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初级中药师考试知识点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初级中药师考试知识点栏目,提供与初级中药师考试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常用茎木类中药鉴定

 

  看看本网小编整理的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常用茎木类中药鉴定,希望能给大家帮助,更多知识点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本网。

  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常用茎木类中药鉴定

  1.木通

  【来源】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产地】

  ①木通: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②三叶木通:主产于浙江省。

  ③白木通:主产于四川省。

  【性状鉴别】

  药材:

  1.呈圆柱形,常稍扭曲,长30~70cm,直径0.2~2cm。

  2.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或纵沟纹,具突起的皮孔。节部膨大或不明显,具侧枝断痕。

  3.体轻,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较厚,黄棕色,可见淡黄色颗粒状小点,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小或有时中空,黄白色或黄棕色。

  4.气微,味微苦而涩。

  饮片:

  1.不规则厚片。

  2.表面淡棕色或棕黄色,周边有纵纹,灰绿或灰棕色。

  3.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

  (1)木通:①木栓细胞数列,常含有褐色内含物;栓内层细胞含草酸钙小棱晶,含晶细胞壁不规则加厚,微木化。②皮层细胞6~10列,有的也含数个小棱晶。③中柱鞘部位含晶纤维束与含晶石细胞群交替排列成连续的浅波浪形环带。④维管束16~26个。⑤髓部细胞明显。

  (2)三叶木通:与木通极相似,主要区别为木栓细胞无褐色内含物。

  (3)白木通:主要区别为含晶石细胞群仅存在于射线外侧;维管束13个。

  【成分】

  ①皂苷类成分,木通皂苷(akeboside)Sta、Stb、Stc、Std、Ste、Stf、Stg1、Stg2、Sth、Stj、Stk等。②含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白桦脂醇等。

  2.川木通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

  【性状鉴别】

  小木通:

  1.呈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3.5cm。

  2.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膨大,残余皮部易撕裂。

  3.质坚硬,不易折断。

  4.切片边缘不整齐,残存皮部黄棕色,木部浅棕色,密布小孔,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髓小,圆形或成空腔。

  5.无臭,味淡。

  绣球藤:与小木通相似,木质部束大小相间呈放射状排列。但大的木质部束外端又被次生射线纹理分为两束。呈“菊花瓣”状。

  饮片:圆形厚片,其他特征同药材。

  3.大血藤

  【来源】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

  【性状鉴别】

  1.呈圆柱形,略弯曲,直径1~3cm。

  2.表面灰棕色,粗糙,有浅纵沟和横裂纹及疣状突起,栓皮有时呈鳞片状剥落而露出暗红棕色内皮。

  3.质硬,体轻,易折断。断面皮部呈红棕色环状,有数处向内嵌入木...

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茎木类中药概述

 

  看看本网小编整理的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茎木类中药概述,有没有帮到你,更多知识点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本网。

  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茎木类中药概述

  注意:

  1.区分是茎类还是木类。

  2.记清来源,如来源于木通科的药材有…。

  茎类中药的药用部位:包括茎藤、茎枝、茎刺、茎的髓部、茎的翅状附属物等。

  如木本植物茎藤的木通、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茎枝的钩藤等,茎刺的如皂角刺,茎翅状附着物的如鬼箭羽,茎髓的通草、小通草等。

  木类中药的药用部位:主要为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各部分,通称木材。木材又可分边材和心材两部分。

  边材形成较晚,含水分较多,颜色较浅,亦称液材;心材形成较早,位于木质部内方,蓄积了较多的物质(如树脂、挥发油等),颜色较深,质地较致密。木类中药多采用心材部分,如沉香、降香、苏木等。

  要点一 性状鉴别

  注意其形状、大小、粗细、表面、颜色、质地、折断面及气、味。

  (一)药材

  1.茎类中药 ①木质藤茎和茎枝多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有的扭曲不直,粗细大小不一。外表粗糙,可见裂纹及气孔,节膨大,具叶痕及枝痕。质地坚实。断面纤维性或裂片状,木部占大部分,呈放射状排列;有的小孔明显可见,气味常可以帮助鉴别。②草质藤茎较细长,表面多呈浅黄绿色,节和节间、叶痕均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可见明显的髓部,类白色,疏松,有的呈空洞状。

  2.木类中药多呈不规则的块状、厚片状或长条状。表面颜色不一,有的具有棕褐色树脂状条纹或斑块;有的具年轮。质地和气味常可以帮助鉴别。

  (二)饮片

  1.茎类中药大多为横切面,切面中央都具髓,特征较多。木质藤本植物导管较粗大,切面上显“针眼”。较细的茎多切成小段。

  2.木类中药 多切成不规则的极薄片、小碎块或细粉。质硬,饮片折断面常呈刺状,大多含有树脂及挥发油而具特殊香气。

  要点二 显微鉴别

  (一)组织构造

  1.茎类中药

  一般制成横切片、纵切片、解离组织片、粉末制片等,应注意以下几部分的特征:

  (1)最外是周皮或表皮。

  (2)皮层:注意其存在与否及在横切面所占比例。

  (3)维管柱:①维管束:通常为无限外韧型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次生射线组成。注意韧皮部的薄壁组织和射线细胞的形态及有无厚壁组织等。形成层是否明显,一般都成环状。木质部的导管、管胞、木纤维、薄壁细胞、射线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②髓射线:较长,注意射线细胞宽度,有无内含物,结晶体等分布。③髓部:大多由薄壁细胞构成。

  双子叶植物木质茎藤,有的为异常构造,其韧皮部和木质部层状排列成数轮,如鸡血藤。有的髓部具数个维管束,如海风藤。有的具内生韧皮部,如络石藤。

  2.木类中药

  一般分别制作三个方向的切片:即横切面、径向纵切面、切向纵切面。注意少数木类中药具有异常结构,...

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饮片切制概述

 

  本网卫生资格考试栏目小编收集的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饮片切制概述,希望能在复习上给大家提供帮助.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相关信息。

  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饮片切制概述

  细目一 饮片切制的目的

  要点 结合具体药物理解目的

  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用一定的刀具,切成一定规格的片、段、丝、块等炮制工艺,统称为饮片切制。

  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 饮片。

  切制一般需经过软化、切制、干燥三个工序完成。

  饮片切制的目的在于:

  1.便于有效成分煎出

  饮片与溶媒的接触面增大,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2.提高煎药质量

  按药材质地的不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切制原则,在提高药效的煎出率的同时,可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粘锅等现象。

  3.利于炮炙

  药材切制饮片后,便于炮炙时控制火候,使药物受热均匀。还有利于各种辅料与药物的均匀接触和吸收,提高炮炙效果。如:盐炙泽泻、麸炒苍术等。

  4.利于调配和制剂

  药材切制成饮片后,体积适中,方便配方,如:黄芪、甘草等;制备液体制剂,增加浸出效果;制备固体制剂,便于粉碎,处方中各药物的比例稳定。

  5.便于鉴别

  对性状相似的药材,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型,显露其组织结构的特征,有利于区别不同药材,防止混淆。

  川芎(蝴蝶片)         鸡血藤(皮部与木部相间排列)

  6.利于贮存

  药物切制后经干燥处理,含水量下降,减少了霉变、虫蛀等因素而利于贮存。

  7.利于制剂

  植物根、茎皮类中药切制成方块、段、丝、片后,表面积扩大,能有效地提高中药材的浸出效果,为药效成分的溶出提供了便利。

  细目二 切制前的水处理

  1.常用的水处理软化方法

  常用水处理方法:淋、洗、泡、漂、润等。

  (1)淋法(喷淋法)

  1)定义:淋法是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物的方法。

  2) 适用药物:适用于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叶、果皮及成分易溶失的药材,如荆芥、薄荷、佩兰、香薷、枇杷叶、陈皮、甘草等。

  3) 操作方法:将药材整齐垛放,用清水均匀喷淋,喷淋的次数视药材的质地而定,一般2~3次,需稍润,以适合切制。

  4)注意事项:①注意防止返热烂叶;②控制切制与干燥的协调一致,当天润软后应及时干燥。③若药材体积粗大,用淋法不能完全软化者,应采用润法等其他方法软化处理。

  (2)淘洗法(抢水洗)

  1)定义:淘洗法是用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物的方法。

  2)适用药物:适用于质地疏松,水分易于渗入及成分易溶失的药材,如五加皮、瓜蒌皮、白鲜皮、合欢皮、南沙参、石斛、瞿麦、陈皮、防风、龙胆、细辛等。

  3)操作方法:将药物投入清水中,经淘洗后或快速洗涤后及...

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净选与加工概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净选与加工概述,供大家备考查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相关信息。

  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净选与加工概述

  细目一 净选加工的目的

  净制(净选)的含义

  中药材在切制、炮炙和调配、制剂前,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异物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以达到药用的纯净度要求的炮制工序。

  净选加工的目的:

  1.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

  2.进行大小分档,便于切制和炮炙

  3.除去非药用部位

  4.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1.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

  疗效不同的部位应分别入药。

  麻黄:麻黄茎发汗解表;麻黄根止汗;

  莲子:莲子芯养心安神;莲子肉补脾止泻。

  2.进行大小分档,便于切制和炮炙

  便于在水处理和加热过程中分别处理,使其均匀一致,以保证饮片的质量。

  如半夏、白术、川芎、川乌、附子等。

  3.除去非药用部位

  使调配时剂量准确或减少服用时的副作用。

  净制除去质次效差——厚朴粗皮、枳壳瓤

  毒性大部位—— 蕲蛇头

  副作用强的部位—— 枇杷叶绒毛

  4.除去泥沙杂志及虫蛀霉变品

  当归、生地等根茎类药材:除去泥沙;

  海藻、海带:漂去盐分;

  芒硝、硇砂:提净。

  细目二 清除杂质

  杂质一般指药材中夹杂的泥土、砂石、杂草、非药用部位及变质失效的部分。

  清除杂质的方法主要有挑选、筛选、风选、水选等。

  要求掌握:

  1.清除杂质的方法

  2.各种方法的操作要点

  3.各种方法适用的药物

  1.挑选

  指用手工挑拣的方法清除杂质,操作方法一般用挑选、颠簸、摘法等。

  (1)挑出非药用部位;

  (2)拣出用其他方法不宜除去的肉眼可见的杂质,如木屑、砂石、杂草、枝梗等;

  (3)挑出霉烂虫蛀等变质的药材;

  (4)大小分档。

  适用药物:

  莱菔子、桑螵蛸、石膏、蛇床子:除去木屑、砂石;

  淡竹叶、香薷:除去枯枝、腐叶及杂草;

  枸杞、百合:除去霉变品;

  杏仁、桃仁:除去泛油品;

  大黄、木通等药物,均须按大小、粗细分开,分别浸润或煮制,以便软化浸润时便于控制其湿润的程度或火候。

  2.筛选

  根据药物与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罗,过筛清除杂质;或者利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筛选分档,使大小规格趋于一致。

  设备:现多为机械操作——振荡式筛药机、小型电动筛药机。

  适用对象:

  (1)筛除杂质

  与药物体积相差悬殊的杂质:泥土等;...

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考点:中药炮制目的

 

  以下是本网小编整理的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考点:中药炮制目的,希望能在复习上给大家提供帮助.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相关信息。

  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中药炮制目的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临床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将中药材制备成饮片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性

  3.增强药物疗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6.便于制剂和调剂

  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8.矫味矫臭,利于服用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1)通过净制

  ①去除毒性部位:蕲蛇去头(头部毒腺中含多量出血性毒,少量神经毒,溶血性毒及凝血性毒)。

  ②去除刺激性非药用部位:枇杷叶刷去毛(“毛能射人肺,令咳不止”)。

  ③除去有毒杂质:八角茴香中混入莽草,黄芪中混入狼毒,贝母中混入光菇子;矿物药中的有害矿石。

  (2)通过炮制

  ①高温加热:有毒成分具有不同的耐热性;

  加热破坏巴豆、蓖麻子中的毒蛋白;

  麸炒或炒焦降低苍术中过量的挥发油;

  加热使斑蝥毒性成分斑蝥素升华。

  川乌、草乌、白附子、附子等乌头属植物毒性成分主要为双酯型生物碱。

  减毒方法:水浸、水漂后蒸、煮或加入辅料(如生姜、豆腐、甘草等)蒸、煮。

  原理:双酯型乌头碱→单酯型乌头碱→乌头原碱。

  巴豆毒性:主要毒性成分巴豆素,巴豆油是既有毒,又有效成分(40%~60%)。

  减毒方法:加热后,压榨去油。

  原理:加热使巴豆毒素变性,压榨降低巴豆油的含量。

  ②水处理减毒:

  雄黄水飞:一是使毒性成分溶于水除去,二是通过弃去杂质的操作除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③炮制降低副作用:

  柏子仁:去油制霜,消除滑肠通便的副作用,用于失眠、心神不安而又大便稀溏的病人。

  2.改变或缓和药性

  中药药性: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辛、甘、酸、苦、咸)

  如过寒伤阳,过热伤阴,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

  (1)改变药性

  生甘草:长于清热解毒、清肺化痰,常用于咽喉肿痛、痰热咳嗽、疮痈肿毒等症;

  炙甘草:善于补...

初级中药师考试辅导讲义:阴阳学说

 

  要参加考试的同学们,出国留学网为你整理“初级中药师考试辅导讲义:阴阳学说”,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哦!

  初级中药师考试辅导讲义: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运动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哲学理论。阴阳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成为中医药学重要而独特的思维方法,深刻地影响着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阴阳概念的基本内涵

  阴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了事物阴阳矛盾对立统一的法则。故《类经》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中医学的阴阳,是常识概念、哲学概念和医学概念三者的综合,是事物的属性概念而非事物的本体概念。

  中医学阴阳学说是以阴阳的属性和规律来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从而概括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的运动决定着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变化,以及衰败和消亡。因此,中医学认为阴阳规律乃是宇宙自然界中事物运动变化的一种固有规律。任何事物,虽然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区别,但必须指出,用阴阳来概括或区分事物的属性,必须是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才具有实际的意义。中医学正是运用阴阳规律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并用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二)阴阳的特性(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绝对性)

  1.相关性

  又称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对象,应当是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事物或现象。只有相互关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才可以用阴阳加以解释和分析。

  2.普遍性

  所谓普遍性,亦即其广泛性。虽然说阴阳矛盾规律有其局限性的一面,但从其形成之时起,人们就试图用阴阳来揭示宇宙万物形成之奥秘,广泛地用以认识宇宙万物的发展和联系。故《素问》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3.相对性

  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阴阳的可分性:指在属阴或属阳的事物中,还可以再分为阴阳两个方面。此种阴阳之中再分阴阳的特性,体现于“阴阳互藏”关系之中,即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蕴含有另一方。故《内经》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2)事物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在一定条件下,阳可以转化为阴,阴亦可以转化为阳。

  (3)当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改变时,其事物的阴阳属性亦随之发生改变。

  4.规定性

  阴阳属性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事物阴...

初级中药师考试知识点:五行学说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初级中药师考试知识点:五行学说”供广大考生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初级中药师考试知识点: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一)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1.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概念源于“五方”说和“五材”说,进而为古代哲学所运用,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均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而生成。且五种物质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资助、相互制约的关系。并指出:“万物尽然,不可胜数”。

  2.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运动的内涵、特性、归类方法及调节机制,并用以解释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联系的一种古代哲学的方法论,是中医学的系统结构论思想。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分为木、火、土、金、水五个方面,从而构成不同级别的系统结构。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维系着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相对稳定。因此五行学说是研究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最一般的功能及结构关系的理论。

  (二)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抽象,逐渐形成的理性认识。“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即是对五行特性的概括。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指植物具有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用“木”进行归纳。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有焚烧、灼热之意;“上”,即向上。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用“火”进行归纳。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指土地可供人类从事种植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用“土”进行归纳。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从革”,用以说明金属是通过对矿石的冶炼、变革,去除杂质,进而纯净的变化过程。引申为凡是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用“金”进行归纳。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润”,滋润,指水可使物体保持湿润而不干燥;“下”,即向下,下行。引申为凡是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用“水”进行归纳。

  (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事物的五行属性是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进行归类的。五行归类理论的应用,是将自然界万事万物纳入木、火、土、金、水五行框架之中,构建成五行系统。五行学说对事物进行属性归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直接取象比类法

  取象,是指通过观察而获取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外在表象,以及事物的功能状态等认识。比类,即是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与所要认知的事物的特有征象进行比较,如果所要认知的事物征象与已知的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同或类似,即可将该事物归属于五行系统中的某一类。

  2.间接推演络绎法

  所谓间接的推演络绎法,是根据已知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络绎至其他相关的事物,以求知其五行属性的认知方法。在对...

2018年初级中药师考试考点:活血化瘀药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初级中药师考试考点:活血化瘀药”供广大考生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初级中药师考试考点:活血化瘀药

  细目一:基本知识

  考点:

  1.活血化瘀药的定义

  2.主要药理作用

  细目二:常用药物

  考点:

  1.丹参、川芎、益母草、延胡索

  1-1 主要有效成分

  1-2 药理作用

  1-3 作用机制

  1-4 现代应用

  2.桃仁、红花、莪术、银杏叶

  2-1 药理作用特点

  重点内容辅导

  一、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

  药理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

  活血化瘀药: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及其复方→改善血瘀病人血液的浓(浓度)、黏(粘稠)、凝(凝固)、聚(RBC、血小板聚集)状态→治疗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视网膜血管阻塞等血栓栓塞性疾病 。

  抗血栓机制:

  ①抑制血小板聚集 :

  机制 :

  提高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

  直接抑制环加氧酶→TXA2的合成减少。

  ②增加纤溶酶活性

  活血化瘀药,如益母草、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等→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

  2.改善微循环

  川芎、丹参、姜黄、红花、益母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①改善微血流:使流动缓慢的血流加速,改善血液的浓、黏、凝、聚倾向;②改善微血管形态:缓解微血管痉挛,减轻微循环内红细胞的淤滞和汇集,微血管襻顶瘀血减少或消失,微血管轮廓清晰,形态趋向正常;③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

  3.改善血流动力学

  ①活血化瘀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②活血化瘀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器官组织血流量③活血化瘀药→改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以上是对心血管、血液的作用,是活血化瘀药的主要作用 。

  4.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

  活血调经药,如益母草、红花、蒲黄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经闭、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净等。

  5.镇痛

  延胡索、乳香、没药等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治疗疼痛。

  6.抑制组织异常增生

  活血化瘀药→抑制胶原合成,促进其分解,并使增生变性的结缔组织转化吸收 →抑制组织异常增生→硬皮病、瘢痕组织、肠黏连、盆腔炎、食道狭窄等疾病。

  以上6个药理作用与血瘀证的病理环节和临床表现有关。

  二、常用药物

  丹 参

  主要: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水溶性的酚酸成分。主要是丹参酮、丹参素 。

  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

2017年初级中药师考试重点:解表药概述

 

  要参加初级中药师考试的同学们,出国留学网提供“2017年初级中药师考试重点:解表药概述”,供大家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初级中药师考试重点:解表药概述

  要点一 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机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

  要点二 解表药的功效

  本类药物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2013

  要点三 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要点四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

  2.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

  3.使用解表药还应注意因时因地而异。

  4.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要点五 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发散风寒药: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

  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

  要点六 各类解表药的功效

  发散风寒药:有发散肌表风寒邪气的作用。

  发散风热药: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

  要点七 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发散风寒药:主要用于风寒表证。

  发散风热药: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

2017年初级中药师知识点:发散风寒药

 

  要参加初级中药师考试的同学们,出国留学网提供“2017年初级中药师知识点:发散风寒药”,供大家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初级中药师知识点:发散风寒药

  麻黄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应用:

  1.风寒感冒。

  2.咳嗽气喘。

  3.风水水肿。

  4.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桂枝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

  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

  紫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应用:

  1.风寒感冒。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兼有理气安胎之功。

  3.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

  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应用:

  1.风寒感冒。

  2.脾胃寒证。

  3.胃寒呕吐:“呕家圣药”之称。

  4.肺寒咳嗽。

  5.解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及鱼蟹等食物中毒。

  香薷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感冒。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2.水肿脚气。多用于水肿而有表证者。

  用法用量: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

  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荆芥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应用:

  1.外感表证。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衄下血。炒炭有止血作用。

  用法用量: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防风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外感表证:为治风通用之品。

  2.风疹瘙痒。

  3.风湿痹痛。

  4.破伤风证。

  5.脾虚湿盛。

  羌活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

  2.风寒湿痹。

  使用注意:辛香温燥之性较烈,阴血亏虚者慎用。

  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