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地理知识点整理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地理知识点整理栏目,提供与地理知识点整理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有很多学生在复习高一下学期地理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知识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不高。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整理

  (一)昼夜交替

  1.(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四)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随着同学们进入高中,如何分配学习时间便是重中之重,该如何学好地理。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季节的划分:

  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

  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随着同学们进入高中,如何分配学习时间便是重中之重,该如何学好地理。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季节的划分:

  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

  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