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栏目,提供与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年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自然地理学

 

  你知道什么是自然地理学吗?本文“2017年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自然地理学”,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简史

  人类的地理知识起源于远古时代。但自然地理这一术语始用于17 世纪,至18 世纪后半期已广为流行。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中的一门学科,出现在近代地理学形成时期。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知识积累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三个阶段。

  19 世纪中期以前,地理学以地理知识的描述性记载为主,自然地理知识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了解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记录山川形势、游历探索四方奇胜,进行探险、发现活动等。

  早在公元前3000 多年,古埃及人就开始观测尼罗河水位的变化。公元前5 世纪,古希腊希罗多德在《历史》(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一书中叙述了尼罗河夏季洪水的动态规律,并且指出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以后,亚里士多德把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作为土、水、火和气四种基本原质的统一体。埃拉托色尼计算了地球的周长,用数学方法研究、确立地球表面经纬度和事物位置的方法,奠定了数理地理的基础,并且将地球划分出五个气候带。在欧洲,整个中世纪是封建闭塞和宗教观念统治时期,地理学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步。

  15~17 世纪是地理大发现时期,人类的地理视野大大地扩展,不但最终证实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和地球存在着一个统一的世界大洋,还发现了洋流,确定了南北半球的信风带和对季风形成作出科学解释。这一时期收集的大量地表自然现象资料,为17 世纪下半叶探讨海陆起源、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等理论问题,以及综合地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建立了基础。

  德国瓦伦纽斯总结了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大量资料,发表了叙述和解释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一般规律的著作《普通地理学》。18 世纪法国布丰研究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为人在改造自然界中有着巨大的力量,整个地球表面都有人类作用的烙印。 这些都为自然地理学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准备。

  在中国,公元前13 世纪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天气情况的记载。公元前11~前6 世纪作于周代的的《诗经》记述了数十种地貌形态。战国时期成书的《尚书·禹贡》依据名山大川的自然分界将当时的疆域分为九州,并就山川、湖泽、土壤、植被等对各州进行区域对比。《管子·地员》篇是首创土地分类的著作,综合当时关于地貌、土壤和植被的知识,较为系统和详细地把土地分为5 大类20 多个小类,并记述了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以前成书的《山经》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以山为纲作了综合性记述。公元六世纪初,郦道元完成《水经注》,对中国1252 条河流水道的源流、脉络和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作了详细的注释。11 世纪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叙述了海陆变迁的事实,从河流沉积作用解释华北平原的成因,从流水侵蚀作用论述了雁荡诸峰的形成,还详细记载了物候现象。

  17 世纪上半叶,徐霞客对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河谷...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之大气

 

  公共基础知识经地理常识中的大气有哪些知识?详情请看本文“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之大气”由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能帮到您!

  大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情况,可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一)高层大气

  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其中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中的氧分子和氦分子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被分解为离子,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二)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没有云雨变幻,利于高空飞行。

  (三)对流层

  该层在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热量来自地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加上水汽杂质多,因而天气复杂多变。因为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因而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

  对流层的中层和上层受地表的影响较小,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比下层小得多。而对流层下面的气温直减率随地面性质、季节、昼夜和天气条件的变化差别很大,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逆温现象。较为常见的有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等。

  辐射逆温: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而形成逆温。

  锋面逆温:由暖气团位于冷气团之上而形成的,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地形逆温: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暖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之上而成。

  公务员公共基础频道小编推荐:

  2016年公务员公共基础常识100条

  2016年公务员公共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备战2015年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网特别编辑汇总了地理常识的相关内容,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借鉴,预祝考生取得成功!

  1.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3.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5.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6.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7.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8.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9.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0.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1.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2.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7.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相关阅读: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备考:邓小平理论详解汇总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备考:刑法资料汇总

  2016公务员公共基础辅导: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

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备考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广大考生整理准备了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备考,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广大考生考试顺利!

  公共基础考点分析:北美洲的基本情况

  一、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北美洲是世界第三大洲,位于西半球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墨西哥以南,至南美洲哥伦比亚以北的长条形陆地称为中美地峡。北美洲北部的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

  二、地形地貌

  1.北美洲的地形,明显地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为低缓的山地。冰川地形广布。

  三大地形区:

  (1)西部高大山系由一系列山脉和山间高原、盆地、谷地组成,总称科迪勒拉山系。在科迪勒拉山系中,落基山最为雄伟高大,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2)东部为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地。

  (3)中部大平原,是世界著名大平原之一。平原上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是世界著名大河,也是北美洲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大的河流。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淡水湖群,由冰川作用形成,其中最大的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2.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北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巴拿马共和国拥有和管理,属于水闸式运河。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上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水道之一,另一条为苏伊士运河。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频道精心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信息汇总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