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数学选修1教案栏目,提供与数学选修1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12-09
目的要求:(1)弄清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之间的关系
(2)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别方法;注意知识建构
(3)利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
(4)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识图和画图。
重点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是本节的重点,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liuxue86.com
导数作为函数的变化率刻画了函数变化的趋势(上升或下降的陡峭程度),而函数
的单调性也是对函数变化趋势的一种刻画,回忆:什么是增函数,减函数,增区间,减区间。
思考: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有什么联系?
函数的单调性的规律:
思考:试结合函数 进行思考:如果 在某区间上单调递增,那么在该区间上必有 吗?
例1. 确定函数 在那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哪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例2. 确定函数 在那些区间上是增函数?
例3. 确定函数 的单调减区间。
巩固:
1.确定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2.讨论函数 的单调性:
(1)
小结: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区间的求法。
作业:
1.设 ,则 的单调减区间是
2.函数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3.二次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4.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结论共有: ( )
①单调增函数的导函数也是增函数 ②单调减函数的导函数也是减函数
③单调函数的导函数也是单调函数 ④导函数是单调的,则原函数也是单调的
A.0个 B.2个 C.3个 D.4个
5.若函数 则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单调递增区间为
6.已知函数 在区间 上为减函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7.求函数 的递增区间和递减区间。
8.确定函数y= 的单调区间.
9.如果函数 在R上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
§1.3.1单调性(2)
目的要求:(1)巩固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利用导数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3)利用单调性研究参数的范围
(4)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利用图像及单调性区间研究参数的范围是本节的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1.回顾 函数的导数与单调性之间的关系
2.板演 求下列函数得单调区间: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
12-09
导学目标:
1.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2.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3.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自主梳理
1.逻辑联结词
命题中的或,且,非叫做逻辑联结词.“p且q”记作p∧q,“p或q”记作p∨q,“非p”记作綈p.
2.命题p∧q,p∨q,綈p的真假判断
p q p∧q p∨q 綈p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真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可用符号简记为∀x∈M,p(x),它的否定∃x∈M,綈p(x).
(2)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可用符号简记为∃x∈M,p(x),它的否定∀x∈M,綈p(x).
自我检测
1.命题“∃x∈R,x2-2x+1<0”的否定是( )
A.∃x∈R,x2-2x+1≥0 B.∃x∈R,x2-2x+1>0
C.∀x∈R,x2-2x+1≥0 D.∀x∈R,x2-2x+1<0
答案 C
解析 因要否定的命题是特称命题,而特称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对x2-2x+1<0的否定为x2-2x+1≥0,故选C.
2.若命题p:x∈A∩B,则綈p是( )
A.x∈A且x B B.x A或x B
C.x A且x B D.x∈A∪B
答案 B
解析 ∵“x∈A∩B”⇔“x∈A且x∈B”,
∴綈p:x A或x B.
3.(2011•大连调研)若p、q是两个简单命题,且“p∨q”的否定是真命题,则必有( )
A.p真q真 B.p假q假
C.p真q假 D.p假q真
答案 B
解析 ∵“p∨q”的否定是真命题,
∴“p∨q”是假命题,∴p,q都假.
4.(2010•湖南)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x∈R,2x-1>0
B...
12-09
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并能在论证中正确地运用.
教学重点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难点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在论证中的正确运用.
教法学法
充要条件是重要的数学概念.它主要讨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关系.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考虑到高一学生学习这一章的知识储备不足,为了让学生更易接受这一节内容,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提出本课的问题,并与学生共同利用原有的知识分析,事例中包括几个问题,为后面定义的分析埋下伏笔。
我用的第一个事例是:若某人发烧,则该人就患了甲型流感。
第二个事例是:若小明的数学成绩是满分,则他的数学单科名次是年级第一。用以上两个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数学中应研究的概念、关系,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助于提高兴趣和深入领会概念的内容,特别是它的必要性。
第二,分析实例,给出定义。
在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紧接着开展下一部分,引导学生分析实例,让学生从事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得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在引导过程中尽量放慢语速,结合事例帮助学生分析。
得出定义之后,这里有必要再利用本课前面两节的“逻辑联结词”和“四种命题”的知识来加强对必要条件定义的理解。(用前面的例子来说即:“活了,则说明在输氧”)可记作: 教学设计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还应指出的是“必要条件”的定义,有如绕口令,要一次廓清,不可拖泥带水。这里,只要一下子“定义”清楚了,下边再解释“ 教学设计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A是B的必要条件”是怎么回事。这样处理,学生更容易接受“必要”二字。(因无A则无B,故欲有B,A是必要的)。
当两个定义分别给出后,我又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加以分析说明,(充分条件可能会有多余,浪费,必要条件可能还不足(以使事件B成立))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充要条件的定义(既是必要条件,又是充分条件,就称为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记作: 教学设计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使学生在此先对两个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两个概念的不同有了第一次的认识,第三部分再利用具体的数学事例来强化。
第三,典例分析,深入理解:
例1采用开放式教学,课前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尽可能广泛的知识范畴中,课外编制关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命题。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在课上有目标地选择三组通过组合的学生自编题原文出示,通过学生口答,引导讨论,质疑解惑,在“开放”的情景中推进教学过程,在点评“聚焦”中形成知识要义,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由于时间关系,对没有选到课堂上讲评的其他学生自编题,另汇编成课后作业,继续学习讨论,这样一来,能最大限度...
数学选修1教案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