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澳洲海归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澳洲海归栏目,提供与澳洲海归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赴澳留学学生回国 就业问题一直是关键

 

  很多学生会选择去澳洲留学,回国后找一份合适的工作,那么其实真实情况并不是如此顺利,很多海归的就业压力还是不小,这是为何?这是很多留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和出国留学网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讯,欢迎参考。

  赴澳留学学生回国 就业压力其实不小

  缺少实习机会 中国学生纷纷回国

  据报道,来自中国广州、现就读于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金融与会计专业二年级的林同学(Yuki Lin),已提交了3份实习申请,但迄今无一回复,而朋友们的遭遇跟她一模一样。她说:“我想她们大多数都会回中国,趁着暑假在那里寻找实习机会。”

  林同学还表示,未来的中国学生可能不会再到这里(指澳大利亚)留学了。“中国的大学正变得越来越好。当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我曾希望能留下来。但随着越来越多留学生来到这里,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留在澳大利亚真的很难,所以我打算回中国。”

  林同学的想法正是China Matters在报告中提出的担忧之一,该机构担心澳大利亚在中国留学教育市场的衰退,可能酝酿一场财政灾难。

  报告称,澳大利亚高校目前对中国留学生的学费依赖,处在不合比例的极高水平,而且在澳中国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攻读的是“摇钱树”课程,诸如商务与会计课程等。

  融入太难 在澳中国学生满意度低

  报告还指出,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的“不满体验”,是另一个风险因素。报告写道,中国学生不太能融入澳大利亚社会。

  报告还援引一项研究称,在与当地人的交流方面,中国学生的满意度比其他留学生,低了近10个百分点。不过,这项数据是国际学生调查(International Student Survey)项目中,众多尚未对外公开的数据之一。

  报告联合作者、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安全专家吉尔(Bates Gill)表示,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未能及时公开此类数据令人失望。“这是一个丰富的信息宝库,但仅被选择性地公布了一些零散的信息。”

  他称,在紧闭的大门之后,高校管理人员早已承认,他们对中国学生的经济依赖所存在的风险。

  商学院中国学生多 不能太过依赖

  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指出,对于所有教育目的地而言,过度依赖特定国家的市场是“不可取的”。

  该协会主席霍尼伍德(Phil Honeywood)表示,尽管近年来拉丁美洲留学生大量涌入澳大利亚,但商学院依然过于依赖中国。

  “出于文化方面的原因,中国学生热衷于攻读商学院课程。” 霍尼伍德说,据一些商学院的院长反馈,母语为汉语普通话的人,可占到学院学生总数的85%。不过,他还补充称,这些学生也可能本身就出生在澳大利亚。

  此外,职业培训专家穆纳辛格(Natasha Munasinghe)还指出,在工作经验方面,留学生面临的压力要重于澳大利亚国内学生。很多留学生的家庭为供他们在澳读书...

八年留学回国 澳洲海归婚后成"啃老族"(图)

08-27

标签: 海归 工作 就业

 《八年留学回国 澳洲海归婚后成"啃老族"(图)》由08月27日报道。


王芬芬从高中起就到澳大利亚留学

中国网讯 王芬芬从高中起就到澳大利亚留学,一学就是8年,两年前为了终身大事回到沈阳,期间婚虽然结了,工作却一直没着落。朋友前几天还介绍她到一家证券公司谋取一个月薪5000元的职位,可芬芬又嫌没什么意思。“回沈阳这两年,基本靠父母养我了。本来留学就花了家里不少钱,其实我也有强烈的工作愿望,想摆脱"啃老族"的帽子。”10月18日,芬芬对记者说。

“海归”求职受挫原因大致有二

芬芬的故事,听着挺特例,其实在“海归”群体中,这经历不算什么,更曲折离奇的求职故事多的是!这反映出“海归”要在国内顺利就业,找一份薪水满意、专业对口、符合兴趣要求的工作并不容易虽然头顶着光环,却因为不了解国内就业情况,或是没有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劣势,导致求职难以如愿。

“海归”就业难大致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相关信息的缺失阻碍“海归”获得合适的职位。有些“海归”在海外留学时间较长,对国内情况缺乏了解。即使是有相关海外工作经验的求职者,由于对国内的环境不熟悉,不能准确完成岗位职责,因此求职时也容易碰壁。其次,薪酬也是“海归”求职的拦路虎。对国内物价水平不了解,更别提国内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薪酬水平了。他们在面试过程中,常常在薪酬待遇问题上卡壳,最后与工作失之交臂。

“海归”不就业人群分六类

根据调查,“海归”不就业有六种类型:

第一类:学成归来的“海归”。他们对就业岗位期望值过高,过于挑剔,最后索性不就业。目前这类“海归”数量在增长,且格外引人注目。这一类人的特点是心气高,认为低收入岗位让自己“屈才”。

第二类:他们总是用过去的工作与新工作做比较,新工作如果比不上原来的工作就不就业。这一类人的特点是“恋旧情结”始终解不开,导致高不成、低不就。

第三类:以工作太紧张、不适应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不好和希望再学习等理由自动离职的人。这一类人的特点是放弃了原有的工作,离职后以“休养”或“读书”为主。

第四类:“创业幻想型”的年轻人。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确定目标,没有具体项目,什么都想干。这一类人的特点是,创业不成功,也不愿意给别人“打工”。

第五类:不停地变换工作岗位的人。他们形成习惯性跳槽,跳来跳去,最后“漂”在社会上。这一类人的特点是,自恃学历高,能力强,频繁换工作,但往往因“一眼之差”,最后把工作弄丢了。

第六类:父母甘愿供养的人。这一类人的特点是,独生子女,父母有能力供养他们,所以不急于就业,是典型的“啃老族”。

不同“海归”求职策略有异

劳动部门的调查分析显示,一个人失业越久,重新就业的难度就越大,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长时间的赋闲生活,让“海归”们脱离社会,几乎失去了走出家门、走出社区的能力。有专家指出,现在二三十岁青年共同的特征是:生于上世纪80年代,大多数为家中的独生子女,一直受到“小皇帝”般的呵护。而其中的“海归”承受的心理压力还要大一些。另外,不工作的时间越长,他们与社会的交流越少,适应能力下降,更难适应工作的要求。还有,随着时间的推移,...

澳洲海归未必适应国内整体环境

06-05

标签: 澳洲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亨德森(Fiona Henderson)博士称,澳洲高校将毕业生派遣至中国就业市场的观点是错误的。她说,“如果所有的潜在雇主所听到的均为‘批判性的’,那么这些毕业生们将无法自由地运用其批判性思考能力。”她表示,“学生们需要将其在澳洲所接受的教育带回中国,同时还需要在中国的整体环境中合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中新网报道,亨德森博士针对中国雇主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和澳洲是否能为其提供所需进行了为期十年的调查研究。在很多中国雇主看来,澳洲并没有向其提供其所需要的毕业生。亨德森2011年的博士论文中,针对维多利亚大学教职员工和该校中商科专业的中国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澳洲高校所教授的内容与中国雇主的期望处于割裂状态。

她在论文中总结说,“如果中国雇主可以在总体上反映中国文化、传统课程的价值取向,那么接受西方课程教育的中国毕业生将无法满足中国雇主的要求,除非他们能够展示出其拥有相应的中国就业技能。”

因此,如果澳洲高校将拥有挑战传统特性的中国毕业生送回中国工作,那么将无法应对当地应用知识产业的需求。据称,公司的需求与学生们所拥有的学术水平间存在着分歧。

亨德森称,“中国的雇主表示他们不希望毕业生遗失了他们的‘中国特色’”。然而他们同样需要西方教育体制下毕业生的应用技能,而这些技能迟早会开始适应雇主的需求。

因此,澳洲能够在其所给予国际学生学位的固有优势的基础上做些什么呢?放眼全球,亨德森建议促进教职员工的双向交流并设立国际化的课程。同时,继续鼓励学生适应并学习所处环境中的文化。澳洲教育体系中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使一些中国雇主担心这些技能将帮助毕业生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可以独立规划其职业生涯。

正如亨德森所说,在任何情况下,毕业生们都要适应本地雇佣技能和文化技能的需要。澳洲毕业生的核心能力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并形成适应特定环境的技能。
...

澳洲海归心酸账本:80万留学费20年才能捞回

07-27

标签: 澳洲 账本

 

心酸的账本

80万留学费20年才能捞回

最近,两年前留学归来的林旋终于找到了她的第七份工作,但是她的心情并不好,因为老板仅给她开了3000多元的月薪,比她预想的少了一大半。林旋甚至有点后悔当初留学的选择,因为在留学澳洲本硕连读的6年里,她花掉家里超过80万元的费用。可是按照目前的工资,她得工作20年才能把留学花费挣回来。

“我的期望月薪是8000元-10000元,而且我希望就职的公司能提供西式的办公环境,但面试了那么多企业几乎没有符合我要求的。”在环岛路租房找工作的,是两年前从澳洲留学归来的林旋,她告诉记者,她在澳洲读会计专业,前两年都在澳洲,前后换了6份工作,甚至还给福利院记过账,直到回国前还是待业状态。

因为“海归”的身份,林旋原以为回国后工作会排队来找她,但是令她失望的是,通过在各种招聘网站上填简历,她只获得了几个面试机会,无奈之下,通过熟人找了现在的工作,可是对方开出的3000元薪水,令她十分矛盾。

在林旋眼里,自己是个条件很好的求职者,高中毕业后,直接去澳洲读会计专业的本科,之后还深造了研究生,英语书写和交流流畅,相比之下,大多数单位给的待遇“实在太低了”,对比起留学的成本很不平衡。

林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在澳洲读书6年,学费生活费约花了80万元,可是大多数单位仅给“海归”开出3000元的月薪,一年不吃不喝最多4万元,这样一来,20年才能把留学的费用挣回来。

专业的诊断

“海归”也有“金龟银龟懒龟”

到底是什么令 “海归”们心头如此苦闷?

“现在海归们越来越多,海归已经没有太多的优势。尤其是一些自费读硕士的留学生,只去一两年,对国外情况了解并不多,有些人连语言都没学好。”维尔斯人力资源公司董事、总裁孙红亮表示,在求职的问题上,“海归”不见得有优势,很多是在国内考不上好的大学,就送到海外 “镀金”的,他们大部分家庭条件不错,偏爱金融、会计、管理等非理工科专业,在外面“玩”几年回来,就期待着找个“薪水高、平台好”的工作。

在厦门岛外一外企做人力资源的陈小姐也说,因为在海外生活一两年,很多“海归”习惯散漫、没什么纪律性,而且动不动就爱讲“人权”,但能力却一般,很难“伺候”,所以虽然是外企,他们也并不喜欢“海归”。

孙红亮说,他们公司每天都能接到10-20封 “海归”简历,他们的库存里现在还有三四万封,一般情况下有两种企业比较喜欢“海归”:语言培训类和双语幼儿园,但薪资只有2500元-3000元,与“海归”动辄要五六千元的预期相差甚远。

据统计,同类专业的“海归”中,澳洲和东南亚的留学生不如欧盟的“吃香”,比如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的留学生因为人数较少、语种较特别,会相对有优势。此外,理工类会比非理工类的 “海归”好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