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要点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要点栏目,提供与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要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要点:计划职能

 

  “2017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要点:计划职能”一文出国留学网经济师栏目诚意提供。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为了能接受到更多的资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一、计划工作概述

  (一)计划工作的概念

  考试内容:计划工作的概念(掌握)

  概念:计划工作指制定计划,即提出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二)计划工作的任务(掌握)

  (1)“做什么”——What

  (2)“为什么做”——Why

  (3)“何时做”——When

  (4)“何地做”——Where

  (5)“由谁做”——Who

  (6)“怎么做”——How

  “做什么”、“为什么做”决定了组织能否“做正确的事”;而“何时做”、“何地做”、“由谁做”和“怎么做”则决定了组织能否“正确地做事”。

  (三)计划的作用

  考试内容:计划的作用

  (1)计划是管理者指挥下属的依据;

  (2)计划是掌握主动、降低风险的手段;

  (3)计划是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方法;

  (4)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准则。

  (四)计划的类型

  考试内容:计划的类型

  1.按照不同的形式,计划可以分为宗旨、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

  (1)宗旨:指社会对组织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的目的或使命。

  (2)目标:在宗旨指导下,对组织活动在一定时期要达到成果的具体规定。

  (3)战略:为实现组织长远目标,根据组织面临的各种情况和条件而选择的发展方向和所确定的行动方针。

  (4)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方针的明文规定。政策有指导性,只规定行动范围和界限。下级在执行政策时,有斟酌决定、自由处置的余地。

  (5)规则:是在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下级在执行规则时,没有任何自由处置权力。

  (6)程序:是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和步骤。

  (7)规划:是为了实施既定方针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8)预算: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可称为“数字化”的计划。

  2.根据计划制定者的层次和对工作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计划可以分为战略计划、战术计划与作业计划。

  (1)战略计划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制定,是有关组织发展总体目标及其实施战略的计划。一般时间跨度长、覆盖范围广、内容概括、突出指导性。

  (2)战术计划由组织的中层管理者制定。跨度短、覆盖范围较窄、内容具体、突出指令性。

  (3)作业计划由组织的基层管理者制定。跨度短、覆盖范围窄、内容详细、突出操作性。

  3.根据计划的时间界限,计划可以分为长期计划(5年以上、有方向性)、中期计划(1~5年,根据长期计划制定的,较具体)与短期计划(1年以内,根据中期计划制定的,更为具体、详细)。

  4.根据计划的职能标准,计划可以分为业务计划、人事计...

2017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要点:激励

 

  出国留学网经济师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要点:激励”一文,想了解更多关于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考试内容:激励的概念(掌握),人类行为模式,各激励方式的主要内容及激励的方法。

  (一)激励与人类行为模式

  1.激励的含义(掌握)

  激励是指通过发现或诱导需要、激发动机,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使其产生组织所期望的行为,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2.人类行为模式

  人类行为模式的基本结论是:人的行为根源于需要,产生于动机,并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满意”与“不满意”不是一对矛盾

  在实际工作中,“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也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

  2.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与“满意”和“没有满意”这对矛盾相关的是属于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如工作责任、工作的挑战性、工作成就等,这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与“不满意”和“没有不满意”这对矛盾相关的是属于工作环境相关的因素,如工资报酬、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

  3.两类因素的作用

  满足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在工作中的意见和不满情绪,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只有提供激励因素,才能调动人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主要内容:某一目标对组织成员的激励力量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即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效价和期望值都取决于每个人的主观判断。

  管理者要想有效地激励下级,首先,必须了解下级的需要,提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其次,必须了解下级的能力,为他们安排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工作,并提供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最后必须信守诺言,使下级相信完成工作后能够得到自己期望的结果。

  (五)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该理论认为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对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主要内容:

  1.公平与否取决于相对量的比较

  人们不是根据自己获得报酬的绝对量,而是通过自己获得报酬的相对量与别人获得报酬的相对量、或与自己过去获得报酬的相对量的比较,判别自己是否受到公平的待遇。报酬的相对量则是指报酬与付出的比例。

  2.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人们用自己所获得报酬与所付出的比例与别人的这一比例进行的比较。

  3.纵向比较

  是人们用自己现在所获报酬与所作付出的比例与自己过去的这一比例进行的比较。

  公平理论为管理者在工作中创造公平的氛围,保持和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六)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环境对行为的强化作用

  人们的行为必然作用于环境,当环境对行为的反应有利时,行为会重复或加强;而当环境对行为反应不利时,行为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2.强化的类型

  (1)正强化;

  (2)负强...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17要点:民法概念与基本原则

 

  经济师考试就要开始咯,赶快复习起来吧,出国留学网经济师栏目为各位同学准备了“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17要点:民法概念与基本原则”,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

  民法概念与基本原则

  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民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

  2.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的对立面是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和恶意串通。

  3.公平原则。

  4.合法原则。

  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6.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即民法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内容: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等。

  3.民事法律事实,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事实。

  包括事件和行为。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