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教师读书感想栏目,提供与教师读书感想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给教师的建议》感想
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学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珍宝。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积累经验。他用那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和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结合起来,独具观点,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对自己深有启发的观点。
一、谈教学方法问题。
——“多年的经验使我们得出结论,可以把所有的教学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使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另一类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
我的感想:有些道理是很明了,但作为教育者要能明确地意识到这些理论在指导自身教育实践中的作用,这样才会避免教育行为的盲目性。在计算机教学中,充分反映出这两类教学方法结合的必要性。介绍一个新软件时,就要采用第一类教学方法,让学生初次感觉,培养兴趣。当学生逐步了解一个软件后,就要向更深的层次锻炼他们的学习技能。
二、谈少年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少年好像刚刚睁开眼睛看世界,他会逐步地认识到,生活中的一切并不像初看起来那么简单,对人不能凭最初的印象就下判断。”
我的感想:少年学生,也就是我们的初中生,普遍存在“逆返”心理,这种现象其实质表明少年想要独立地判断问题,同时又不希望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许他们口头上不承认自己认识问题的极端性,但在内心却在积极地思索,寻求事情的本来面貌。做这样的学生的老师,要特别具有广博的知识,要努力在知识与现象的理解的深度、广度上吸引学生,要求教育者能用力推一把,促进学生的智力与情感的发展。对于学生的一些充满好奇心的问题应当认真、全面、科学地给予解答,这样才不至于扼杀其探求知识的欲望。
——“正是因为少年有时有意识地不去关注细节,少年往往对逐字逐句的识记持轻视的态度,他们认为那是死记硬背。少年完成一项困难的创造性作业,也觉得比背诵一首短诗更容易。”
我的感想:这就解释了为何有学生,尤其是男生,特别喜欢计算机课。因为他们更喜欢挑战、创造性的作业。如果给他们安排难度合适的学习任务,会让课堂更加活跃又富有创造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适合细细读,慢慢嚼。每一次回味,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小编精心推荐
...
责任•赞美•取舍——读《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感想
寒假里,我读完了《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这本书。这本书是美国印弟案纳立大学教授威特克尔博士写的。在这本书里,威特克尔博士写了与提升教育能力有关的14件事。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被打动,书中的事例、论点不断引起我的思考,引导我反思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下面就本人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对我感触较大的内容跟大家分享。
内容:学生的表现应归因于教师,优秀的教师为课堂的好坏承担责任,好的教师持续不断地改进教学,把注意力集中于他们能控制的东西──他们自己的表现。
感想:在学生默写错误连篇时,在学生不认真听讲时,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极差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学生太不认真了;是学生不想学习,只想玩;是学生不求上进。在一连串的责怪下,似乎自己的责任很小,似乎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似乎所有的错误都应该让学生来抗。
要在任何一种职业上取得成功,首先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毕竟,我们最容易影响也最能有效影响的变量就是我们自己。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伊斯兰教的先祖穆罕默德,带着他的门徒到山谷里讲道。穆罕默德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关键。人只要有信心,便没有不能成功的计划。”一位门徒不服气,对穆罕默德说:“你有信心,你能让那座山过来,让我们站在山顶吗?”穆罕默德满怀信心地把头一点,随即对着山大喊一声:“山,你过来!”他的喊声在山谷里回荡。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座山,期待着尊师的喊声灵验。穆罕默德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站到了山顶。
山能过来吗?谁又有能力让山移动呢?“愚公移山”毕竟是寓言,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向往。既然山不能过来,我们就过去吧!这就是智者的一种精神。山不能过来,而我们又不想走过去,怎么能够脚踏山峰,一览众山小呢?那么也就不能够欣赏到山顶的无限风光了。
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会面对不同的生活环境,受许多客观因素和条件的限制,而这些往往都是个人解决不了的。我们无法选择环境,但可以选择心境。漫漫人生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又有几人的生活道路没有坎坷和曲折呢?其实,有时不是我们的苦恼太多,而是我们的心胸不够开阔,不是我们的幸福太少,而是我们不懂得如何生活!事实上,只需换个角度,很多问题看起来就会大不相同。也许,我们改变不了社会,改变不了环境,但是,为什么不改变自己,适应社会呢?
教学中,碰到学生可能不认真听讲、不认真做作业、不在乎成绩等等,是否不要把责任全部推到学生身上。是否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去改变周围的环境,最终才能改变学生。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属于自己的天地!
小编精心推荐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
教师读书感想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