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初级中药师辅导资料栏目,提供与初级中药师辅导资料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初级中药师辅导资料:化痰、止咳、平喘药”供广大考生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初级中药师辅导资料:化痰、止咳、平喘药
细目一:基本知识
考点: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定义
2.主要药理作用。
细目二:常用药物
考点:
1.桔梗
1-1药理作用
1-2现代应用
2.半夏、苦杏仁
2-1药理作用特点
2-2不良反应
一、基本知识
凡以祛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止咳、平喘药。
药理作用:
1.祛痰:使痰液易于排出。
①桔梗、前胡、皂荚作用最强。
②皂苷→刺激胃、咽喉黏膜→反射性增加支气管腺体的分泌→稀释痰液→祛痰。
③杜鹃素祛痰作用与皂苷不同:
促进气管黏液-纤毛运动→增强呼吸道清除异物的功能;
溶解黏痰(使酸性黏多糖纤维断裂,降低唾液酸)→痰液黏稠度下降。
2.镇咳:
①半夏、苦杏仁、桔梗、款冬花、贝母、百部、满山红、紫菀等均有程度不等的作用。
②半夏、苦杏仁、百部等的镇咳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
3.平喘:
机理:
①浙贝碱→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直接抑制支气管痉挛。
②款冬花→兴奋神经节有关。
③桔梗皂苷、款冬花→抑制组织胺、抗过敏。
二、常用药物
桔 梗
主要成分:皂苷。
功效: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祛痰、镇咳
祛痰:
①皂苷→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黏膜分泌→痰液稀释、排出。
②强度与氯化铵相似。
镇咳:
①桔梗水提物、桔梗皂苷→镇咳作用。
(2)抗炎(利咽排脓)
①桔梗皂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②表现:抑制大鼠足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棉球肉芽肿,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也有效。
③机制:调节巨噬细胞N0的释放。
2.其他作用
(1)降血糖、降血脂:
①对正常、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家兔→降血糖。
②桔梗皂苷→降低大鼠肝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胆固醇、胆酸的排泄。
(2)镇静、镇痛、解热。
(3)扩张血管、减慢心率:
①降低后肢血管、冠状动脉的阻力,增加血流量。
②扩血管同时,伴有暂时性低血压、心率减慢、呼吸抑制。
(4)抗溃疡:
抑制胃液分泌,可防止大鼠消化性溃疡的形成。
综上所述
宣肺、祛痰→祛痰、镇咳。
利咽、排脓→抗炎、镇静、镇痛、解热、抗溃疡。
...
07-10
要参加初级中药师考试的同学们,出国留学网提供“2017年初级中药师辅导资料:发散风热药”,供大家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初级中药师辅导资料:发散风热药
薄荷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芳香辟秽。2012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5.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牛蒡子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麻疹不透,风热疹痒。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蝉蜕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目赤翳障。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
桑叶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3.肝阳上亢眩晕。
4.目赤昏花。
5.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
菊花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2012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3.目赤昏花。
4.疮痈肿毒。
柴胡
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应用:
1.表证发热及少阳证。2013
2.肝郁气滞。为疏肝解郁要药。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4.疟疾寒热。可退热截疟,又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葛根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应用: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2.麻疹不透。
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4.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
文本“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士》2017知识点:藿香药用”由出国留学网卫生资格考试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藿香药用
别名:土霍香、排香草、大叶薄荷。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us (Fisch. Et Mey.)O.ktze.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m,有香气。茎方形,略带红色,上部微被柔毛。
叶对生,心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11cm,宽 1.5~6.5cm,边缘有不整齐钝锯齿,下面有短柔毛和腺点。轮伞花序组成顶生的假穗状花序;
苞片披针形;花萼筒状,具15条纵脉,5齿裂,有缘毛和腺点;
花冠淡紫色或红色,2唇形,下唇中部裂片有波状细齿;
雄蕊4,二强,伸出花冠外。小坚果顶端有毛。花期6~7月,果期10~11 月。生于路边、田野。主产四川、江苏、浙江、湖南;有栽培。
采制:夏、秋季枝叶茂盛时或花初开时采割,阴干,或趁鲜切断阴干。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甲基胡椒酚(methyl chavicol)、柠檬烯(limonene)、α-蒎烯和β-蒎烯、对伞花烃、芳樟醇、Ⅰ-丁香烯等。
性味:性微温,味辛。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暑湿感冒、胸闷、腹痛吐泻。
卫生资格考试栏目为你推荐:
初级中药师辅导资料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