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教师资格心理学考点栏目,提供与教师资格心理学考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5-02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2017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分析”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科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布鲁纳与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对此有着重要影响。其实,教师在上课前都是要备课的,这也可以看成是初级的教学设计,然而,传统教学中的备课主要是以教材的内容为主,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凭借各人的经验,缺乏科学依据。简单地说,教学设计是在教学开始之前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媒体设置等等),进行预先筹划,精心构造,创设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化设计。要详细地分析教学设计的过程,需要对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操作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才能为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一、 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设计如果按时间分为长期与短期的两种,也可分为学期、单元、课时设计三种。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一节课内的教学设计。如果按课堂教学的对象来分,可分为班级集体授课设计、班级小组授课设计、个别化教学设计等几种。若按场地分,可分为教室授课设计、图书馆教学设计、室外考察的教学设计等等。当然还可以按教学的知识目标来区分,如陈述性知识的设计、程序性知识的设计、策略性知识的设计等。不论哪种教学设计,都应当服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 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
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是:教学目标如何解决班级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矛盾。如果教学内容的思考性比较强,个体学习的差异相对比较大时,这一矛盾就会更加突出。面对这一矛盾,我们传统的做法是设计时以整体目标为依据,适当弥补个体学习困难的学生,如在提问时设计相对浅显的问题,或者留出适当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点拨。然而,可以预见的事实是,浅显的问题既会使学生们产生“回答这类问题的学生无能”的暗示,又会使他们很难有面对困难的机会与勇气;而留出的时间常因教学内容较多而无法兑现。因此,这两个方法虽然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并不能解决问题。对某一段知识的学习不太适应的学生,常常上课时因为遇到一处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而影响了后面知识的学习,使学习进度落后于大多数学生,长此以往,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了。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设计的个别化要求,这一要求并不是说教学方式的个别化,而是强调在集体授课时,应当将帮助个体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目标,因为,并不只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有课堂学习的困难,学习优秀的学生也会遇到,不过,他们的困难可能是教师教的内容他已经掌握了,或者他的某一个想法与众不同,可又遇到了困难,不能当众向老师提问。个别化要求正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由于教学过程是多因素构成,因此在进行设计时,有时可能为了考虑某几个因素,而忽视了其它因素的作用。如在设计高中历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课时,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这一课的主要知识,可以将其内容(资本主义部分)分解设计为三个中心问题:第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第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的状况如何?(如:时间、地点范围、企业规模、特点等等)第三,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然而,教师在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学生在初次阅读教材与接触这一内容时,还可能出现哪些令他们想不通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可能一开始就会对“什么是资本主义?”产生疑问;有的学生则可能会想了解当时的工厂是什么样?也有的同学一看到学习的内容是经济...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7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史地教学的基本原则”,希望考生们能顺利报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学原则是人们在一定的教育或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教学原则又是不断发展的、完善的。由于人们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差异,以及人们制定的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的教学理论常常确定不同的教学原则。如:布鲁纳在发现学习理论指导下,强调指出教学要与学生的求知欲相联系;要为学生的最佳理解提供一种知识结构;在学校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思想等等原则。前苏联的赞可夫则依据其“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理论,强调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及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等五个教学原则。但是,不论哪种理论,都有以下共同特征,即: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目的任务,并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比如说:最不愿意干涉学生学习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应当让学生自求自得,任意思考,那么他们也就强调教学中应遵循非指导性原则。
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理论与原则,我们选择最能体现我国素质教育目标以及史地教学特点的几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与最优化原则),来规范我们所倡导的史地教学行为,也为史地教学的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一、整体性原则
一般有关学科教学的理论书籍都将整体性原则放在第一位,因为整体性原则最能体现教学目的的内在要求,然而,每一本书籍对整体性原则的具体阐述却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强调的整体性原则包含两方面含义:第一,是指教学所承担的任务是具有整体性的。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些任务是完整的、全面的;第二,是指教学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要素(如:教学目标、计划、过程、评价等等)构成的完整系统,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协调好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种教学要素有机地配合起来,在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整体作用[1]。从这两层含义看,史地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应当体现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科学性、人文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一般来说,史地教师对科学性还是相当重视的,不论是平时集体备课,还是开设公开课,教师们首先强调的就是科学性原则,即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然而,科学性是不是仅仅在于知识的正确性呢?其实不然,无论是地理还是历史教学,知识的正确当然是教学的前提,但是,我们讲科学性还必须强调史地教学要注重科学精神。知识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扩大的,其实过去看来科学性(正确性)很强的知识,现在看起来并不那么正确,如:天文学中,70-80年代我国科学界曾否认宇宙大爆炸的假说,现在看起来这一假说还是有许多证据的。又如:中学历史教师一直将“约170余万年前的元谋人,作为当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猿人”这一历史结论教授给学生,可是,9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掘已经证明有更早的猿人化石将改变这一结论。因此,知识的正确性不是教学科学性的唯一内容,史地教学更重要的是将人类探索自身历史、探索地球、宇宙的那种勇气与精神告诉学生,这样才能使他们不至于记忆大量史地知识,却不会如何使用这些知识,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束手无策。那么,何为科学精神呢?
...05-02
“2017教师资格心理学考点梳理:非智力因素”一文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分享,更多信息,欢迎广大考生前来阅读!
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rs)这一概念最早提出是在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力山大(W.P.Alexander )在他的《智力:具体与抽象》一文中阐述智力与能力尚不能说明学习失败的原因时,采用了这一概念。1949年,韦克斯勒 ( D.Wechsler)在《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中专门阐述了非智力因素,这成为非智力因素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 韦克斯勒在长期的研究中将非智力因素概括为以下三点:(1)从简单到复杂的各个智力水平都反映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2)非智力因素是智慧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 (3) 非智力因素不能代替各种智力因素的各种基本能力,但对智力起着制约作用。 从广义上来说, 非智力因素包括除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及道德品质等等。 从狭义上看,非智力因素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等。 这些心理因素并非象智力因素那样构成一个整体发挥作用,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单独发挥作用。但是,非智力因素并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它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表现在动力作用、定型作用与补偿作用三个方面。
首先是动力的作用。 史地学科在中学里的地位不及数理化、语文、外语等学科。 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仍然有不少学生喜欢这两门学科,重点中学的初中生中有67.6%、高中生中有73.1%学生喜欢史地学科,其中,有近
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史地学科有着浓厚兴趣,这种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之一。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就是指引起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学生的个性意识倾向性为学习提供动力,它使学生能顺利地选择和确定任务;成就欲、自我发展的需要维持着学生智力活动朝着目标持续不断地前进;动机过程影响智力与能力的操作效果,促使学生发挥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并将知识技能迁移到新情境中去。情绪情感则是通过内在的心理过程影响认知活动,对智力与能力具有增加或消减的效能,它是伴随着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体验而激起的某种内在倾向,这被称为情动力作用。
其次是定型的作用。气质和认知的方式是一种用习惯化的方式来影响智力与能力活动的表现形式。所谓定型或习惯的作用是指:把某种认知或动作的组织情况越来越固定化。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动荡不安向日趋成熟的方向发展,智力水平也在向稳定的、成熟的方向发展。中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自身的意志、气质、认知方式等非智力因素,智力、能力的各种技能的训练程度不同,都对中学生最终形成的认知风格产生影响。
第三是补偿作用。 补偿作用是指:非智力因素能够弥补智力与能力的某
些方面的缺陷或不足。性格在这一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感、坚持性、自信心及果断性等性格特征,勤奋、踏实的性格特征,都可以使学生克服因知识基础较差而带来的能力上的弱点,固有“勤能补拙”一说。不同个性的学生在适应不同类型的学习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史地学科来说,一部分学生对记忆的内容感到很困难,但对思考性的内容却有很浓的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对记忆内容却并不感到困难,但他们却害怕思考。当然,也有记忆、思考都很喜欢的学生,也还有都不喜欢的学生。这四种情况便反映了学生在学...
05-02
“2017教师资格心理学考点梳理:心理学”一文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欢迎广大考生前来阅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l 识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2、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
学的诞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节 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l 识记:人脑的结构: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它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4、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l 领会:
如何正确的认识人的心理?(科学的心理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3)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l 识记: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合格分数线教师资格心理学考点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