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离题万里栏目,提供与离题万里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离题万里,成语,形容写文章或说话同题旨距离很远,毫不相干,出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04-29
02-14
成语名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xià bǐ qiān yán,lí tí wàn lǐ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百科解释如下:
成语发音: xià bǐ qiān yán,lí tí wàn lǐ成语释义: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成语示例: 其结果,往往是“~”,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342842.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812780.htm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09-05
成语名称:离题万里 lí tí wàn lǐ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离题万里】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离题万里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离题万里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离:离开;题:题目;主题;题旨;万里:泛指很远。指说话或写文章同原先要表达的主题离得很远。
[辨形] 题;不能写作“提”。
[近义] 夸夸其谈 空洞无物 废话连篇
[反义] 一语道破 一针见血 一字千金
[用法] 含贬义。常跟“下笔千言”连用。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他一发言就~;谁也不爱听。
[英译] be far from the mark
百科解释如下:
离题万里 ( lí tí wàn lǐ )解 释 离:离开;题:题目,主题;万里:很远。形容写文章或说话同题旨距离很远,毫不相干。
出 处 朱自清《论废话》:“有些人说话爱跑野马,闹得‘游骑无归’。有些人作文‘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示 例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他一发言就~,谁都不爱听
近义词 夸夸其谈、空洞无物、废话连篇
反义词 一语道破、一针见血、一字千金
灯 谜 赴长城万里
【英语】digress(depart,stray,wander)fromthesubject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文人被人戏称为博士,他上街买了一头驴子,按当时的习惯,买家要给卖家写一份合同。博士铺开白纸,下笔千言,足足写了三大张跟驴无关的废话。卖驴人等得不耐烦就催他快点,他忙说不急还没写到“驴”字
【成语示例】写文章要抓住中心,决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262699.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08-23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主体入手突破申论写作"落笔千言 离题万里"窘境》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离题万里 落笔 申论,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5时33分27秒。
主体入手突破申论写作"落笔千言 离题万里"窘境。
申论作为考查准公务员的测试工具,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对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从2009年开始分析题数量增多、难度加大、要求更高,不仅需要考生观点明确,还要分析恰当。面对不同的分析内容、有差异的分析条件,存在多种的分析方法,考生往往不知从何下笔甚至出现“落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窘境。
其实,解答分析题只要我们把握住“主体”(这个主体是句子的主干部分,具有完整意义并有确指的含义),一切从题干主体入手,找出问题的关键、实质即可顺利解答。
如 :2009国家申论第三大题:(仅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给定资料5”对内地省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之类的口号提出质疑,请对此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解答该题时考生有不同思路,一类考生认为应该分析“质疑”,从该不该质疑入手;另一类考生认为要从“口号”入手,分析口号合理不合理;还有考生觉得应从“内地省区”着眼。因为存在需要分析的不同内容,所以应该首先确定出“主体”,从“主体”出发才能不出现找不着北的情况,找“主体”的入手点是分析题干的句子成分。句子主干是主、谓、宾,只有分析出主、谓、宾的构成才能明白句子的主要意思和句子关键的“主体”。
这个题干“对内地省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之类的口号提出质疑”,根据句意和句子组成来分析,主干应该是“对之类的口号提出质疑”。“质疑”来源于“口号”具体指“内地省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之类的”,所以题干的“主体”是指“口号”的具体内容,从这个主体出发可知这道分析题是要分析“口号”内容的合理不合理问题。
答分析题只有先从分析句子成分出发,找到主体才能分析到位。 有些题虽然不是直接要考生分析,但如果不先分析题干句子的主体,肯定会出现答题错乱而不知其所乱的问题。
如2010年4月25日山东、天津公务员联考申论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1.H总经理采取停水36天的举措,形成强烈的社会舆论。这种舆论的实质是什么?(5分)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这道题虽然是概括题中概括原因的问题,但必须首先分析出到底要概括什么。有些考生认为应该概括“社会舆论”,所以只从社会舆论角度来谈,答出了公民参政意识加强、关注社会问题程度提高等等,但我们从句子成分分析,是“举措”形成了“社会舆论”,“举措”是主语而“社会舆论”是宾语,而“举措”便是“停水”的同义反复,因此这道题应该概括“停水”的本质而非是“社会舆论”的本质。
综上所述,申论在考查考生分析能力时,需要先做句子成分的定位分析,只有找到句子中的主体,从“主体入手”才能答好这类题。
...离题万里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