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北宋名人简介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北宋名人简介栏目,提供与北宋名人简介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三苏是指哪三个人

 

  三苏是指哪三个人

  苏洵,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号老泉,字明允,1009—1066,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十年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姚县令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有政治抱负。他的文章主要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他提出整套政治革新主张。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审势”、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进取,使宋王朝振兴。苏洵较了解社会实际,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不少观点是切中时弊。

  苏洵“颇喜言兵”,在《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贿敌政策实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见解精辟,反对浮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探讨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风格和艺术特色。

  苏洵作诗擅写五古,质朴苍劲。精深有味,语不虛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为佳作,总的略逊于散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

  苏轼,是欧阳修以后北宋中期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诗、词、书、画等,文才颇高。词作多是怀古伤今,史物诗怀,风光抒情……等等,冲破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而容纳丰富社会内容,扩大词的领域。形式力图不受音律约束,使词离开音乐而独立存在。许多词作豪迈奔放,慷慨激越,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散文。

  苏轼成长在社会矛盾渐趋尖锐的时代。表面号称“百年无事”经济文化发展,实质有辽、夏入侵的外患,人民困苦不堪的内忧。苏轼在家庭与社会熏陶下,早已立下用世之志,以身许国,主张针对现实弊端进行改革。他二十一岁随父入京参加进士考试,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仁宗(赵祯)嘉佑年间(1057)与弟苏辙同科及第。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