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国考热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国考热栏目,提供与国考热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国考报名数升温 其实国考热从未降温

11-27

 

  2017年11月27日,全国约有一百万考生踏入国考考场,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考试。

  每年的国考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今年依然不例外,加之今年国考报名人数远超前两年,被很多媒体解读为“国考经历了短暂的‘降温’之后,2017年的国考又呈现出一种‘回暖’趋势”,其实,这种解读并不准确,国考一直在热,从未降温。

  正如日前国家公务员局考录司副司长彭忠宝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所表达的“在100万人参加考试的考生当中,今年增加几万、十几万,明年减少几万、十几万,应该都属于正常的浮动范围,很难用趋冷或者趋热或者是回暖或者是降温来形容。”而从每年国考都超百万人报名的情况来看,国考其实一直是“热”的,尤其是2013、2014两年的报名人数都破了150万大关,而今年的148.63万也直冲150万。其实,我们在经过深入分析近几年国考报名和参考人数大数据后不难发现,每年考生的弃考率都较为稳定,一直在30%左右,2010年以来,弃考率最低的一年为2015,弃考率为25%,最高的一年为2011,弃考率为36%。据推测,今年的弃考率也按30%左右算的话,今年的参考人数将会在一百万人左右,一个百万人参加的考试,足以证明其“热”度可观。而这种热度的背后,也反映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的饱和度、人才的流动性、公考的公平性等多种因素。

  公务员考试栏目推荐:

  2017年国家公务员成绩查询入口及时间

  2017年国家公务员真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2017国家公务员专业科目真题及答案汇总

  公务员面试时间 | 公务员面试名单 | 公务员面试技巧<...

“国考热”折射深化改革的艰巨

10-21

 

  本文““国考热”折射深化改革的艰巨”,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欢迎您阅读。

  每年国考报名之时,也意味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式开启。

  据媒体报道,自10月15日国考启动网上报名以来,报名人数一路攀升。根据统计显示,截至17日16时30分,累计报名人数已经达到165544人,单日报名人数高达8.6万人,相对于第二日6.5万的报名人数,单日增幅110%。

  一窝蜂选择考公务员是因为就业难吗?事实上,当今社会并不缺乏就业途径和就业岗位。不然,“招工难”的新闻就不会频繁见诸报道。

  另一方面,伴随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带来了新机遇。比如,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这个行业产生了许多体量巨大的公司。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创造了大量新岗位。与此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成为一名创客也是不错的选择。

  尽管不缺乏就业机会,但据笔者了解,考公务员仍然成为中国许多年轻人的“救命稻草”。因为,社会的资源有限,而公务员相比其他职位,更容易获得稀缺资源。

  比如,公务员有机会得到福利分房。这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就相当于几百万的资产,抵过一个企业职工辛苦工作几十年。其次,养老保险“双轨制”使得养老金在公务员和企业职工之间分化明显。此前,公务员无需缴纳养老保险,但退休后可以领取相当于退休时职务工资的80%左右。而企业员工每个月则需缴纳工资的8%作为养老保险,且退休金的领取还受到诸多限制。尽管近两年来,养老金并轨正逐步推行,但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到,进展仍可谓缓慢,公务员和企业职工间的沟壑,也非一两天可以填平;除此之外,在医疗补助、日常福利等方面,公务员都有着天然优势。

  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顶着压力,特别是在大城市,压力更是成倍放大。教育、养老、医疗、户口、住房……每一项都可以触发人们的生存焦虑。尽管吃“国家饭”并不容易,媒体报道的底层公务员的生存状况,也揭示了公务员并非想象中那般优越。但在当下,公务员却是可以迅速解决多数人现实困境的最有效途径。

  纵观国外,公务员并非是年轻人喜欢的职业,原因在于待遇差,油水少,法纪严。2008年,美国所有从业人员平均年工资为42270美元。就最高工资而言,公务员为191300美元,而外科医生为206770美元;就最低工资来说,公务员为17046美元,而餐馆上菜工为17400美元。数据显示,美国公务员的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均低于私企。

  国考热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深化改革任务的艰巨性和就业环境的不透明。国内外公务员待遇和境况的差距同样是上述现象的例证。要想破除国考热,工夫还需在国考外,即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人的劳动都能实现应有的价值,打破利益的玻璃门,让资源在社会充分流动。尽管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但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

  国家公务员考试栏目精心推荐:

  

2016年国考“降温”分析:国考热回归理性

 

  2016国考笔试如烟花般绚烂绽放之后又回归夜的平静,国考“降温”在引起一阵热议后,这个话题继续升温未降,大量数据显示今年的国考“降温了”,你又是如何看待的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出国留学网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为你收集整理带来:2016年国考“降温”分析:国考热回归理性,快看看吧。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将于29日举行笔试。从此前报名数据来看,2016年国考竞争比为50:1,降至新的低点。一些受访者认为,简政放权、反腐、隐性福利减少正不断稀释着公务员“金饭碗”的含金量;也有考生指出,公务员只是职业选择之一,与个人追求、性格和能力相关。

  竞争比50:1国考热逐渐降温?

  一本“行测”,一本“申论”,北京交通大学大四学生孙宪钢坐在自习室里进行着国家公务员考试最后的复习冲刺。孙宪钢学的是英语,报考了外交部一岗位。

  数据显示,2016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工作,共计划招录2.7万余名公务员,截至10月26日18时,总计网上报名人数199.8万人,已通过资质审查的139.46万人。计算可得2016年竞争比约为50:1;2015年约为64:1。

  不过,体制内的吸引力仍旧存在。人民大学法学院研三学生蔡中强告诉记者,他身边就有不少同学在准备公务员考试,自己选择报考了只招一人的中国证监会打击非法证券期货局。“公务员能够解决进京户口,这对京外生源尤其重要。”蔡中强说,国考相对公平,而且是进入一个领域不错的选择。

  记者采访发现,多数受访学生在择业阶段都抱有“多条腿走路”和从众心理。有同学则表示,国考只是择业季中的选择之一,在进入面试范围之前,很少有同学真的把国考作为“攻关项目”。

  一位女同学则表示,选择报考公务员是由于自己性格沉稳细致,较为适合。“虽然薪资不高,但是户口等福利条件以及社会地位都很不错,而且从总体上考虑,公务员的待遇并不差。”

  千人抢一岗部分职位门槛低

  同往年一样,2016年国考也出现了“千人过独木桥”,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根据统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技能竞赛处(全国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办公室),其竞争比达到2847:1,成为2016年度最热门岗位。历年发布的国考报名信息显示,成为“最热”的岗位几乎都来自省级以上的职位:2012、2014年度的最热门职位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职位;2015年最热门职位为“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三处副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

  “这些岗位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耸人听闻的竞争比,是因为门槛较低,基本上不限专业、不限政治面貌,没有基层工作年限的要求。”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说,这种情况逐年减少是因为国考报名的资格设置更加科学。

  以2012和2014年为例,同是民委招收岗位,其2012年招录岗位要求是人文社科类、硕士、中共党员、对基层工作年限无限制,而2014年的岗位要求降低了,要求文科类、本科、对政治面貌无限制,对基层工作年限无限制。

  “往往打算‘练手’的应届生都会扎堆儿报考门槛较低的岗位,造成了考录比悬殊这一现象。”一位从事国考培训的教师对记者说,“目前很多企业或事业单位笔试形式与国考相似,同样催发了不少同学参加考试培训的念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国考出现最热岗位,报考集中在北上广也在情理之中。“...

国考热引发的思考

12-10

标签: 时事政治

    每个时代都有无法回避的选择,当超过150万的年轻人走进同一个考场,国考就是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潮流。

  对报考的个体,人们评价“上进”;对报考的群体,人们表示“担忧”。纠结的目光里满是疑惑:为什么20年前,大批体制内的官员、学者及学成归来的海外留学人员,纷纷投身市场大潮;20年后的今天,却有每年上百万的大学生争相挤入体制内?

  其实,国考热作为一扇可以洞察社会运行态势的窗户,透过它,可以看见壁垒,也可以看见桥梁。

  “国考热”体现

  转型期社会问题

  “如果社会保障制度的双轨制不被改变,国考热一定还会持续下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侯风云明显感觉到,基于不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的这种热,亟需改变。

  侯风云,这位对就业市场颇有研究的山东省政协委员很理解年轻人的选择。她承认,每当听说有学生考上了公务员,自己也会由衷地高兴,“对比一些进入私企的同学,进入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在现阶段的确是最稳定也是最有保障的工作。”它意味着现实选择的利益最大化。

  山东大学硕士陈宽(化名)毕业后进入国内的一家知名市场化媒体工作,月薪万元左右,一度被同学们羡慕。一次与高中同学的偶然聊天却让他倍感受挫。那位毕业于驻济某二本院校的同学,2007年通过省直机关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内”。这一次,这位同学说的是自己的“新烦恼”:“最近老被中介骚扰,我们单位宿舍,40万买的,说现在涨到120多万了,卖不卖?”

  “听起来像是很烦,实际已经是在炫耀了。”这让目前尚未买房的陈宽“羡慕嫉妒恨”。自信学识水平与社交能力略胜一筹的他继而意识到,“有些时候,你能够获得多少资源,不完全因为你优秀或者勤奋与否,而在于有没有处于恰当的位置”。

  高中的政治课本已经让陈宽懂得,社会资源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这种以体制壁垒来区别的分配态势清晰地告诉他:在一个欠缺公平的环境里,占据有利的竞争位置,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利益回报。

  侯风云对本报记者说,“从表面上看只是公务员招考出现了如此大的热度,背后其实是现阶段社会转型期问题的集中体现。”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总有一天,公务员没有了特权,社会建立的监督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可能很多人就不再追逐国考了。”说这话的房富民1998年大学专科毕业后,从销售组装电脑开始创办了现在的太阳能企业。

  那时候,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方式,还大多停留在请高校校方推荐的阶段。尽管此时的国考已经进行了4年,但始终处于不冷不热的状况。

  1994年,国家计委等29个部门进行首次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招考,但应者寥寥。官方数据显示,自1994年到2000年,国考报名人数累计只有4万多。在那个年代,另一股潮流在社会上占据了主导:“下海”。

  那是受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激励的一代人。大批体制内的官员、学者及学成归来的海外留学人员,纷纷投身市场大潮。

  那段历史也被人们普遍视为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崛起的重要时期而备加怀念。

  在自己的第一本著述里,“92派”代表人物万通董事长冯仑形容当年的情形为“野蛮生长”:在政策给予的宽阔市场中,他们迅速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者和实践者,并以自身的努力拓展着体制外的吸引力。

  “这是中国社会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