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级社会工作考点栏目,提供与中级社会工作考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本文“中级社会工作2017实务复习: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由出国留学网社会工作者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间接介入的行动策略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行动。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系统采取行动是当服务对象系统缺乏行动的能力、或是处于没有能力行动的情况时,社会工作者为他们争取资源以满足需要或者解决问题。
一、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争取社区资源时的方法是让社区内有影响力的人物参与
社会工作者要注意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基础上对社会和个人施加影响,因此,有影响力的人不一定或者说不只限于社区组织中身居要职的人,实际上,社区中资深的居民常常也是德高望重的人,他们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运用社区人力资源使的主要技巧包括:
1、识别“谁是”有影响力的人。这要求社会工作者走出办公室,深入社区,了解民情
2、具有与“有影响力”的人建立关系,与服务对象一道工作的技巧
3、具有说服和游说、令人心服的陈述和表达技巧
4、把握工作目标的技巧。将‘有影响力“的人团结起来为服务对象的利益工作
二、协调和连接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
在一个地区内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常常不只一个机构或者组织,但它们都各自有自己的助人计划,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将这些服务资源进行协调。协调的功能在于使参与助人的各方了解彼此进行的计划和进度,减少工作的重复和服务的空缺
协调服务时,社会工作者要掌握下列原则:
1、团结不同专业的服务人员以实现共同目标
2、了解各方的不同观点,协助建立共同目标
3、识别各专业的长处和差别,划分职责
4、与各方沟通情况,为有效协调打下基础。
5、广泛收集资料,提高协调效率,减少协调成本
三、制订计划创新资源
创新资源是发展资源的一个重要和有效满足需要的方法,但却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成本,如发展新的互助小组、发表志愿服务等
发展创新服务和资源时要注意:
1、控制规模,使之在可以管理的范围内,小型方案容易筹集经费,成功机率也比较大
2、争取机构和社区的支持,获得必要的行政配合,使社区参与和承担责任与任务
3、设立必要的组织以承担工作,确保计划的实施
4、社会工作者角色:促进角色在与使社区成为计划的主体,促进社区的参与。技术专家角色主要是提供建议,指导完成工作任务
四、改变环境
改变环境的工作也称环境介入、环境改变术,其目的在于改变服务对象周围的环境,以促进服务对象的改变,达到服务的目标
“环境”环绕着服务对象的整个外部世界,其所包含的层次有:知觉的环境、物理环境、社会/互动的环境、社会体制和组织的环境、文化和社会政治的环境,环境介入不仅包括改变环境的意图和努力,同时也包含通过对环境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而改变个人和集体观念的过程。
五.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
每个社会工作机构都有自己清楚的目标、政策、...
本文“中级社会工作2017实务资料:介入的特点、分类及原则”由出国留学网社会工作者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介入的特点、分类及原则
一、介入的特点
介入也称社会工作的实施、介入、行动、执行和改变,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介入阶段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落实社会工作计划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
介入具有以下特点
(一)介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它以提升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为核心,经过了周密认真的设计,目的在于实现服务协议中各方同意的介入目标。所以,在介入阶段,“行动”取向以及行动介入的结果是这一阶段的核心特征。
(二)干预是介入的核心
介入形式可以是行动的,也可以是非行动的,最主要的是按照工作计划采取行动,对服务对象和其所处的环境进行“干预”,实现改变服务对象的态度或行为的目标。
(三)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人的需要有不同层次,包括从物质援助到精神支持以及辅导服务。介入行动就是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而选择和提供适当服务的过程。
(四)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社会工作的介入有些在短期内就能带来服务对象的明显改变,但有时也会见不到效果,这需要社会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才能收到长期的实效。
二、介入的分类
(一)直接介入
是指以个人、家庭和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群体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家庭或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
(二)间接介入
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以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它系统间接帮助他们的行动。
间接系统的介入通常也称为改变环境的工作,或中观和宏观社会性工作实务。
三、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社会工作的介入行动,理论上说应根据预估阶段对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的认定进行,但很多时候也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随时调整,其原则如下:
(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介入行动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服务对象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并且在决定介入行动时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由服务对象决策和参与的介入行动将会使他们有更大的动机去承担责任和完成任务。
(二)个别化
针对服务对象系统的特殊性采取介入行动,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
(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对于个人,介入行动应集中在协助其完成相关阶段的生命任务上;对于家庭或者群体,介入行动则要考虑与家庭和群体发展的特殊阶段相连的特殊任务。
(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社会工作者要依靠服务对象,与他们紧密配合,双方共同合力参与介入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的挥服务对象系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五)瞄准服务目标
介入行动应围绕着介入目标进行。...
本文“中级社会工作2017实务重点:预估的基本步骤”由出国留学网社会工作者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预估的基本步骤
一、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就成为预估的第一步工作。
1、个人资料的收集。
个人资料包括:
(1)个人基本资料:年龄;简历;社会经济地位;生活中重要的人物;相关的社会系统等。
(2)个人的主观经验:服务对象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自己觉得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问题持续的时间、频率和强度;问题的后果;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使用的方法等。
(3)解决问题的动机:服务对象是否有不适感;服务对象对解决问题的希望等。
(4)生理、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功能发挥等。
2、环境资料的收集
(1)家庭状况。包括: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家庭规则;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家庭关系、家庭决策和分工方式。
(2)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发挥;物理环境、及其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程度;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的体制和组织环境等。
3、收集资料的方法
收集预估所需资料的方法很多,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便全面地了解对服务对象和他们的社会环境。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方法:
①询问
会谈与询问是社会工作者获取资料的最基本工具,经过面对面的会谈去收集资料,可以为决定介入与干预的方法提供最直接的依据。询问有向服务对象本人询问,也有向服务对象有关的系统查询。当以直接询问方法不能得到相关资料时,还可以使用间接询问探查的方法,即通过让服务对象进行角色扮演和完成句子的方式来帮助服务对象表达自己的方法来获得资料。进行间接探询时可以使用口头询问的方法,也可以书面进行。
询问的方式主要有:会谈(个人或小组)、角色扮演、问卷等。
②咨询
为作出准确的预估,社会工作者也常常向其它专业人士咨询意见,以求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转介让服务对象接受其它专业系统的预估来获取服务对象问题的资料。
③观察
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增加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及其社会环境的了解,增加对问题的实地感受,使所收集的资料更丰富和准确。观察有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在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置身于被观察的对象或系统之外,观察对象不受观察者的影响,相对来说,这样收集的资料比较“客观”。但由于观察者是局外人,因而也会限制对观察现象的深入理解。在参与观察中,观察者自己本身也是观察系统的一份子,这种特点使得观察者能够融入所观察的现象中,但同时也要注意在参与观察中不因过度介入而影响到所观察的现象。
④家访
家访是社会工作收集资料时常用的方法。在家访中,社会工作者有机会观察服务对象在自然的家庭生活环境中与其家庭和相关社区系统的互动形态,观察和了解到很多在机构会谈中不能发现的东西。
⑤利用已有资料
这主要是利用机构已有的服务对象资料、机构转介资料、工作报告、调查研究报告及政府机构所提供...
本文“中级社会工作2017实务考点:预估的主要方法”由出国留学网社会工作者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预估的主要方法
预估的方法很多,包括上面介绍的各种方法。而社会历史报告、家庭图、社会生态图和社会网络表等方法具有简明和直观的特点,是进行预估时经常使用的方法。
一、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其运用
社会历史报告是通过对服务对象社会生活历史的梳理、将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后的综合报告。社会历史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对象社会生活历史的资料及工作者对这些资料的思考和预估。社会历史报告包含的资料有:考试大论坛
1、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料;
2、服务对象关心的事项、需要、与需要相关的问题,这些事项的发展过程;
3、服务对象现在的能力和限制。
二、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及运用
家庭结构图也称家庭树或家庭图谱,是以图形来表示家庭中三代人之间关系的方法。家庭结构图可以直观地提供有关家庭历史、婚姻、伤病等重要家庭事件、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互动状况等重要信息,帮助工作者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模式,服务对象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家庭对服务对象的影响等。家庭结构图的内容与功能是:
1、表达家庭的历史
2、提供有关家庭婚姻、死亡、家庭成员所处的地位和位置、家庭结构等与服务对象有关的摘要式信息;
3、包含家庭几个不同世代的关系资料;提供工作者家庭关系、资源、服务对象问题与家庭间关系等资料。
使用家庭结构图做预测时,需要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一同为家庭结构图加上图示和不同的符号。
三、社会生态系统图方法
1.生态系统图的理论基础
生态学的观点是以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的社会功能”,强调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与其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互动。生态学观点在社会工作者实务过程中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专业工作者把着眼点置于服务对象与其环境的互动,即关注的是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世界的衔接。要达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必须致力于改变环境,并使之能更有效地回应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的需要。生态系统图就是为了协助社会工作者达致此目标,从生态学的观点提出的一个实务方法和工具。
2.生态系统图的功能
(1)描述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考试大论坛
(2)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服务对象与这些系统的关系;
(3)勾勒出系统间的交流;
(4)呈现可使资源的相关信息。
生态系统图能帮助社会工作者认识和判断服务对象的需要、问题及满足需要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向。
3.生态系统图的绘制方法。
四、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评估和测量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种类和规模,并从服务对象主观经验的角度将其获得的支持的性质和数量呈现出来。
1、社会网络的种类本文
社会网络在社会工作实务范畴里泛指社会支持系统。通常指由家庭、朋友、专业人士或其他社会系统提供的帮助、指导和关怀。而社会支持是指个人与社会环境的正面互动;而所谓社会网络是由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系统组成的;正式的社会系统包括社工、医生、律...
12-17
出国留学网小编们精心为广大考生准备了“2017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讲义:残疾人社会工作”,各位同学赶快学起来吧,做好万全准备,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通过。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出国留学网。
残疾人社会工作
复习引导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围绕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和相关组织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残疾人服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与增能理论、优势视角等相关理论以及实务的通用过程、医院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等章节结合,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并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
本章往年出题情况:2008年1题;2011年1题;2013年1题。
考点一: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基本需求
本考点是开展残疾人服务的基础,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案例描述分析服务对象需要的能力,考生应结合实际了解本考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本考点知识内容在新版教材中做了较大的调整,考生要结合残疾人的具体情况来掌握其需求及问题。
1.残疾****利和基本需求
根据《残疾****利公约》和《国家****行动计划(2012—2015)年》《残疾人保障法》和《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规定,残疾人应享有平等、不受歧视和在法律面前获得平等权利:享有健康、就业、受教育和无障碍环境的权利:享有参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权利等。具体来说,包括: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和环境友好权。
2.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残疾人问题实质上是残疾人平等的公民权得不到实现的问题。
(1)物质层面的困难。包括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医疗困难等。
(2)精神层面的困难。这主要是指残疾人在心理上的压力感。
传统中国文化的孽缘论和“污名化”的残疾文化对残疾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情感变化和心理负担,并在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陷入困境,也包括残疾人家庭的长期照顾者所常感到的孤独感、焦虑感和无奈感等。
(3)社会交往的困难。由于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弱势直接导致其社会交往的困境。社会参与机会少,甚至有时候不得不放弃参与.婚恋困难。
...中级社会工作考点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