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中学教育学考点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学教育学考点栏目,提供与中学教育学考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的备考,小编整了知识点,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一】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内容简介】

  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提要】

  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速记】

  一、教育的涵义

  (一)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二)教育的慨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l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3.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

  (1)奴隶社会教育

 ...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

 

  出国留学网精心为您整理了“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资讯,网站将持续为您更新,敬请关注!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基础教育改革

  1、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教育建设的根本,也是国家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2、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

  3、现行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实行学校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七次。2001年是第八次改革。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①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②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③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④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经验,学生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6、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态势:①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②教学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③教学评价逐步确立了新观念与新方法④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日趋整合

  2018年教师资格证报名>>>

  2018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3月17日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二章

 

  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并发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二章”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栏目哦!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就是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

  2、教育目的的功能:规范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

  3、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指把个人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一种主张。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社会的价值看成高于个人的价值,把社会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

  4、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① 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则是工作术语,属于政策学范畴。②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是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所提出的要求。③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的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教育方针是阶级或政党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④教育目的有时提出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而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渊源

  8、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①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②教育目的的制定也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

  9、中国近代史上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是《奏定学堂章程》。1986年《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九年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0、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对人的全面教育,才是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11、落实我国教育目的时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12、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的关系:①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②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③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④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

  <...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一章

 

  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并发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一章”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栏目哦!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一章

  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学

  1、教育产生的五大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交往起源说。

  2、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奴隶教育和封建教育)和现代教育。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①教育没有从人类的诸多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②教育内容和手段的简单、粗糙、原始;③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均等。

  4、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③学校教育的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④学校教育制度尚未健全。

  5、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书法呆板,奉行强迫与棍棒教育;官学与私学并存等。

  7、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普及性,义务教育形态出现和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渐延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形促进式多样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深入、系统,教育手段现代化、网络化;教育国际化。

  8、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9、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有以下三层含义:①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②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的活动。③这种影响作用于人的身心两方面。④它是人类的社会活动,其根本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

  10、教育的因素包括影响着、被影响者、影响物和影响方式。

  11、教育的功能分为: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

  12、教育的社会功能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13、教育政治功能的作用:①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包括:培养各种政治人才;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②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包括:教育的普及化可以推动社会政治变革。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14、教育的经济功能作用:①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主要是培养劳动力。②教育有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包括: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15、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环境、遗传、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四个因素。

  16、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①教育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②教育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③教育促进个体职业、身份的社会化。(教育是促进人的职业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17、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②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③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当代社会,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断出现,受到重视)在教育的两天功能中,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其本位功能,也是核心功能。

  18、教育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9、启发式教学最早出现在《论语...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与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具体地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信息技术与教育

  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③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4.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2)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①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②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③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④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3)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的成因包括: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教育学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教育学”,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最终定型于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是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

  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即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孑L子的学说以“...

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欢迎阅读。

  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与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具体地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信息技术与教育

  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③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4.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2)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①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②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③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④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3)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的成因包括: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了“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欢迎阅读!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与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具体地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信息技术与教育

  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③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4.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2)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①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②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③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④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3)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的成因包括: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教育学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了“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教育学”,欢迎阅读!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最终定型于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是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

  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即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孑L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教学

 

  2016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即将进行,各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在看书的同时,也要多做试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教学”,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

  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教学

  1.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2.教学目标的分类

  (1)认识目标: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2)情感目标: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即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3)动作技能目标: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六个阶段目标。

  3.教学目标的表述

  (1)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 标。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4.加涅提出的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5.教学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常要用到以下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

  6.教学媒体

  一般来说,学校中的教学媒体包括:①非投影视觉辅助;②投影视觉辅助;③听觉辅助;④视听辅助。

  7.课堂教学环境

  8.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①发现教学: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②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③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3)个别化教学

  ①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其始创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

  ②计算机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