医药大学西校区举行“2012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辅导活动”。
中医中药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