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国考申论实用技巧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国考申论实用技巧栏目,提供与国考申论实用技巧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8年国考申论实用技巧:用新思路解决晦涩难题

 

  考友们都准备好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了么?本文“2018年国考申论实用技巧:用新思路解决晦涩难题”,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拿下公务员!

  最新消息>>>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12月10日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10月30日至11月8日)

2018年国考申论实用技巧:用新思路解决晦涩难题

  申论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非常具有特点的题目,或困难,或创新,或抽象,或字数紧凑。在此,请大家就跟着专家的步伐,探寻一道题型创新、文辞晦涩、字数紧张的申论难题,2016国考副省级第三题,“艺术家黎明作品展的导言”。

  【题干】

  某美术馆正在策划艺术家黎明的作品展,请根据“给定资料4”,为这一作品展撰写一则导言。(20分)

  要求:

  (1)围绕黎明的创作宗旨、作品材质及其艺术追求等方面作答;

  (2)内容具体,层次分明,语言流畅。

  (3)不超过400字。

  一、审题。

  本题书写导言,题型是贯彻执行题。资料范围,给定资料4。作答要求中,作答对象包括创作宗旨、作品材质、艺术追求,指示作答层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语言要求,流畅、有内容、无语病。字数,400字,可以分段书写。

  二、找点,取自资料4。

  第一,创作宗旨部分,可以选取首段前半部分。艺术家在创作中把“中国元素”和“中国符号”作为支撑点,从艺术家黎明的艺术创作中,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来。“中国精神”已经构成黎明创作心理环境的地理地貌和现实图景。

  对本段落进行改写,艺术家黎明以“中国元素”和“中国符号”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支撑点,将“中国精神”、“中国元素”、“中国符号”作为自身的创作宗旨。

  第二,作品材质部分,从材料中可以找到,a运用布面、牛皮卡纸、水墨、长城风化的泥土、油墨、丙烯、工业粘胶剂等,b水墨、中药,c现代化机械制造冰砖,冰雕的技法

  第三,艺术追求部分,寻找“蕴涵、反映、凸显”等特殊字眼,寻找艺术追求:a早期油画作品,突出中国元素、中国符号的意味,对历史的挖掘和追求。b装置作品《为长城延伸一万里》,凸显民族自尊与主体性精神。c巨幅综合材料系列作品,反映艺术精神和中国精神的共振,表现对中国精神和本土语言的强烈自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如何以中国精神的文化想象,展开大国意识的责任抱负。d《捉影》的动机在于中国文化人的责任意识,其中的水墨精神就是东方文化精神。e装置作品基督教堂表现对西方文明的质疑和对自身文化立场的反省。f《亚当与夏娃》表达了指正西方存在主义的无助与中国精神内在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加工,整合要点。

  本文可以按照下面顺序排列文章基本框架:标题;(事由:本馆正在举办艺术家黎明的作品...

申论宝典:2010国考申论实用技巧 申论命题的题材涉及领域

08-23

标签: 申论 命题 题材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0国考申论实用技巧 申论命题的题材涉及领域》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申论 命题 题材,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5时26分03秒。

申论实用技巧问答一:什么是申论?申论命题的题材涉及哪些领域?

一、申论是什么?

1. 申论是考试科目,也是文体名称。

作为考试科目,2010版国考大纲即《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指出“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这表明申论是应用于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具有规范作答要求、相对固定程式的笔试科目,是测查阅读理解、解决问题等具体能力的科目;作为试题,是以给定资料为依据,按照规定要求作答,就特定问题展开分析论证,表达应试者的思想认识,说明事物的道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主观试题;作为文章体裁,申论的答案主体是以论说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相对完整意思和篇章结构的书面语言形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机关常用文书规范的议论文体裁。“申论”作为动词,有申述、论述、引申论述的意思,在申论考试的语境中,是指依据给定资料,对材料反映的事实、蕴含的观点展开引申论述,阐明并论证作答者的观点。以给定材料为依据,是申论考试的最本质特点,也是最基本的作答要求。

2. “申论”考试的具体内涵和要求。

对于“申论”考试的具体内涵和要求,有的省级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做出了比较明确和细致的解读,对于准确认识“申论”、指导作答实践较有意义:“从字面上理解,‘申’可以理解为申述、申辩、申明,‘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所谓申论就是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等,测试应试人员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申论》给定的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人员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形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用文字形式准确流畅地表达。”从词语释义、作答要求、测查目标、材料内容、作答方法等几个层面,对“申论”做出了较为明晰的解释,其中“准确理解材料”和“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有针对性地形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这三个关键句,既是有条件关系的,又对把握申论要求具有特别实用的意义。

二、申论命题的题材涉及哪些领域?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体五面”,即: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所有的申论题材都没有超出这五个方面。具体的切入角度不同、方式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层次高度、不同的门类领域。

第一, 层次高度来看

申论考试题材内容有高与低、抽象与具体、宏观与微观、根本的战略方针和指导思想与具体的工作原则和操作方法之分。高层次、宏观层面、根本的战略方针和指导思想:2006年下半年天津市申论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09年国考申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多主题复合型试题)。具体的工作原则和操作方法:2006年国考申论《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2007年北京社会在...

申论考试资料:2010国考申论实用技巧 准确运用材料迅速作答

08-23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0国考申论实用技巧 准确运用材料迅速作答》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申论 作答 实用技巧,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5时25分38秒。
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支招有效辨别材料的价值。

给定材料是国家申论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试作答申论的基础。精读并利用有价值的材料,略读并扬弃没有利用价值的材料,这是作答申论试题的前提。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支招有效辨别材料的价值。

一、事实性材料和理论性材料

所有申论给定资料中涉及的材料,不管形式和内容如何,万变不离其宗,按其性质都可从根本上归结为事实或理论两类,同时也有两者混合一体、交叉出现的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实例、做法、经验、数字,均属于事实;访谈、讲话、官方文献、理论文章、网上言论所透露出的观点,均属理论;两者交错互见的,则属混合性材料,混合的形式并不能改变材料本身为事实或理论的本质。因此,所有的给定材料本质可归为两类,一种是用于反映事实的,一种是用于说明理论观点的。

二、依据性材料、参考性材料和干扰性材料

按照给定资料对于作答有无价值、价值大小、起什么作用,可将材料分为必须依据的、只需参考的、干扰作答的三种,即依据性材料、参考性材料、干扰性材料。

1.依据性材料

典型的依据性资料有两种情况:

A、是客观再现资料内容类试题的依据:2009年浙江省考申论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18”提供的信息,整理一份情况反映。给定资料1-18均为作答这一题必需的依据。

B、是主观作答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和作文立意的依据:2009年上海市申论材料2,陈述事实与观点,分析了农民子女接受教育难问题的两点原因:一是户籍制度的限制,二是相关政策没有充分落实,是作答第二大题第1小题“分析我国教育不平等原因”的依据。

2.参考性材料

所谓参考性材料主要是作答主观题型的参考。材料的内容对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和作文立意有参考价值,但不是必须利用,材料反映的观点和事实可以作为论据,也可不加利用;要以提炼出答案的思路,也可不加提炼。

2008年国考材料10,介绍了美国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水电资源实行综合治理、带动当地经济全面发展的经验,对于《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一文的撰写,有其对策思路的借鉴价值,如可提出借鉴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的治理经验,在开发水电资源的过程中完善流域管理、加强环境保护,全面发展经济、使居民共享开发利益。但这种借鉴并非作答所必需,只属于一种参考。

3.干扰性材料

干扰性材料是与全部材料的主旨相脱离、与题意相背离、对作答没有利用价值,起干扰判断、增加试题难度作用的材料。干扰性材料不是所有的申论试题都有,但在给定资料中占有一定比例。

2009年北京申论第6条材料,新加坡对美国游客采取处罚措施,并非针对本国国民的文明行为进行管制,而是涉外执法问题,与答题没有直接联系。这是有意把阅读者的思路引到错误的方向上去,属于典型的干扰性材料。

阅读材料的同时,要对材料的性质、作用迅速加以判断,认清哪些材料是反映事实的,对于概括问题、论述危害具有依据价值;哪些材料是说明道理和观点的,对于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具有参考价值;又有哪些材料是没有直接利用价值,起混淆视听、干扰判断作用的,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利用材料,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