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研究生质量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研究生质量栏目,提供与研究生质量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热点关注】研究生质量“再思量”

 

  【热点关注】研究生质量“再思量”


  李爱民(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自改革开放后恢复研究生教育并重建学位制度至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可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13年以前的35年是研究生教育的“数量时代”;2013年以来则是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时代”。前一个阶段主要是通过规模扩张、学位授权点布局以及学位类型结构的调整,使我国跨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后一个阶段的任务就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使我国实现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提升,有两个问题非常关键:一个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的科学设定;另一个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前者解决的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尺度和评价标准;后者涉及研究生生源选拔、教育过程、毕业生质量反馈等环节。教育质量的保障首先要关注生源选拔,选出真正“志于学”而又有研究潜质的生源,然后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优秀的导师指导,以及毕业生质量评价等各个环节,形成全过程、综合性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最终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到国际一流水平。

  高金萍(北京语言大学宣传部部长):

  近年来,常有研究生水平下滑的说法萦绕耳边。凝神思索,可以发现:研究生学习的课程太多,培养目标模糊,能力培养薄弱。教育部门围绕这些问题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全面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等。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止住研究生质量下滑的颓势。究其原因在于:没有解决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当前,国内不少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培养没有拉开差距,这一点明显体现在课程设置上。研究生课程往往是本科课程的延伸,仅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延展,在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几无进展。各高校的研究生课程数量众多,导致研究生学习中无法聚力于某个领域或方向。虽然有些研究生已经开始跟随导师进行科学研究,但是依靠的往往是本科阶段学习的理论积累,如果继续深化就显得后继乏力。如果高校能够严格按照1月1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结合研究生课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制定详实的培养规划,提供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将有助于高校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刘长敏(中国政法大学周边安全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担任研究生导师多年了,与同行和同事们交流起来,大家都有一致的说法:近年来,研究生的质量一年不如一年。究其原因:生源学缘背景不尽如人意;学习过程中实用主义作祟;用心读书想做学问的学生愈来愈少;学生经常忙于应付各类兼职和考试,为就业做准备;严格要求学生的导师被视为异类等。问题出在哪里呢?出于对学术的敬畏和对学生的负责,我们的种种严格要求都没有错。但是,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多年呆在象牙塔里,是否对外部世界的变化感觉不敏锐,或者有意无意地无视呢?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些现象确实存在:由于出身学校不够响亮、就业不够理想从而选择再进校门;由于就业压力太大不得不进了校门就以就业为导向制定个人规划;由于经济压力需要一边读书一边兼职;由于导师给的分数太低会影响奖学金的评定乃至就业。然而,他们这样做就一定是他们自己的错误吗?导师和研究生既是一对结合体,也是一对矛盾体,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无法摆脱社会环境...

完善导师制 提高研究生质量

 

  出国留学网考研频道讯:完善导师制 提高研究生质量

  近年来备受诟病的研究生教育即将迎来重大变革。本月中旬,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各地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切实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实际倾向。《意见》从强调课程地位、明晰课程体系导向,到完善课程审查、选课、研究生考核、导师评价激励机制等,几乎涵盖了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对于研究生课程和科研在研究生培养中究竟该保持怎样的关系,我国研究生培养机构一直摇摆不定。以前,很多学校重视课程教学,但学生反映公共课程太多,课程教学和大学本科教学相差无几,没有提高研究能力。之后,教育部门和学校都提出导师有课题项目才能带研究生,同时对在读研究生提出撰写、发表论文的要求,可课程要求却降低了。有的学生一进校就被导师要求参加科研,申请课题、撰写论文,成为导师的“打工仔”,学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数量及期刊档次)成为申请答辩的前置条件。

  现在教育部发文要求高校重视研究生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对扭转过度强调研究生科研会起到一定作用,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关键在于没有切实实行教授治校,落实导师制。

  我国研究生课程质量为何不高?原因有二,一是教师为学生上课,只是完成工作量的要求,对于究竟上得如何,大家并不关心。因此,有的老师为研究生上课,根本不花多少时间准备,而是照本宣科。研究生课程考试也是采取期终统一测试的方式,学生只要在学期结束加紧准备通过考试即可,这样的课程质量可想而知。而在国外一流大学,不论对本科还是研究生的课程质量要求都很高,研究生要通过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要完成2~3篇课程论文,而专业硕士更要完成多个案例教学。

  二是导师没有充分的教学自主权,在上课时还受到各种限制。国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往往注重理论讲解的比较多,引导学生参与研讨、实战的比较欠缺。老师在课程教学,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方面,鲜有创新,主要是大班授课方式,少有小班的研讨课。

  而研究生本来可以通过和导师一起进行学术研究,接受学术训练,但当下研究生参加科研却发生变异,不是利用科研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是让学生参加科研,提高导师和学校的“科研产出”。在我国的不少高校,由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已达到学校发表论文总量的一半。这不是研究生质量提高的结果,而是急功近利追求“学术成果”的结果。不少学生为达到毕业要求,还没有多少科研积累就想着撰写、发表论文,变得焦虑而浮躁。

  这种研究生科研局面是学校对教授提出数量考核的继续。我国高校对教授实行行政化指标考核,关注教授的课题、经费、论文,而不是关注真实的学术能力与学术贡献。教授都围绕考核指标转,教授的研究生弟子们怎能置身事外?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十年前,我国针对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提出要加强本科课程建设,甚至推出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但这也没有效解决本科教学质量的问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问题和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在大学里有相同的根源,即学校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在行政治校的模式下,教师为行政指标所左右,无法在真正的教育和学术中投入全部精力,注重课程和科研的品质。现在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其实和当时的治理思路完全是一脉相承。

  要真正提...

考研信息:中国石油大学提升硕士研究生质量

 

  以下《考研信息:中国石油大学提升硕士研究生质量》由出国留学网考研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参考。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了多元主体投入、多方参与、多方受益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加强校企协同,构建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优化培养方案,实行课程教学、实践训练、论文就业的三段式培养,使学生得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递进式提高。具体来说,第一阶段(入学当年9月至第二年4月)在学校进行1.5学期的课程学习;第二阶段(第二年5月至第三年9月)在企业进行1年以上的工程实践训练;第三阶段(第三年10月至第四年6月)进行论文研究。三个阶段互相衔接、各有侧重,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设计学习路线,如:在工程训练阶段,可以选择去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践基地或是与导师科研项目相关的其它企业;在论文研究阶段,可以自主选择返回学校或者继续留在企业进行论文研究。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校始终将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的主体,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学位论文的设计指导,共同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资格认证培训。

  ——面向工程实际,构建三大实践培养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式教育,让学生在课中学、赛中学、做中学。一是建立基于工程实践的教学体系。由学校导师与企业专家、现场导师共同研讨确定学习课程,形成“基础理论+多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相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增设《化工过程模拟》等实践类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开展案例教学和前沿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二是构建多样化的工程实践训练体系。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了覆盖所有专业硕士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外企业建立了100余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与新疆克拉玛依市和当地7家企业成立了工程师学院。这些基地为学生提供涵盖工程技术研发、工程应用等各种类型的实践课题,很多是生产中面临的“急、重、难、新”问题。三是打造综合性实践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举办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SPE知识竞赛等一批品牌性竞赛活动,将“学、赛、研”有机结合,形成了集应用、创新、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创新平台。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三项质量保障长效机制。一是构建多样化的师资队伍体系。积极引进校外教师资源,形成了校内教师讲授理论课,企业专家讲授工程实践案例课,国外专家讲授前沿技术课的模式。实行现场实习师傅、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等多导师制。开创性地聘请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研究生第一导师。目前,已聘校外导师300多名,其中作为第一导师的78名。二是建立全过程覆盖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招生考试环节,实行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分类命题;在复试过程中,注重对专业型研究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在培养环节,制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并作为学院年度考核内容;在论文答辩环节,成立由不低于30%校外专家组成的学位评定分委会,对学生实行以实践为导向的考核与评价。三是完善学生成长保障体系。配备专职辅导员进驻企业,建立驻站学生党支部。执行与学术型研究生同一的奖助学金体系,并另设企业工作站奖学金,东部300元/月,西部600元/月,同时企业为学生提供600-2000元/月的津贴和报销每年两次往返校企的路费。为学生集体制作求职简历,在实践基地建设远程面试室,为用人单位和学生就业提供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