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关于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读后感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关于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读后感栏目,提供与关于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读后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读后感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这本书是属于纪实类的书,都是这场灾难亲历者的发声。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读后感【一】

  1986年4月26日,这一天的天空是纯黑的。

  一连串的爆炸声震醒了美梦中的切尔诺贝利人,汹涌的火焰夹带着黑色的浓烟直冲天际,宣告着这群无辜的人们再也不会迎来耀眼又温暖的阳光。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多年后的今天深入当地,探访这些仍生活在黑色天空底下的人们,将他们的内心独白一一呈现给这个世界。时间和风不会带走一切,这些人的悲鸣应当被世界听见。

  “他们穿着T恤和衬衣冲进了火场……作为消防员,他们应召救火,这就是全部。”这是一位消防员的太太的独白。没有人告诉这些消防员这场爆炸意味着什么,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他们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冲向火场,却再也无法回归日常。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文字是如此的冷静理性,没有眼泪,没有流血,只有挥之不去的哀伤与铭刻在心底的悲痛。这位妇人不顾一切陪伴着她的丈夫,但连爱人递过来的康乃馨都不被允许触碰。辐射不会理会她的悲痛,只是静静地,悄无声息地将她的爱人与孩子的健康一一夺走。

  真相是什么?当时并没有人知晓。每一位切尔诺贝利的民众都是一个反应堆,他们被迫离开家乡,在远离家乡的地方饱受歧视与孤独。明明家乡的溪水仍然清澄,明明家乡的田野仍然生机勃勃,他们却要开始恐惧风,恐惧雨,恐惧飞鸟,恐惧家畜,恐惧切尔诺贝利人,恐惧自己。

  悲惨的历史事故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虽然现在表面上看是一片太平,但是谁能保证那些注入到大海中的辐射,那些漂浮在空气中的辐射,没有在影响着当地人,没有在影响着海另一边的人们呢?许多人将切尔诺贝利事件与战争相联系,而在我看来,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一次比战争更加残酷的科技灾难。它惊醒了正沉醉于科技高速发展迷梦中盲目自大的人们。科技正在飞速发展中,但在发展的同时,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思考的东西。科技具有不可预测性,我们无法预料它究竟会往哪一方面发展。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里描述的那个一片死寂的自然界,罪魁祸首正是DDT杀虫剂的使用,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也造成了大量的伤亡。我们在一段时间将科技视为先进与发达的代名词,但我们又何曾关注过科技带来的危害呢?

  我害怕再次听到“切尔诺贝利的声音”,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前发现问题却不愿意停止操作的工人们,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到科技的两面性,忽视科技发展的弊端,从而把事件引向了无法挽回的境地。但我们不能去责怪历史,除了悲痛,我们还得铭记这场教训,我们不能被科技的高速发展与科技成果的便捷惠民蒙蔽双眼。我们需要虔诚地反思,明确技术上可能存在的缺陷,更加谨慎地发挥科技作用。

  切尔诺贝利事件、福岛核泄漏事故这些科技灾难就像是一张张警示牌,告诫着人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适度和谨慎地运用科技。科技最终服务于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发展,我们不能因其负面效应就停止科技的发展,我们要做的是,谨慎运用科技这把双刃剑,扬长避短,尽量规避、降低甚至消除其风险,避免科技单一的经济效益导向,避免科技成为人类向大自然无度索取,用以满足自身无限膨胀的各种欲望的工具。慎始方无后忧。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审视科学,审视自我,严谨慎重识别风险,牢牢筑起安全防线,警惕灾难事故发生。

  愿这片纯黑的天空不会再一次笼罩在我们的土地上,愿这个世界能够远离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