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教师工作体会栏目,提供与教师工作体会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半日活动中应该让孩子们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和空间。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半日活动的工作心得”,欢迎阅读。
幼儿半日活动的工作心得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能有序且高效的带好上午活动,如何能成功的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到更多的本领。通过这次半日调研活动和指导老师对我的有效地指导,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星期三的上午,我来到大一班带上午活动,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看见大一班的这群孩子们了,他们看到我很开心,拉着我问东问西的,看来和大班这群孩子们相处了一个多学期,我已经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让我很欣慰。
在第一节课开始前,我给孩子们提了三个要求:
1、上课积极动脑经,有话举手说。
2、雨天路滑,去上厕所不要跑,慢慢走,小心滑倒。
3、吃完餐点在教室里活动,但是不能在教室里乱跑。对于我提出的三个要求,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说道:“能做到。”三个简单的要求就像一剂预防针,很多孩子都做到了这三点,偶尔会有孩子忘记这三个要求,但只要我稍作提醒,他很快就能改正过来。看来这头开的有效果,使得上午这半天的活动开展的比较有序。
今天上午的两节课分别语言《一半先生》和美术《直升飞机》,但是,这两节课的头似乎就开的有点欠缺了。《一半先生》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做事情只做一半,导致了很多糟糕的结果,告诫孩子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只做一半,虎头蛇尾的,要坚持把事情做完整的道理。活动的过程中,我直接导入故事,分段讲述故事,并在最后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或身边人有没有做个一半的事情,并帮他们想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整个活动过程我总觉得孩子们回答问题不是特别活跃,尤其是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的时候,就有些按耐不住了,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一半的事情,没有几个孩子愿意说。活动结束后,听课老师戈老师对于我这节课给了我一些非常有效地意见,总得来说,这节课的导入部分还不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如果能在讲述故事之前,先出示一些画了一半或者做了一半的东西,让孩子发现这些东西的共同点(都只做了一半),然后再顺利的导入到故事部分,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在故事最后一个环节,如果能事先拍一些做了一半事情的照片放给大家看,让大家看一看说一说,这样就能成功的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听了戈老师的这几点意见,让我恍然大悟,感触很深。
在美术《直升飞机》的活动中,整个活动总有孩子在底下窃窃私语,很激动,使得整个活动进行的不太顺利,有好几次我都不得不停下来让孩子们安静下来。这使我很纳闷,明明直升飞机应该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东西,为什么我在讲的时候他们却总是静不下来呢?课后听了戈老师给我的意见,我顿悟了。主要是因为在课堂的开头部分,我没有牢牢的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如果在开头部分用拼图的方式呈现直升飞机或是其他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直升飞机的话,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会被我牢牢的吸引住。有了这么一个良好的开头,接下来的环节就会进行的很顺利。另外,在示范画直升飞机的时候,我应该多示范一些各种形态的直升飞机,这要才能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想象,而不是将思维仅局限于一个范画中,到头来出现的作品都是大同小异的。
今天是有意义的一天,因为我今天又增加了不少的实践经验。我想,不管在教学能力上...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而主要对象是学生,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班级管理“加减法”》教师工作心得”,欢迎阅读。
《班级管理“加减法”》教师工作心得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奖赏,孩子更是如此!奖赏可以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亦或者是一个小小的玩具等等。或许在我们看来这些奖励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孩子却是一份无与伦比的奖赏。这些奖励会给孩子增加自信心,并且对孩子价值观的建立有着深远的影响。
进入大班下学期孩子们对加减法有了很明显的感受,我们便利用这一点,对孩子们的常规进行管理。每天我们都会设立一个奖励项目,有时是户外活动时间,有时是孩子们带到幼儿园给小伙伴们分享的好吃的,还有时是五角星等等,每天变换着花样使孩子每天都对此有兴趣。
我们在各个活动开始前提示孩子,现在我们要开始做加法和减法了,然后设立做加法的几个名额,这促使孩子们的动作又快又好,即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又强化了孩子们的概念。待到孩子们都安静下来,我开始给表现特别好的前几名孩子“做加法”——点出表现特别好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会自己记住什么时候我被老师表扬了做了加法,给表现特别不好的孩子做减法——但是减法一般做的较少,因为我们会尽量给孩子多一点机会。孩子们似乎对这些特别在意,一听到要做加法减法立马就都表现的特别好。由此发现我们的班级管理加减法在我们班是挺有效果的呢!
小编精心推荐
...
众所周知,建立班级常规是我们教师在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是保证一个班级的幼儿能否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班级常规养成的工作心得”,供大家参考!
班级常规养成的工作心得
这学期,我们班来了很多新生,其中有很多新生是其他幼儿园转过来的,这时对于我们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保证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展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常规培养要讲究方法
1.教师的常规要求要明确
一日常规的培养,首先是老师要告诉幼儿我们需要怎样去做,并教给孩子方法,即如何去做,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从而让孩子最初就明白老师的意图,能够按要求,有方法去完成。
例:午餐时我们会对孩子说:“吃得快一点,要保持桌面干净。”想让孩子吃得快些就要交给孩子一定的方法。如:嘴巴张大,把脖子伸得长一些,让下巴在碗的上面,这样饭菜就不会掉在桌面上了。
2.游戏的形式有助于孩子自觉遵守规则
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孩子的状态是积极主动的,所以教师要创设游戏情境,帮助孩子遵守规则,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
例如我们午睡前幼儿都会要求幼儿整齐的摆放鞋子,那么这方面的常规应该如何培养呢?其实我们可以创设“请鞋子宝宝排队”的游戏情节,让幼儿给自己的鞋子排排队,看看哪个小朋友给鞋子宝宝排得又快又对,让孩子在这个游戏情节中自觉自愿地摆放鞋子,慢慢地养成了习惯。
3.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肯定幼儿
在一日常规培养的过程中,老师在最初的时候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领导全体小朋友。而进行一段时间后,对于接受快、并能按照老师要求很好完成的幼儿老师必须要给予鼓励,让小朋友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并鼓励让这样的小朋友来代替老师做组织者,这样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例:在日常生活中,有个小朋友帮老师捡起了一本书,将书交给老师时,这时老师要说说:“XX小朋友你真棒,真是老师的小助手,请你将书宝宝送回他的家。”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小朋友做对的只是小事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为了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多表扬、肯定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巩固这一行为。
4.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孩子都有模仿的天性,教师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因此,老师平时的一些坏的习惯以及话语都会给孩子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
比如说:午睡的时候,老师要求孩子保持安静,而自己却大声说话:“你别讲话!你!!不要说话了!”。可孩子依旧在大声说话。如果老师轻声地说,孩子也会轻轻地说。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井然有序。
5.承认孩子间的差异,允许个别孩子出错
另外,在一个集体中,往往有一些有个性的孩子。对这些幼儿来说,强硬的态度往往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教师一定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要用爱心去博得幼儿的信任,就可以更好的进行常规的训练及培养。教师要让幼儿觉得环境是宽松的,幼儿园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什么东西在哪里,小朋友都知道。大人不用在旁边指手...
每逢开学之初,都会有新的幼儿插到各班,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插班生常规管理工作心得”,供大家参考!
插班生常规管理工作心得
大班插班生基本上都是从个体幼儿园转学而来的,他们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学习方式。我们发现很多插班生存在行为习惯比较差,没有规则意识等情况,到班级后,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班级生活;另外,插班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也会被其他幼儿所模仿,这给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
一个班的常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为了让这些插班生较快地度过入园适应期,让班级保持良好、稳定的常规,我做了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用心接纳孩子
一般来说,班级老师在心理上多多少少对插班生是有些排斥的,因为老生都是她们从小带上来的,有感情,而且对每个孩子的行为习惯都非常了解,班级的常规已经形成。而在插班生中我们发现,能力强的、各方面发展好的幼儿比较少,而多数是各方面能力较弱,行为习惯、规则意识较差的幼儿,“插班的幼儿特别难管!”“我最怕有孩子插到我们班!” “插班的孩子老是跟不上其他小朋友,什么规则都得从头教!”……这是许多带班教师的心声,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焦虑。
但是对于插班幼儿来说,他们到新的环境,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和老师的爱。只有老师用真心对待孩子,他们才会在班级和所有孩子一起茁壮成长。知心姐姐卢勤说:“细节最容易感染人。”在对插班生的教育中,更是不能忽视每一个关爱的细节。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下轻轻的抚摸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接纳。让他明白,不管是否插班幼儿,老师都会喜欢。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老师对孩子们付出十分的耐心和爱心的时候,孩子们自然会听话,他们会更快地去熟悉、适应班级的常规,融入新集体。
开学初班上来了一名插班生叫嵩嵩,刚开学的那几天,他总是自己管自己玩,我跟他说话,他也只是简单的应答。尽管他没有和我交流,但我还是经常和他说些悄悄话,偶尔亲昵地抚摸一下他的头。两周后的一个早上,他来幼儿园后就粘在我身边,轻轻地跟我说:“老师,我有事情跟你说。”我很好奇,拉着他的手就坐了下来。他悄悄地说:“老师,我家里有一只白鸽,星期天我和它一起在阳台晒太阳、听音乐呢!”“真的啊,好温馨哦!”他呵呵地笑了,笑得好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他有好多话愿意跟我说,上课、游戏也更遵守规则了。
二、让插班生尽快适应环境
(一)尽早明确班级规则
插班生刚到班级前几天,总会表现得比较“乖”,即使是比较调皮的孩子也能安静几天,这是他们在熟悉环境,教师应该把握这个关键时期,让他们尽早明确班级规则。班级生活中的规则,对于幼儿的适应和发展而言,有三种情况:必须遵守的强制规则、可以选择遵守的他律规则、自发活动中协商产生的活动规则。对于插班生来说,三种规则要加以区分,否则大量的规则要幼儿在短时间内遵守,对他们来说会造成混乱。
大班的插班生,我把常规教育的重点首先放在集体教育常规和户外活动常规上,如提醒他们上课的时候要坐在座位上,不能走来走去,回答问题要举手,不能随便插话等等,这是因为大班的幼儿马上要升入小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衔接的重要任务,是为他们读小...
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很大用处,我们不能忽视此方面的培养。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如何培养幼儿自我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工作心得”,供大家参考!
《如何培养幼儿自我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工作心得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在缺乏困难的环境中成长,在家中是生活在平静温和的港湾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幼儿园里,我们大多数教师又受家长或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怕孩子因争吵而打伤或碰伤。因此,每次问题出现时,教师往往会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并加以阻止,孩子们也因此失去了很多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得不到发展。长此以往,孩子们一遇到问题就以拳脚胜负来决定,这对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交往能力差、合作意识不强、参与集体活动积极性不强等不好的方面。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那如何来培养孩子之间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我有以下几点小建议:
一、利用同伴的影响力,激发幼儿愿意自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孩子们从小生活在没有困难的环境中,任何问题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帮忙解决,因此他们已经形成了对成人的依赖心理,一遇到问题就试图寻找别人的帮助,没有自我去解决的积极性。因此,要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就要激发起孩子愿意自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我在平时非常注重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看到愿意尝试去自我解决问题的孩子,我会在集体面前强力地表扬,使其他幼儿知道遇到问题要向他们学习,既尝试自己去解决。
晨间自由活动时,云云和琦琦很快地各自拿好了四五只彩圈,后来来园的妮妮很想玩圈,她走到琦琦和云云面前:“给我一只圈圈,好不好?”她们两人互看了一眼后走开了,妮妮很委屈地走到我面前:“老师,她们有好多圈,也不肯给我一个!”我用很高兴地语气说:“你很棒,能够自己去问同伴要圈,老师相信,你再去好好说的话,她们肯定愿意给你的!”妮妮很高兴地走了。在接下来的晨会活动中,我就抓住这一件小事,在集体面前大大表扬了妮妮遇到问题愿意自己去解决的事情。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她们会模仿那些受表扬孩子的做法,因此在后来的时间里,我常能听到孩子们这样说着:“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可见,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增强了。
二、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争吵”,在争吵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幼儿走出家庭,与伙伴之间的矛盾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种种交往的障碍。而解决这些障碍正好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通过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那么以后,孩子再遇到问题时,就不会一味地依赖成人,会自己想办法,这便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己解决争端的能力。既然孩子之间的争吵对他们个性心理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我们对此就不必大惊小怪,而是要正确对待。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幼儿争吵也有它一定的弊端,幼儿争吵有时会是“力”的较量——打架,这是成人必须制止的,其他时候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寻找大家都满意的答案。
活动区中,伟伟、涛涛都想玩跳跳棋,大家同时坐上了一只椅子,他们两个你挤我我挤你,都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我看见了,对他们之间的事情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对活动区的要求重声了一遍:“一只椅子可以坐几个人?”“我先坐到的...
小班规则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和不断坚持,唯有这样,幼儿才能渐渐由他律变为自律,成为守规则的快乐宝贝。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小班规则形成》教师工作心得”,供大家参考!
《小班规则形成》教师工作心得
一、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现在的宝贝做任何事情都是家长代劳,无需宝贝做任何事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幼儿在生活自理上的能力就会很差。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自我服务的活动中来,学习自我服务。
如:孩子在如厕前后教师都要求幼儿洗手,自己使用自己的毛巾擦手,搬小椅子时要轻拿轻放。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说环节较为众多,对幼儿来说,就需要教师时刻提醒,对幼儿施以一定的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们都能学会这些重复的动作,而且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规则的意识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接受事物以感性经验为主,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中,需要我们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逐步树立幼儿的规则意识。
1、巧用标记。幼儿对标记感兴趣远远超过教师的说教。如果把生活中的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粘贴在相应的环境中,相信幼儿会被这些图示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改往日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育,而且效果还微乎其微。如:幼儿要到区域里进行活动,可区域里需要幼儿脱掉鞋子并将鞋子摆放整齐。这时,我们可以将一双双小脚丫绘制好,幼儿看见标识就会照做,逐渐地养成了进区域脱鞋子并摆放整齐的习惯。
2、妙用儿歌。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容易被幼儿记忆并进行模仿。如果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环节变成朗朗上口的儿歌,相信会很快被幼儿接受。如在幼儿叠衣服时候,可这样进行儿歌辅助教育。“衣服平平摆,关好两扇门,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鞠躬弯下腰”幼儿会被这些形象的句子所吸引,同时减少了以往的说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这些规则便会深深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
3、善用表扬。幼儿最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在规则形成过程中,我们不妨多用一些表扬,激发幼儿的正能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捕捉,而且要及时表扬。如:在离开幼儿园时,总会有小朋友主动将小椅子插好,我们就要把我住这个教育契机,即使表扬,在他之后接的幼儿就会学习他的插小椅子的行为。在幼儿间相成一定的示范效应。
三、形成家园合力,推进规则的建立
“养不教、父之过”很显然,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幼儿在幼儿园表现很好,一回家,家长往往随其自便,不能严格要求,使幼儿园的规则教育就会功亏一篑。因此,要形成家园合力,让家长参与规则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这样,幼儿便会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将幼儿园的所学、所感延伸到家庭教育中。
小编精心推荐
角色游戏是丰富多变的一种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能找到自己喜爱的角色扮演,积极地参与游戏中,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角色游戏中的教师工作心得”,供大家参考!
角色游戏中的教师工作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要怎样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光靠孩子自己的游戏是达不到更高地水平的,那么老师的指导是尤为重要的,上学期我们结合幼儿的兴趣与活动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的角色游戏,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游戏有进一步的推进和发展,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一学期来的实践,我也总结了一下一些经验。
一、提供材料,隐性指导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玩具是游戏的中心,没有中心,游戏就玩不起来。”由此可见,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有效的材料能推进游戏的开展。教师要以本班角色游戏开展的情况为根据,从游戏内容、角色分配、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的常规等方面为角色游戏的开展和推进做好准备工作。
虽然进入中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的游戏环境不像小班那样温馨了,材料也不是面面俱到了,但是必要的环境和材料的暗示还是需要的,否则很难激发孩子丰富的游戏情节,如在娃娃家里,我们提供了一个小浴缸,在那里游戏的孩子就会扮演爸爸妈妈给宝宝洗澡,在房间里教师提供了梳妆台等,为幼儿的游戏提供环境支持。
随着主题活动“周围的人”的开展,教师又提供了一些邮包、快递,孩子们在材料区看到这些隐性的材料,并结合最近开展的周围的人,他们就玩起了快递公司的游戏,快递员这个主题就自然而然地开展开来了。教师发现幼儿对网上买东西很有兴趣,于是就制作了一台电脑。于是妈妈的事情从做家务发展到上网购物等等,同时老师投放了一些字母卡片,让爸爸在键盘上找到字母并敲击;爷爷的小花园就是植物角,爷爷每天细心地照顾花草,还不忘记录观察日记。
“娃娃家”的这些改变是充分利用教室里已有资源的结果,教师创设情境化的游戏,让幼儿在完整的情境中进行各种游戏。适宜的材料就像是无声的指导,自然地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又让幼儿回忆起自己的生活经验,使游戏更生活化、情境化。
二、借助观察,适时指导
教师要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来不断提供游戏材料,推动游戏的进程,同时也要根据游戏的发展提出问题或建议,用语言来推动游戏的延伸和扩展。教师观察的方法大体分为随机观察和有目的的观察。随机观察的目的是了解幼儿行为动机、需要、意愿、困难、情绪等,以便把握干预时机,满足游戏需要,推进幼儿的活动;有目的的观察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状况和个别差异,以便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育方案。
交警队是我们班幼儿非常喜欢的角色游戏,游戏正像往常一样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我看到加博今天扮演了交通队的警察,只见他从材料超市里取了几张手工纸,又拿来了一只笔,先在纸上画了一些符号和写了些数字,写好了以后,他就离开了交通队,来到教室中间开始兜来兜去,没过一会儿,只听见潘铭慧忽然大喊:“别抓我!别抓我!”我寻声望去,潘XX似乎快要哭出来了,只见殷加博一手拉着潘XX,一边还嘴巴里还喊着:“跟我去交通队里去!”很快,这喊声引来了他们交通队的另一位交通警童童,童童和加博一起都拽着潘XX想把她拉到交通队去,潘XX的不配合引来了...
QQ群已经逐渐成为班级家长沟通的主要方式,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用好班级QQ群的教师工作心得”,欢迎阅读。
用好班级QQ群的教师工作心得
今天上午,接待了一位小班新生家长的来访,交流的内容是关于班级QQ群的使用问题。原来,开学后家长们成立了一个QQ群,老师也被邀请加入其中,一开始大家多是和老师咨询交流孩子的在园情况,而近阶段开始,有一位家长是开网店的,于是在群里便常常发上一些推销的宣传,再加上其他一些家长的附和,于是群里的内容开始杂乱起来,而有的家长则不胜其扰,但屏蔽或者退出群又担心会漏掉老师在群里进行的一些关于孩子和班级工作的交流信息,于是很是困扰。
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飞快的反思了一下我们的管理与培训,发现在关于班级QQ群的使用与管理方面,我们的确存在疏漏,但如何有效的发挥利用好班级QQ群的家园共育价值,有效引导家长进行交流等方面却没有相关的指导与要求。
一、聚焦问题
每日带班结束后,我们办公室的老师总会不自觉地聚在一起开一个“座谈会”。内容基本就围绕当天的带班工作、小朋友和家长。当然听到最多的还是老师对于家长无奈的感慨:“现在的家长怎么了,要求怎么那么多,一个班那么多孩子,老师怎么忙得过来!竟然提出要一只手拉着她的孩子,另一只手拉着剩下的几十个孩子……”“唉,现在的家长一点小事,就闹个不停,说我不让孩子上厕所,这怎么可能。”
听着这些熟悉的抱怨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问题上,用一句时髦话来讲,已经“纠结”了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矛盾纠纷都来自沟通障碍。老师不把话说清楚,家长容易想偏,矛盾就来了。而良好真诚的沟通,是化解矛盾的关键所在,沟通得越透彻,家长就越能理解我们的工作,通俗点说就是越“听话”。那么首先让我们先比较一下,幼儿园现有的家园沟通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1.传统的家园沟通方式的优缺点分析
2.造成家园合作中问题的主要原因
(1)信息传递不直接。现在的家长基本都是双职工,工作繁忙,很多都是由老一辈接送教养孩子,幼儿园的一些信息就需要这些爷爷奶奶回家后进行间接传达,难免产生偏差。有一部分爷爷奶奶不识字,幼儿园家长园地上的信息也通过道听途说而来,这样势必造成传达上的口误,从而影响家园合作的效果。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有抵触情绪,易使老师、家长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疏远。
如老师通过家园联系栏通知家长要带罐子,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等爷爷奶奶回去传达到了,爸爸妈妈准备好了,可能活动已经结束了,所以在迟交遭到老师拒绝时,势必会产生抵触情绪,为良好的家园合作埋下了阴影。
(2)信息传递不及时。比如家园联系手册、家访等联系方式,不可能将孩子的一些表现及时传递给家长,争取家长在第一时间的共同配合教育。存在信息的滞后性,等家长知道,可能已经时过境迁了。
二、措施介绍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家园合作中的效率,促进家园双方互相理解、接纳与配合,可以尝试探索新的家园合...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入园适应问题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人一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新生入园教师工作心得”,供大家参考!
新生入园教师工作心得
在幼儿园门口,我们经常会目睹这一现象:一些家长正一个劲儿和孩子讲条件、说道理,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愿意上幼儿园,不哭闹。有的孩子听不进去,仍然哭个不停,抱着家人不肯松手,家长一旦生气,轻者训斥,重者连骂加打。这样,家长生气,孩子也感到委屈。这不仅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也使家长非常担心和焦虑,更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入园,必须面对与父母的周期性分离,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环境、同伴、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会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断等。对于入园,有些孩子能在一周内很快适应这个新生活,也有的孩子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渐适应。第一步走好了,能为幼儿今后的环境适应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研究幼儿入园适应问题非常必要,它可以成为家长和老师的指向标。那么,为什么孩子总是存在入园不适应的问题呢?作为家长和老师,又应该怎样面对及处理这样的问题,从而让孩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呢?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因素。
(一)、从生态学上分析。幼儿入园,首先表现为日常生活环境的变迁。对幼儿来说,家庭是他可以依赖的、安全的、自由的生活环境,从家庭到幼儿园,虽然只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但这种改变对幼儿来说是巨大的。也许幼儿在入园以前的生活中有一些在邻居家或公共场所玩耍的经历,但这是在家长陪同下的玩耍,他们知道父母是不会离开的,有一种安全感。因此玩得很开心、很投入,甚至很少关注家长是否在自己身边,因为在这种父母陪同的场合下,幼儿完全把自己置于环境中,与环境融为一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而到了幼儿园,环境对他来说是陌生的且要独立面对,这时幼儿与新的环境还没建立某种联系,更谈不上和谐了。种种的不习惯和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必然使幼儿产生许多不适应。
在家中,幼儿面对的人际关系较少,仅仅是家里的人,就算是到了外界,也是由熟悉的人带领,不必让他自己来处理人际交往的种种问题。而到了幼儿园,幼儿面对着老师以及陌生的一大群同伴,没有熟悉的人领着他,一切得由自己来处理。从而造成了在人际关系处理难度上的重大变化。在活动方式上,也由原来的自由、无约束的个体活动变成了具有一定约束的集体活动方式。在家中,幼儿处于特定的位置,是被关怀的对象,是生活的中心,家长对幼儿过分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十分薄弱。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越差,他的环境适应能力也越弱。而在幼儿园是以群体生活为主,个体必须适应与服从群体生活的要求。因此,幼儿入园打破了他们在家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对于幼儿来讲,必须重新建立一种平衡。可刚入园,这种新的生态平衡还未建立,面对新的环境、生活、教养者、同伴,幼儿不知所措,因此,幼儿入园后的不适应是很自然的。
(二)、从社会学上分析。在家中,幼儿的自我中心特点十分突出,他们没有群体生活的经验和概念,对于群体生活感到陌生,这是幼儿入园不适应的重要因素。入园后,幼儿不会对他人一见如故,他们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相处才能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和相应的情感。
许多幼儿入园不适应与其自身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有关。幼儿对...
教师工作体会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