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栏目,提供与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3-26
清明节就快要到了,准备搜集些相关的清明节内容资料,制作清明节的手抄报吧!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高中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的诗句
1、 处处逢花,家家插柳。政寒食、清明时候。——戴复古《锦帐春·处处逢花》
2、 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欧阳修《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
3、 清明春色三分:湖上行舟,陌上行人。一片花阴,两行柳影,士里莎茵。——徐再思《蟾宫曲·西湖寻春》
4、 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张籍《喜王起侍郎放牒》
5、 清明时候雨初足,白花满山明似玉。——喻良能《三月六日清明节道中》
6、 一年谁似清明节,忍向天涯除破休。——赵蕃《舟中清明》
7、 寒食清明等闲过,日长翻覆压书眠。——洪咨夔《清明二绝·梨花匼匝不见叶》
8、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9、 笑看家人竞时节,争持新火照清明。——张耒《清明卧病有感二首·支离卧病逢佳节》
10、 风微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冯延巳《采桑子·风微帘幕清明近》
11、 海雪楼前雪一株,岁岁清明醉花底。——杨基《湘阴庙梨花(有序)》
12、 开岁频风雨,清明气始和。——陆游《幽居杂题·开岁频风雨》
13、 卧对一枝愁病酒,清明今日雨兼风。——高启《对梨花》
14、 池塘夜歇清明雨,绕院无尘近花坞。——韩偓《秋千》
15、 白筼衣鲜紫骝马,清明酌酒梨花下。——贝琼《己酉清明》
16、 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许浑《途中寒食》
17、 桃花无限思,留客看清明。——止庵法师《题桃花小禽图》
18、 雨洗海棠如雪。又是清明时节。——方岳《如梦令·雨洗海棠如雪》
19、 东风卷尽辛夷雪,逆旅清明节。——赵长卿《虞美人·春寒》
20、 年华未破清明节,日暮初回祓禊舟。——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五——五上巳闻苑中乐声书》
21、 欲及清明火,能销醉客酲。——李德裕《忆茗芽》
22、 城南看花花正开,清明微雨洒尘埃。——贝琼《过泐季潭长老三塔院饮于志远宅赋诗》
23、 梨花村落清明后,梅子园林五月前。——李流谦《贻长松寺慈禅师》
24、 怎如柳絮帘栊,梨花庭院,好天气清明时候。——高明《戏文·蔡伯喈琵琶记》
25、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26、 过清明,还谷雨。杨柳丝丝,化作愁千缕。——宁调元《苏幕遮·过清明》
27、 桃杏枝头春才半,寒食清明又是。——吴潜《贺新郎·笑口开能几》
28、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曹雪芹《金陵十二钗正册——贾探春》
29、 坐想兰亭通曲水,行闻上已接清明。——贺铸《呈李之仪》
30、 更茶山、已过清明,风雨暴千岩、啼鸟怨。——张先《倾杯·横塘水静》
31、 怕清明几度伤怀,关节得荼老且慢开,春已听榆钱断买。——张可久《沉...
03-26
马上就是清明节了,作为一名初中生在制作清明节手抄报的过程中会写些什么内容呢?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初中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的简单介绍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秋祭,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
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后续渐渐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古时我国南北风俗各异,唐代以前我国北方上墓祭扫主要是在寒食节与寒衣节。从《礼经》等文献的记载来看,唐代以前我国北方并没有清明节上墓祭扫的例规,到了唐代时清明节上墓祭扫已成风气。
唐代是我国南北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沿袭清明墓祭风俗,并扩大到全国各地。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因与清明节日期相近。
宋元时期,清明节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融汇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等习俗内容。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由于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移置到清明节,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在清明节禁火与吃冷食的习惯。
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
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清明节相关句子
1、莫伤心,快乐年年在你心。莫烦恼,幸福月月把你绕。...
03-05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间我们就要步入四月,即将迎来清明节,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反应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侯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人用它来安排家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于是就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
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成为清明的别称。清明节不动烟火,只吃凉食成为习俗。陕西关中就有清明节吃凉面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非常丰富有趣的,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活动。因为清明节寒食之日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荡秋千
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之一。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来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术。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所以自古一来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有的人还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
由于手抄报版面不是很宽,一般可以填充的文字内容需要简短精要。下面是由出国留学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图片,欢迎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手抄报文章,请关注手抄报栏目。
清明节的由来100字(一)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的由来100字(二)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
【清明节诗句】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
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