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执业药师中药学要点栏目,提供与执业药师中药学要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出国留学网执业药师栏目精心整理推荐“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考点之菊花”,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讯息,请继续关注本网。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 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
本品轻扬辛散,芳香疏泄,入肺经,能透肌表,散风热,为疏散风热之要药,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常与桑叶相须为用,如桑菊饮。
2. 清肝明目用于目疾。
本品亦入肝经,能清头目、止头痛,清肝明目作用良好,兼养肝阴,常用于肝经风热、肝火上攻或肝阴不足之目疾。
(1)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的目赤肿痛。常与桑叶,夏枯草等同用。
(2)治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常与枸杞子相须为用,如杞菊地黄丸。
3. 平抑肝阳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本品又善平抑肝阳,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常与石决明、白芍、钩藤配伍。
4. 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毒。
本品苦寒清泄,有清热解毒之效,尤善治疔毒,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散。
执业药师中药学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执业药师准考证打印时间 ...
本文“执业药师中药学2017复习资料之苦壶卢蔓”考生可继续关注出国留学网 执业药师栏目,小编会第一时间 更新最新相关信息。
苦壶卢蔓性状|主治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Kǔ Hú Lú Màn
【英文名】stem of Bitter Bottle Gourd
【别名】苦瓠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小葫芦的茎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 Standl. Var.microcarpa (Naud.) Hara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具沟纹,被软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0-20cm,顶端有2腺体,被毛;卷须纤细,上部分2歧,初时被微柔毛;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长、宽均10-30cm,不分裂或3-5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弯缺开张,边缘有不规则的齿;掌状脉5-7.雌雄花均单生;雄花花梗细,比叶柄稍长,花萼筒漏斗状,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裂往皱波状,雄蕊3,花室折曲。雌花花梗比叶柄稍短或近等长;花萼和花冠似雄花;子房中间缢缩,花柱粗短,柱头3,2裂。植株结实较多;果实哑铃状,下部大于上部,长不足10cm.花期7-8月,果期8-9月。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肺经
【功能主治】杀虫解毒。主治麻疹;白麻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浴
【各家论述】《稗史》:麻疮,煎汤浴之。
【摘录】《中华本草》
执业药师中药学栏目为你推荐:
本文“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难点之砗磲肉”考生可继续关注出国留学网 执业药师栏目,小编会第一时间 更新最新相关信息。
【拼音名】Chē Qú Ròu
【来源】
药材基源:为砗磲科动物鳞砗磲和长砗磲等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ridacna squamosa Lamarck2.Tridacna elongata Lanmarck[Trdacna (Chamestrachea)maxima(Rod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捕捉,去壳取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鳞砗磲,贝壳卵圆形,厚重坚实,壳长约200mm,壳高约130mm,壳宽约 136mm.两壳大小相等,两侧亦近等。壳顶位于背缘中央,壳顶前方有一长卵形的足丝孔,孔边缘具有肋状突起若干条,近壳顶的大而突出,排列紧密,向前端渐稀不清。壳背缘稍平。外韧带黄褐色,长约为具壳后半部的3/4.壳表黄白色,生长线细密,具有4-6条强大的放射肋,肋上有宽而翘起的大鳞片,肋间沟内又有宽的放射肋纹数条。肋与沟使腹缘弯曲呈波状。于壳顶附近常因磨损而使鳞片脱落。壳内面白色,具有光泽,铰合部长,左壳有主齿及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主齿1枚及并列的后侧齿2枚。后闭壳肌痕卵圆形,位于壳中部。外套痕明显,生活时外套膜缘红褐色。
2.长砗磲,贝壳长卵圆形,壳极坚厚,一般壳长约170mm,壳高约90mm,宽与高近等。两壳大小相似。前端突出,延长;后端短。壳顶前方中凹,为长卵圆形的足丝孔,孔周缘有排列稀疏的齿状突起,壳背缘斜。韧带黄褐色,长几达腹缘。壳表黄白色,具有自顶部直达腹缘而向前方斜走的强大鳞状放射肋5-7条,肋宽显着大于肋沟。近壳顶部放射肋的鳞片低伏,多呈覆瓦状排列;近腹缘的鳞片较突起,腹缘呈弓形弯曲。壳内面白色,边缘淡黄色,具光泽,并有与壳表放射肋丰应的凹沟。铰合部长达末端左壳有主齿及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主齿1枚及并列的后侧齿2枚。后收足肌痕与闭壳肌痕近相等。外套痕明显。生活时外套膜边缘为蓝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带珊瑚礁间。
2.生活于浅海珊瑚礁间,在潮间带低潮线附近积水处亦可见到。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南海,如海南、西沙群岛等沿海。
2.分布同上种。
【性味】味甘;咸;性寒
【功能主治】滋阴生津;清热解毒。主虚赢内热;消渴;痿痹;泄痢;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200-250g.
【摘录】《中华本草》
04-12
本文“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要点:清胃散组成|主治”由出国留学网执业药师栏目诚意推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快跟小编一起来复习吧。
清胃散组成|主治
【组成】
生地黄6克、当归身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9克。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本方常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火上攻者。)
【正文】
功用:清胃凉血。
用法:上药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禁忌:牙痛属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
方解:本方证是由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上项贯颊入下齿,胃中热盛,循上冲则口气热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血络受伤,故牙宣出血,甚则牙龈溃烂;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俱为胃热津伤之候。治宜清胃凉血。方用苦寒泻火之黄连为君,直折胃腑之热。臣以甘辛微寒之升麻,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胃热盛已侵及血分,进而耗伤阴血,故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以助消肿止痛,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于是循经外发诸症,皆可因热毒内彻而解。
执业药师中药学栏目为你推荐:
04-12
本文“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重点:败毒散中药方剂简介”由出国留学网执业药师栏目诚意推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快跟小编一起来复习吧。
败毒散中药方剂简介
组成
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去皮)、枳壳(麸炒)、前胡、羌活、独活各三十两。
或是:
柴胡、桔梗、人参、川芎、茯苓(去皮)、枳壳(麸炒)、前胡、羌活、独活各一两(30g)、甘草半两(15g)。
运用
1、本方为治疗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的常用方剂,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治证要点。
2、如气虚明显者,可加重人参用量,或加黄芪以补气益虚;
若肢体酸楚疼痛者,酌加威灵仙、桑枝、防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若咳嗽痰多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
若用于风毒瘾疹,可加蝉蜕、苦参以疏风止痒,清热。
方解
1、本方证为正气素虚,又外感风寒湿邪,表阳受制,肺气失宣所致。
2、外邪袭表——卫阳受制,邪正交争——憎寒壮热、无汗。
外邪客于肢体、骨节、经络——头痛项强,肢体酸痛。
风寒夹湿犯肺——肺气不宣——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闷。
虚人外感风寒夹湿——舌苔白腻,脉浮按之无力。
故其治法宜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功能主治
1、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2、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呕哕寒热,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3、现代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 败毒散节炎、痢疾、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加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服,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现代用法: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注意事项
本方多辛温香燥之品,若是暑温、湿热蒸迫肠中而成痢疾者,切不可误用。若非外感风寒湿邪,寒热无汗者,亦不宜服。(方中药物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均忌用。若时疫、湿温、湿热蕴结肠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执业药师中药学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动态
本文“执业药师中药学2017考点:麻杏石甘汤方解简介”由出国留学网执业药师栏目诚意推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快跟小编一起来复习吧。
麻杏石甘汤方解简介
方源:《伤寒论》:“发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类别:解表剂,辛凉解表 方歌: 1.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2.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擅长,主治风热咳喘证,辛凉宣泄效力彰。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
病症分析
风热袭表,表邪不解而入里,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入里,邪热充斥风外,故身热不解、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故咳逆气急,甚则鼻煽。若表邪未尽,可在卫气被郁,毛窍闭塞而无汗;苔薄白,脉浮亦是表证未尽之征。
临床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咳的基础方。因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不在发汗,所以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伤寒论》原用本方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邪热壅肺之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皆可以本方加减而获效。 对于麻疹已透或未透而出现身热烦躁、咳嗽气粗而喘属疹毒内陷,肺热炽盛者,亦可以本方加味。
2、加减变化 如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以清泄肺热;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石膏用量宜减轻,酌加薄荷、苏叶、桑叶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以降气化痰;痰黄稠而胸闷者,宜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以清热化痰,宽胸利膈。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邪未尽,热邪壅肺者。
4、使用注意 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非本方所宜。
执业药师中药学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动态
出国留学网执业药师栏目精心整理推荐“执业药师中药学2017重点之药剂学的发展”,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
(一)国外药剂学的发展
国外药剂学发展最早的是埃及与巴比伦王国(今伊拉克地区),《伊伯氏纸草本》是约公元前l552年的著作,记载有散剂、硬膏剂、丸剂、软膏剂等许多剂型,并有药物的处方和制法等。被西方各国认为是药剂学鼻祖的格林(Galen,公元131~201年)是罗马籍希腊人(与我国汉代张仲景同期),在格林的著作中记述了散剂、丸剂、浸膏剂、溶液剂、酒剂等多种剂型,人们称之为“格林制剂”,至今还在一些国家应用。在格林制剂等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现代药剂学已有150余年的历史:1843年Brockedon制备了模印片,1847年Murdock发明了硬胶囊剂,l876年Remington等发明了压片机,使压制片剂得到迅速发展。l886年Limousin发明了安瓿,使注射剂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各基础学科的迅速发展,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从而使药剂学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例如,l947年有人研制成缓释制剂并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应用于临床。随着与医药科学相关的各种基础理论科学的发展,药剂学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对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的提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把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与药剂学的剂型相结合,产生了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如药物稳定性、溶解理论、流变学、粉体学等,促进了药剂学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药剂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生物药剂学阶段:人们对药物制剂在体内的生物效应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改变了过去认为只有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才决定药效的片面看法,认识到剂型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药物的药效具有决定性影响,从而使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测定成为新药研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及影响因素等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已受到广泛的重
视,临床药学、社会药学也于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引起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新辅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不断出现,也为药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高速压片机的出现,使片剂的生产实现了自动化,大幅度提高了片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对片剂的辅料和制粒方法提出更高要求。经皮吸收制剂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新型促渗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药物的透皮吸收效果,离子导人法经皮吸收的研究,已成为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可使药物按一定规律缓慢或恒速地释放、在体内较长时问保持有效药物浓度的缓控释制剂,近年来发展较快,并在临床达到了提高药效、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具有给药方便、吸收快、无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的黏膜给药制剂近年来已引起高度重视,包括鼻黏膜、眼黏膜、口腔黏膜(舌下、口含)、阴道黏膜、子宫黏膜等。靶向给药制剂也取得重要成果,静脉乳剂、复合乳剂、微球制剂、纳米粒制剂,脂质体制剂等都有很大发展,其中阿霉素脂质体等三个脂质体已上市。
(二)国内药剂学的发展
我国历史悠久,对世界文明包括医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早在夏禹时代就制成了至今仍为常用的剂型——药酒。据历史记载,公元前l766年已有汤剂这一剂型出现,是应用最早的中药剂型之一。在《黄帝内经》中已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及药酒等剂型的记载;在我国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公元l42~219年)中和《金匮...
04-11
出国留学网执业药师栏目精心整理推荐“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要点之注射用水”,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
(一)制药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
《中国药典》2010年版所收载的制药用水分为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制药用水的原水通常为饮用水(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的水)。
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附加剂,其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纯化水项下的规定。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或试验用水;可作为中药注射剂、中药滴眼剂等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也可以作为非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应符合细菌内毒素试验要求。其质量应符合注射用水项下的规定。注射用水可作为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精洗。
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按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不含任何添加剂。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其质量应符合注射用水项下的规定。灭菌注射用水灌装规格应该适应临床需要,避免大规格、多次使用造成的污染。
(二)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
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有严格规定。除一般蒸馏水的检查项目如pH值、氨、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及重金属等均应符合规定外,还必须通过细菌内毒素(热原)检查和无菌检查。
(三)原水处理
原水的预处理是指采用适当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除去天然水中不溶性杂质、可溶性盐类、微生物及热原等,以确保注射用水的质量。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与电渗析法及反渗透法等,离子交换法制得的离子交换水主要供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使用,也可用于洗瓶,但不得用来配制注射液,因其除热原还不彻底,有时带有乳光。电渗析法与反渗透法广泛用于原水预处理,供离子交换法使用,以减轻离子交换树脂的负担。尚有利用硅藻土、活性炭等物质的吸附性能的吸附过滤法及采用明矾、硫酸铝、三氯化铁等为凝聚剂的凝聚法来处理。
(四)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
本法是制备注射用水最有效的方法。
1.蒸馏水器有多种式样规格可供选择。
(1)塔式蒸馏水器:过去应用较多的塔式蒸馏水器,生产能力不大。其基本结构主要包括蒸发锅、隔沫装置和冷凝器三部分。制备蒸馏水时,首先在蒸发锅内放入多半锅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打开进气阀,由锅炉来的蒸气经蒸气选择器除去夹带的水珠,再经加热蛇管进行热交换然后喷入废气排出器中,此时不冷凝气、废气(二氧化碳、氨等)则从废气排出器内的小孔排出。而回气水则流回蒸发锅内,以补充蒸发锅中的水量,过量的水则由溢流管排出。蒸发锅内的单蒸馏水由于受蛇管加热继续蒸发并通过由挡板和中性玻璃组成的隔沫装置,蒸气通过此隔沫层时,沸腾的泡沫和大部分雾滴被这些障碍物挡住,流回蒸发锅内,蒸气继续上升,遇到拱形挡水罩,雾滴再一次被截留分离。为了加强冷却效果,冷凝器分二级,上升的蒸气先在塔顶的u型冷凝管内冷凝落入挡水罩上,并汇集到挡水罩周围的凹槽内流入第二冷凝器,继续冷却,最后成重蒸馏水。
(2)多效蒸馏水器:主要特点是耗能低、产量高、质量优,并有自动控制系统,...
出国留学网执业药师栏目诚意推荐“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考点之白及”,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更多相关讯息,请继续关注本网。
【来源】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涩质黏,苦寒清泄,入肺肝胃经。善收敛止血,兼益肺胃,治体内外出血,最宜肺胃损伤之咯血、吐血,以及肺痈咳吐脓血。善消肿生肌,治痈疽疮疡,初起未脓服之可消,溃久不敛敷之可愈;治烫伤、皮肤皲裂、肛裂,外用能促进创El愈合。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病证】
(1)咯血,咳血,衄血,吐血,外伤出血。
(2)疮痈肿毒,烫伤,手足皲裂,肛裂。
(3)肺痈而咳吐腥痰脓血日渐减少者。
【配伍】
白及配三七:白及微寒黏涩,功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三七性温,功善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且不伤正。两药相合,行止并施,止血力增强而不留瘀,可治各种出血,内服外用皆宜。白及配海螵蛸:白及微寒黏涩,功能收敛止血、生肌;海螵蛸微温燥涩,功能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敛疮。两药相合,不但止血力强,且促进溃疡愈合,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研末,每次3~6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
【使用注意】本品质黏性涩,故外感咳血、肺痈初起者慎服。反乌头。
执业药师中药学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动态 ...
出国留学网执业药师栏目诚意推荐“执业药师中药学2017重点之五脏的生理功能”,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更多相关讯息,请继续关注本网。
(一)心的生理功能
心居于胸腔,横膈之上,有心包护卫于外。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并且与舌、面等有联系。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二)肺的生理功能
肺居胸腔,左右各一,上接气管、喉咙,与鼻相通。在诸脏腑中,肺位最高,故称“华盖”。由于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与大肠相为表里。
(三)脾的生理功能
脾位于中焦,在横膈之下。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与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而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于脾胃,故脾和胃相为表里。
(四)肝的生理功能
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并且与筋、目等有密切联系。肝与胆,不仅是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于肝胆之间,而且肝与胆本身也直接相连,而为表里。
(五)肾的生理功能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腰为肾之府。肾在脏腑系统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脏器,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主纳气,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有关。由于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络属于肾和膀胱,且肾与膀胱在水液代谢方面亦直接相关,故肾与膀胱相为表里。
执业药师中药学栏目为你推荐:
执业药师中药学要点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