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英教育栏目,提供与中英教育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9岁的上海小学生吴天(化名),下定决心要去英国继续自己的小学学业。2017年4月,他启程赴英念五年级,父母不陪读,他选择寄宿。和出国留学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留学生家长感慨,中英教育的差异竟然这么大。
“是我自己决定的,我不喜欢妈妈现在给我上的小学。”吴天穿着一身修身西服套装,像绅士那样给自己配了一个小领结,“我想在英国的学校多上点儿体育课”。
吴天即将就读的是英国的一所名校——阿尔德罗预备学校,它是英国九大公学之一的切特豪斯公学的预备学校,这所小学的毕业生,除了进入切特豪斯公学,还有不少进入汤布里奇公学、惠灵顿公学等名校。
而在这些“不差钱”的中国家长、孩子眼中,这所学校最诱人的地方是——体育课。
组团揽生源
吴天即将加入负笈海外的中国低龄留学儿童阵营。对于18岁以下留学人群的规模,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表示没有相关统计。但是,规模呈增长态势是肯定的。
中国教育在线去年10月发布的《中国出国留学发展趋势报告2016》指出,中国留学生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在主要的英语留学目的国,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留学生占比都位居该阶段国际学生第一位。整体来看,高等教育阶段留学生还是出国的主体人群,但低年龄层的留学生群体日益庞大。
报告援引英国独立学校委员会(ISC)的数据称,中国中小学阶段赴英留学生增长迅猛,从2007~2008学年的2419人增至2014~2015学年的5602人,较上一年度增长29.72%,占全英该阶段国际学生的20.9%,位居第一。
早在2016年年初,上海市民杨女士就带着儿子吴天到英国实地考察了阿尔德罗预备学校。这是一所男校,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下午的体育课”。每天下午,这所学校的男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参与运动。
学校更衣室里男生的表现,令杨女士非常赞赏。她抬高了嗓门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男孩子都非常有礼貌,换衣服、喝水,秩序很好。他们走过走廊时,会看看身后还有没有人,有人的话会给后面的人把门打开。”
梁女士有一个正在读预备班的儿子,与杨女士一样,她也把目标瞄准了阿尔德罗预备学校。“我也不想这么早送孩子出去,但看到那里的体育课这么好,实在心动。”梁女士说。
此外,她告诉记者,孩子目前就读的上海某知名双语学校,师资条件和课程内容并不令人满意,“外教的资质不行,经常换老师,课程也不纯粹,还要读很多国内的课程”。
梁女士说,她原本打算等孩子读高中时再送到国外,但在研究了一通国内外课程后,她发现,“小学、初中先预备起来,进英国知名公学的可能性更大”。
来沪组团招生的英国小学,纷纷打出了“运动”“艺术”招牌来吸引中国小留学生。面对潜在“客户”,这些学校这样介绍自己:
比尔顿农庄预备学校有40%的学生进入了拉格比中学——被认为拥有全英最好创造性艺术和设计专业课的学校。
米尔菲尔德预备学校93%的学生都能进入米尔菲尔德学校,而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获得了4枚奖牌。
布兰伯特预备学校是现代版福尔摩斯的扮演者“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母校,2015~2016学年,该校有15名学生入读了英国排名前30的中学并获得奖学金。
比尔顿农庄预备学校校长重点推荐了校内艺术课程,“我们有音乐、...
近日,BBC推出了3集纪录片,讲述5名中国老师到英国的波亨特学校对50名英国中学生进行中国式教育的教学过程,现在每周更新一集,正在英国热播,而且第一集播出后就立马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中英大论战。有观众说这是在故意抹黑中国的教育,也有观众怀疑此片内容的真实性,他们认为这是BBC事先已经彩排好了的。出国留学网小编查看观众们的各种评论后,又综合了各方媒体以及此片的消息,在此为大家详细地扒一扒其台前幕后的情况。目前第二集已经播出。
这其实是一个由BBC和英国公开大学联合执行的实验性项目,其目的是为了让英国学生体验一下中国式的教育。波亨特学校是被项目方精挑细选出来的英国顶级公立中学。5名中国老师也是被项目方精挑细选出来的。参与项目的50名十三四岁的英国学生则是校方专门安排的。
在4个星期的时间里,9年级的英国学生要穿统一的校服;每天要早上7点到校,在校时间长达12个小时,中间有两次吃饭和休息的时间;每周要举行一次升中国国旗的仪式;在课堂上的学习主要以记笔记为主;还要做课间眼保健操和集体锻炼身体,并要负责打扫教室等。这一过程被拍成了长篇纪录片,题为《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并由BBC二套分三集播出。
早在片子开播前,BBC就发文《中国式教育会在英国孩子身上有效果吗?》.这让这部纪录片未播先热,引发中英主流媒体和网友对中英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大讨论。片子播放时,中国年轻网民们大呼“有种大仇已报的快感”,并发出诸如“看,我们中国老师教这些洋孩子吃苦头了”之类的热议。当然,也有人持冷静、理性的观点说:“这5名老师并不能代表我国老师,要知道我国许多学校老师现在并不那么古板、机械和专制。”在BBC中文网上,许多中国网友则纷纷跟帖留言,言辞犀利地评论。大家普遍认为,英国学生不适应中式教育很正常,这中间不仅是教育方式的差异还有巨大的文化差异。
英国《泰晤士报》前总编、著名专栏作家西蒙·詹金斯8月4日在其专栏文章中说,虽然半个世纪以来,英美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等之类的排名榜上表现差劲,但却在学术研究、科学专利、发明创新、创造力等方面引领全球。
英国学生遭遇中式教育挑战
15岁的兰斯基说自己是一名正常的少女。她喜欢睡觉和自由。但是为了参加这个试验,她只好牺牲自己4个星期的睡眠。兰斯基说,中国老师对他们期望过高,总是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他们还被要求一天12个小时都穿中式校服,整个试验跟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她说,自己原本以为参加这个实验跟平时的学校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会多了点作业或是课堂上寂静无声而已。
兰斯基说:“我感觉学生根本没有发言权,一切由老师说了算。”学生像是机器人,她自己很难适应。兰斯基喜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议并参与小组互动,提高技能等。但在中国老师的课上,兰斯基唯一学到的就是如何快速记笔记,并听老师个人给他们“布道”。中国老师认为他们就应该像海绵一样,不知疲倦地吸收所有的知识。最难应对的是中国老师对学生的预期,他们总是期待你成为最好的。如果你不能成为尖子生,那么就根本没有意义去试,因为一切都是分数说了算。
兰斯基说,课堂环境封闭、压力大。班里有50名同学,这本身就很难让人集中精力,更别说让你觉得要时时刻刻与他们竞争了。她补充道:“尤其是理科更具有挑战性。”
<... 据英国《华闻周刊》消息,和众多中国家长(微博)将低龄学生送到英国留学(微博)相反,越来越多的英国华人家长热衷于将子女送回中国接受早期教育。这种“逆向留学”的话题成为很多英国华人家长的热议话题之一。一方面他们希望孩子待在自己身边,接受英国的基础教育;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孩子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
面对中英两种早期教育方式,华人家长各有考量。《华闻周刊》通过对多位华人家长和教育界专业人士的采访,探讨英国华人子女到中国“逆留学”的利弊。
回国派:到中国打好汉语基础
对于处在早期教育阶段的英国华裔二代,正处于语言开发阶段,很多家长希望将孩子送回国进行早期的中式教育,打好中文基础。
在英国工作多年的胡女士,到达英国后不久,就把当时十三岁的女儿接到身边。现在,胡女士的女儿已上大学,她身边还有一个刚刚满五周岁的小儿子。
在小儿子只有两岁半时,胡女士将他送回国内的幼儿园学习了一年。谈起当时把小儿子送回国的原因,胡女士告诉记者,当时感觉小孩子已经到了一个在语言学习方面需要突飞猛进的阶段,出于学习中文的考虑,她把孩子送回国内。除了语言方面的考虑,胡女士表示,把孩子送回国放在爷爷奶奶和爸爸身边,一来可以让孩子感受一下我们中国特别浓厚的家庭氛围,再者还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感受中国的的传统与文化的环境。
说起孩子在国内生活一年多在语言方面的进步,胡女士相当满意。“送回国的时候孩子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但是刚刚接回英国的时候,他中文的语言表达完全没有问题,还会背诵一些古诗词。”
从把女儿带到英国上中学大学,再到把小儿子送回国接受早期教育,在中式“圈养”和西式“散养”的教育模式上,胡女士深有感触,她认为,英国教育(微博)自由、开放,没有标准答案,看重的是学生怎么想,而不是结果对不对。但同时,胡女士认为中式教育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引导性和方向性很强,且重视基础教育,对于孩子以后接受高等教育很有帮助。
胡女士的女儿接受过中英两种不同方式的教育,对于弟弟回国学习一事,她表示:“我自己是经历过两种教育模式的,我觉得我是受益的。因为你见得越多,你就知道的越多,并且能取长补短。希望弟弟也能从两种教育方式和文化中获益。”
胡女士希望等小儿子再长大一些,把他送到英国的中文学校去学习,“我觉得当时把他送回国是对的,而且应该让他晚回来一两年,中文基础会更扎实。”
实际上,像胡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除了教育理念,很多家长考虑的是孩子的成长环境。
Chelsea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觉得孩子在哪读书都各有利弊,最主要是看在哪能对孩子更好些,她说:“爸爸妈妈的爱是无人可以取代的,所以孩子一定要和父母在一起。如果家长在英国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小孩,孩子即使留在身边也会觉得孤独。”Chelsea已经下定决心举家回国。她说:“因为老大5岁,回去正好上小学,可以从头学起。就算她长大了,想回来的话,就像我们出来时一样,再学英文,融入到英国也并不是很难。”
留英派:担心中英文化差异
对于大多数在英国的华裔二代,他们出生在英国,即使有回中国学习,但最终还是要回到英国,孩子是否能适应中英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也是让家长们担心的问题。
...
2012年03月01日,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报道.
2011年年底,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访英期间与英国教育大臣戈夫签署了《中英教育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在此前后, 中英高校“结对”“联姻”的消息频出:成都理工大学和英国国立知山大学(EdgeHillUniversity)开始筹备合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项目;广东外 语外贸大学和兰卡斯特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谢菲尔德大学宣布在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新设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一时间,中英教育合作显得格外频密和亲 热。
合作办学,对谁利好?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目前中英合作办学有多种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中英合作办学机构,即两院校力量组合形成一 所新学校,如位于中国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就是由利物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合办的。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即两院校在一些专业项目上合作培养学生,但不形成 新的教育机构,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在许多专业都设置了“3+1”双学位项目(即本科学生在中国学习3年,第四年来英国读一年,毕业后可 获得中英两所学校的学位)。
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英国和中国的合作是走在最前面的。2003年,诺丁汉大学和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就在国内创办了诺丁汉大学宁波分校,让中国学生不出国门也能享受到英式高等教育。
姚树洁教授是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他告诉《英中时报》,就他了解,在英国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英国高校与 留学需求极高的中国合作办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方面也能为英国本地人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对经济能力有限的家庭来说,让孩子在国内 接受国外大学的先进教育,比出国留学更省钱。
2011年3月,中美合作办学的成果——上海纽约大学在上海陆家嘴奠基。该校校长俞立中认为,中外合作办学能让中方 吸收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中国教改。英国学生联合会(Nationalunion ofStudent,NUS)的国际学生官员张巘也持相同观点。她认 为合作办学对中国高校是一个刺激,使之向国外高校学习,提高教育水平。而长远看来,中国积极参与合作办学的目的,还在于像美国那样,聚拢全球优秀人才。
办学变圈钱?
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外联合办学的数量和形式越来越多,乱象也随之出现:一些民间合作办学机构未经教育部资格认证违法 招生,导致教学质量和学历认证“充水”;一些国外低水平大学到国内滥开合作项目,滥发含金量不高的文凭,让中国学生和家长付出了时间和金钱,却收获寥寥。 这些乱象引发了学生和家长的担心。教育学者熊丙奇更是呼吁公众警惕合作办学的灰色地带,防止国外大学到大陆圈钱。
姚树洁教授表示,就他了解,诺丁汉大学在中国创办宁波分校,目的并不是赚钱,事实上也没有赚到钱。而该校学生毕业后6个月内就业率达到100%,毕业学生中七成选择了继续学习,三成选择就业。
张巘则认为,大部分通过“3+1”或“2+2”项目来到英国的学生大多选择继续留英深造,这实际上给英国大学提供了 更多的生源。但她并不认为英国大学合作办学的目的是赚钱,她说:“现在全世界的大学都在用各种政策吸引国际学生,选择最优秀的人为自己的科研项目工作,这 是一种人才战略。”但她也遗憾地表示,由于政府目前紧缩的移民政策,可能会让英国吸引全世界人才的效果大打折扣。
对中外合作办学出现的一些问题,当红专栏作家、公知加藤...
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为留学生全程报道海外留学相关新闻:《中英教育合作掀空前热潮 赴英留学职业教育受关注》02月29日报道。
2月27日电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2011年年底,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访英期间与英国教育大臣戈夫签署了《中英教育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在此前后,中英高校“结对”“联姻”的消息频出:成都理工大学和英国国立知山大学(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开始筹备合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兰卡斯特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谢菲尔德大学宣布在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新设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一时间,中英教育合作显得格外频密和亲热。
合作办学到底让谁收益?政府、学校、学生和家长对此反馈如何?除了学位教育,两国教育在哪些领域又有新合作?
合作办学,对谁利好?
目前中英合作办学有多种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中英合作办学机构,即两院校力量组合形成一所新学校,如位于中国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就是由利物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合办的。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即两院校在一些专业项目上合作培养学生,但不形成新的教育机构,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在许多专业都设置了“3+1”双学位项目(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
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英国和中国的合作是走在最前面的。2003年,诺丁汉大学和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就在国内创办了诺丁汉大学宁波分校,让中国学生不出国门也能享受到英式高等教育。
姚树洁教授是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他告诉记者,就他了解,在英国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英国高校与留学需求极高的中国合作办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方面也能为英国本地人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对经济能力有限的家庭来说,让孩子在国内接受国外大学的先进教育,比出国留学更省钱。
2011年3月,中美合作办学的成果——上海纽约大学在上海陆家嘴奠基。该校校长俞立中认为,中外合作办学能让中方吸收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中国教改。英国学生联合会(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的国际学生官员张巘也持相同观点。她认为合作办学对中国高校是一个刺激,使之向国外高校学习,提高教育水平。而长远看来,中国积极参与合作办学的目的,还在于像美国那样,聚拢全球优秀人才。
办学变圈钱?
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外联合办学的数量和形式越来越多,乱象也随之出现:一些民间合作办学机构未经教育部资格认证违法招生,导致教学质量和学历认证“充水”;一些国外低水平大学到国内滥开合作项目,滥发含金量不高的文凭,让中国学生和家长付出了时间和金钱,却收获寥寥。这些乱象引发了学生和家长的担心。教育学者熊丙奇更是呼吁公众警惕合作办学的灰色地带,防止国外大学到中国大陆圈钱。
姚树洁教授告诉记者,就他了解,诺丁汉大学在中国创办宁波分校,目的并不是赚钱,事实上也没有赚到钱。而该校学生毕业后6个月内就业率达到100%,毕业学生中七成选择了继续学习,三成选择就业。
张巘则认为,大部分通过“3+1”或“2+2”项目来到英国的学生大多选择继续留英深造,这实际上给英国大学提供了更多的生源。但她并不认为英国大学合作办学的目的是赚钱,她说:“现在全世界的大学都在用各种政策吸引国际学生,选择最优秀的人为自己的科研项目工作,这是一种人才战略。”但她也遗憾地表示,由于政府目前紧缩的移民政...
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海外新闻:《中英教育合作掀空前热潮 赴英留学职业教育受关注》02月27日报道。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2011年年底,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访英期间与英国教育大臣戈夫签署了《中英教育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在此前后,中英高校“结对”“联姻”的消息频出:成都理工大学和英国国立知山大学(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开始筹备合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兰卡斯特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谢菲尔德大学宣布在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新设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一时间,中英教育合作显得格外频密和亲热。 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
合作办学到底让谁收益?政府、学校、学生和家长对此反馈如何?除了学位教育,两国教育在哪些领域又有新合作?
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合作办学,对谁利好?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
目前中英合作办学有多种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中英合作办学机构,即两院校力量组合形成一所新学校,如位于中国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就是由利物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合办的。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即两院校在一些专业项目上合作培养学生,但不形成新的教育机构,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在许多专业都设置了“3+1”双学位项目(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
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英国和中国的合作是走在最前面的。2003年,诺丁汉大学和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就在国内创办了诺丁汉大学宁波分校,让中国学生不出国门也能享受到英式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姚树洁教授是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他告诉记者,就他了解,在英国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英国高校与留学需求极高的中国合作办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方面也能为英国本地人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对经济能力有限的家庭来说,让孩子在国内接受国外大学的先进教育,比出国留学更省钱。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
2011年3月,中美合作办学的成果——上海纽约大学在上海陆家嘴奠基。该校校长俞立中认为,中外合作办学能让中方吸收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中国教改。英国学生联合会(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的国际学生官员张巘也持相同观点。她认为合作办学对中国高校是一个刺激,使之向国外高校学习,提高教育水平。而长远看来,中国积极参与合作办学的目的,还在于像美国那样,聚拢全球优秀人才。
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办学变圈钱?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
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外联合办学的数量和形式越来越多,乱象也随之出现:一些民间合作办学机构未经教育部资格认证违法招生,导致教学质量和学历认证“充水”;一些国外低水平大学到国内滥开合作项目,滥发含金量不高的文凭,让中国学生和家长付出了时间和金钱,却收获寥寥。这些乱象引发了学生和家长的担心。教育学者熊丙奇更是呼吁公众警惕合作办学的灰色地带,防止国外大学到中国大...
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海外时事新闻:《中英教育合作掀空前热潮 赴英留学职业教育受关注(2)》02月27日报道。
读X+X,还是自己申请留学?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
今年刚毕业的张文宪通过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与北安普敦大学的3+1双学位项目来英读本科第四年。他认为这个项目很好,“让年轻人有机会出国体验,开阔眼界” 。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
英国留学签证中介(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的CEO Philip Hao告诉记者,由于“2+2”比“3+1”的学生在英国学习时间多出一年,“2+2”项目学生在英国教育评估体系下表现出更高的总体素质,因此近几年,“2+2”双学位项目的中国留学生更受英国校方青睐。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
对此,NUS的张巘认为,不管是“2+2”还是“3+1”项目,国内学校都应当在学生出国前给予更多英国教育理念和口语方面的培训,“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一来英国,就能马上适应英国教育和融入当地文化,是不现实的”,张巘警告。 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
Philip Hao还透露,与合作办学项目相比,直接出国就读本科或硕士在中国学生中更受欢迎。天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王小宝就拒绝了校方推荐她就读本校和国外大学的研究生合作项目的建议,理由是合作的国外大学提供的专业选择并不理想,而且学费也没低多少。如果要出国深造,还不如自己直接申请一所理想的大学。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
学生家长张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女儿目前正在湖北上大一,他想让女儿本科毕业后来英留学。他说:“我没打算让她参加国内的那些合作项目,我们自己申请的话,可以选择的专业和学校余地更多,而且家里也不缺这些钱。”
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交换生项目也是教育合作的另一种较受欢迎的方式。复旦大学研究生李柯文在研究生期间到东芬兰大学交换半年。她虽然是经济系学生,但在那半年里听了不同专业的科目,并和当地学生交流学习,因此这半年收获颇丰。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
但目前在卡迪夫大学建筑学院已工作一年多的李晓俊对交换生项目并不看好。她告诉记者,从她与周围交换生的接触看来,因为英方“接收”院校对交换生管理松散,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放羊”状态,并未专心学业,只有一些自律性很强的学生才会真正受益。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
出国读“洋职校”,你愿意吗?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已经发现中国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上的欠缺。在2011年底中英达成的教育合作协议中,除高校合作外,中英高职专科院校的合作也被纳入了教育合作的范围。在去年10月的中英大学合作高峰论坛上,袁贵仁指出:“现在中国经济正在努力摆脱对廉价劳动力的依靠,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中国来说,英国的学徒教育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成功模式。”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
07-27
大学是否要“走出象牙塔”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但这个问题英国一些大学可能不用考虑,因为它们在建校之初就被冠以与象牙塔形成对比的“红砖大学”之名。英国首所“红砖大学”伯明翰大学的校长大卫·易斯路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也利用这个对比谈起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象牙塔”这个称呼源于一些古典大学,过去曾用于褒扬大学不受庸俗风气影响,但现在又常用于批评大学脱离社会实际。易斯路说:“它现在常用于指远离现实、与周围社会联系不紧密的大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肯定不会做象牙塔。”
而另一方面,“红砖大学听起来就是位于一座城市中、与真实世界衔接的大学,这正是我们的定位。”
“红砖大学”是英国一批大学的统称。这个名称源于它们的校园建筑多以工业时代大量生产的红砖建成,同时蕴含着它们是英国在工业革命大发展后一些城市应当地需要而建立的市立大学的历史。它们当中,位于英国第二大城市和工业重镇伯明翰的伯明翰大学在1900年最早获得了能赋予英国大学正式身份的“皇家宪章”,是英国首所红砖大学。
易斯路介绍说,“红砖大学”的特点就是与周围社会联系紧密。这种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分布在不同层面:简单的如通过校园开放日等活动,向市民展示学校师生在学习和研究什么;较深层面上,大学参与到城市发展当中,例如伯明翰近来提出名为“科学城市”的发展规划,伯明翰大学就承担了其中不少任务。
这种联系对大学和所在城市来说是双赢的合作,易斯路说:“伯明翰大学因此获得大量的资源投入,如在医疗卫生和高级制造等领域;而大学的研究又可以帮助刺激和带动伯明翰当地经济。”
对学生而言,这种联系带来的是重要而实用的好处从当地产业界获得大量的实习机会。与那些只知书本而较少接触社会的学生相比,提前积累了工作经验的学生在毕业时显然更易受雇主青睐。
100年来,走“非象牙塔”道路的“红砖大学”赢得了尊敬和认可。现在,伯明翰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等一批“红砖大学”都已是英国精英大学联盟“罗素集团”的成员。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易斯路认为,大学所需要衔接的“真实世界”已不应仅局限于所在的城市和地区,还应扩展到国际大舞台。因此,伯明翰大学在美国、巴西、印度和中国等国开设了分支机构,鼓励学生利用短期研讨、暑期学习等各种机会赴海外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国际合作的经验,这同样有助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2009年开始担任校长的易斯路对伯明翰大学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立足于伯明翰这座城市,建设一所全球化的大学。”这依然紧扣“红砖大学”与真实世界衔接的传统。在易斯路看来,大学与当地社会衔接带来的大量实习机会,和与全球化舞台衔接带来的国际视野,将成为学校为学生准备的两块踏踏实实的“铺路砖”。
中英教育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