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栏目,提供与初一下册语文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3-10
出国留学网为各位初一语文教师搜集整理的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 |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
《丑小鸭》教案 | 《诗两首》教案 |
《伤仲永》教案 |
03-10
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狼》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30课 课题:《狼》
【课标与教材分析】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第六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进一步思考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来的人类的生活轨迹。
2.《狼》 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的:《聊斋志异》及有关知识,蒲松龄简介
2.学生想知道的:狼的狡猾和屠户机智勇敢,本文的启示。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诵文言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句意、文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分析狼的狡猾和屠户机智勇敢的表现,以及作者对这件事的态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
1. 重点词语的解释,关键句的解释。
2.体会狼的狡诈和屠户的机智。
【教学难点】
1.体会狼的狡诈。
2.体会屠户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
1、反复指导、引导学生朗读。
2、评价性阅读:以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为主,教师适当引导,教师着力进行的是要考虑怎样引导学生评价,从而有步骤、有层次的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提高学生能力。
【教学媒体】
根据本课特点,学生实际,采用计算机,用多媒体展现狼与屠夫的场景,整体感受,形象直观,有趣,从而突出狼的本性,屠户的勇敢。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作家作品简介
2、朗读课文
3、大意理解
4、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一、导入
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学生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攻击恐前后...
03-10
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25.短文两篇
《夸父追日》
学习重点:
1、 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 背诵《夸父追日》;
3、 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4、 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
学习资料: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基础过关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饮于河、渭(wèi) 弃其杖(zhàng)
2、解释下列划线字:
逐走(跑) 饮于河(到)(黄河)
未至(到达) 道渴而死(表修饰)
弃其杖(他的) 化为邓林(桃林)
3、文学常识填空
《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逐日”是追赶太阳之意。
“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决心大或自不量力。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把握。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二、探究品味文章内容。
1、 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① 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气魄(从神话故事的特点的角度理解其积极意义);
② 自不量力(消极方面)。
2、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个英雄,他神奇、力大无比,喝干黄河、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3、 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三、拓展迁移。
阅读《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 ·北山经》
思考:这也是选自《山海经》的一则中国古代神话,试分析两则神话的相同点。
答:表现古代人...
02-20
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一)
一、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五、科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利用多媒体展示:
(1)有关百草园图片;
(2)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1)划...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