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写作素材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教师资格证写作素材栏目,提供与教师资格证写作素材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20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写作素材:爱国教育

 

  想写好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掌握写作素材很重要,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写作素材:爱国教育”,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写作素材:爱国教育

  1、张伯苓—崇高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旗帜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启示:人生理想与爱国主义融合,将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还能让自己名留青史。作为教师,要义不容辞地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2、谭嗣同—爱国壮举

  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的拒绝逃亡和从容待捕,23日被捕,28日“六君子”就义于菜市口,临刑前的慷慨赋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其中,他还发出了惊天地过鬼神的名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启示:谭嗣同不畏强权、追求真理、舍身报国的品质值得每一个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德育发展应放在首位,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020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写作素材:责任与担当

  1、抗疫“总指挥”:钟南山

  白衣逆行,国士无双!2003年非典时期,钟南山院士作为总指挥,奋战在抗击病毒的最前线。他的一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令人至今印象深刻。17年后,已经83岁高龄的钟院士只身前往武汉,带领大家继续抵抗新疫情。长久以来,他出没于传染病流行的最危险地区,也成为了国人最为信任的医者、学者,靠的不仅是深厚的科研储备,还有一副强健的体魄。2003年那场持续近200天的“非典”战役,不仅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众志成城,更让大家认识了我国呼吸病学的领军人物——钟南山院士。17年前,67岁的钟南山院士,带领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17年后,当新型冠状病毒引发全国恐慌,他再度挂帅出征了。《新闻1+1》节目中,钟南山亲自向大家解读疫情最新进展,看到钟院士的身影,不少观众纷纷表示安心了许多。相信他的经验与实力,能够再次带领我们战胜疾病。——腾讯网

  “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这是人民日报微博对他的评价。

  2020年,钟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2、四川森林消防员

  2019年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组织消防队员开赴一线展开扑救。

  3月31日消防队员克服山高坡陡、沟深林密、缺氧难行等困难,每人负重30余斤,徒步行军8个小时,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与森林大火展开了搏斗,当天下午,明火已被扑灭...

2017年教师资格证写作必备素材整理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年教师资格证写作必备素材整理”,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教师资格证写作方面的可用素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即历史典故、名人名言、教育理念、热点事例及日常生活。

  一、历史典故类

  历史典故主要是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事迹的总结和概括。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部分的素材相对来说比较多,比如: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与越国交战中大败越王勾践。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越王勾践亦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2、孔子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3、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废学。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

  看到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能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李白顿时领梧。从此,他便发奋用功,终于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4、 匡衡凿壁借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5、秦始皇坚持自我一统天下;廉颇蔺相如将相和……

  6、文王被拘而演《周易》,左丘失明著有《国语》,屈原被逐写有《离骚》……

  这部分的例子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用的也比较多。但是只用这种类型的例子太过于通用,不能够体现你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所以不建议大家通篇都用历史典故类的素材。

  二、名人名言类

  考教师资格证将来是要做老师的,因而必须站在教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建议大家在名人名言这部分也多积累一些教育家的权威话语,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陶行知、杜威、洛克、夸美纽斯、凯洛夫等,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例子,大家可以参考。

  1、师者,所以传道...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哪些写作素材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写作所占比例较大,也会影响到教师资格证笔试的分数,但是在写作中,许多考生们因为缺乏日常论据积累,不知道怎样下笔,所以在教师资格证考前知道一些常用论据,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哦。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哪些写作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写作方面的可用素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即历史典故、名人名言、教育理念、热点事例及日常生活。

  一、历史典故类

  历史典故主要是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事迹的总结和概括。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部分的素材相对来说比较多,比如: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与越国交战中大败越王勾践。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越王勾践亦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2、孔子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3、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废学。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

  看到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能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李白顿时领梧。从此,他便发奋用功,终于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4、 匡衡凿壁借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5、秦始皇坚持自我一统天下;廉颇蔺相如将相和……

  6、文王被拘而演《周易》,左丘失明著有《国语》,屈原被逐写有《离骚》……

  这部分的例子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用的也比较多。但是只用这种类型的例子太过于通用,不能够体现你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所以不建议大家通篇都用历史典故类的素材。

  二、名人名言类

  考教师资格证将来是要做老师的,因而必须站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