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经济观后感栏目,提供与经济观后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9-08
为了加深对经济学的认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初步掌握将经济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的能力。我选择这本最为贴近我们生活环境的《身边的经济学》来读。
这本书是分块讲述的,每一块都针对不同的经济现象。但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国家的收支和国家繁荣的根源;储蓄率和汇率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及其变化所反映的问题;中国突出的经济问题;我们身边的一些经济例子等等
首先是有关于国家如何富裕起来的讨论。作者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工专业化,二是向学习型国家发展。
分工与专业化是人类经济史上的古老话题,分工与专业化的理论探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中提出两个基本命题:1.
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意味着产品的单位成本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国民财富的增长。市场规模限制了分工和专业化的深度和广度。在现代社会,分工不再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而是一种追求,一种必须做出的选择。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分工使得每个人都可以积累专业知识,知识再物化为“资本”形态进入生产过程,从而使成本迅速下降;成本下降通过竞争机制表现为价格下降,而下降的价格提高了单位劳动收入的购买力;购买的增长近一步带来了市场规模的扩张市场扩张又导致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
这个动态的过程就是经济发展与国民财富增长的过程。典型的例子包括瑞士钟表、法国时装、德国汽车制造等。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指出,热爱学习的国家正在迅速进步。因为在现代经济中,技术和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人力资本”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就显得尤其突出了。
芬兰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也是诺基亚的故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芬兰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主要是因为芬兰重视国家教育和科技投资,重视富有活力的私营经济。
从这部分内容中,我了解到,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想使经济崛起,根本上是因为国家或地区重视教育,其次是分工制度和市场专业化。把这本书的内容扩展到目前的中国,我认为仍然缺乏一些在世界上非常突出的行业和品牌。专业技术、人口质量也还极其不够。
一方面,我国目前经济个方面发展都比较快,但这种发展模式过于依赖资源。虽然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总有一天会让人们陷入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发展经济的两难境地。正如现在的深圳。
另一方面,中国对材料的投资很大,这就需要一支拥有新技术的劳动力。过分强调物质资本的投入,忽视人力和技术的投入,使我国目前的投资战略处于不平衡状态,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背后的一系列问题。
这本书的第二大块讲的是储蓄与汇率问题。
作者从中国的储蓄现状入手,解析了中国为什么储蓄率高的这一问题。在高储蓄率出现的背后,是一些制度的不完善和人们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这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成本的快速上升;医改的失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直接融资手段的缺乏。并对这些原因做了更深层次的分析。同时,银行利率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最后以建筑供给为例,得出结论:人们在进行购房等经济活动时,不应过饱收入、过多使用,应考虑加息因素。
从近年来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对外交流过程中,我国...
05-07
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捆绑在一起,虚拟与真实,冷漠与温情,皆在键盘与屏幕之间。无论是主动进击,或被动参与,我们无疑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或多或少加入了各种网络群组,互推资源,钱情交易,成为了社群经济中的一份子。没有网络,全世界便仿佛与屏幕一同熄灭了。
然而,虽然身处时代漩涡之中,对于“互联网+”与社群经济,却并没有足够清晰深刻的概念。继年初干活科普书《风口上的猪》问世,号称一书读懂互联网经济,提纲挈领,理性而简洁,只在概念上浅尝辄止。作为悟性不够的非专业人士,仍处于云里雾里状态。而当阅读完《社群经济》,心中的困惑有所减少,对于息息相关的互联网经济现状,终于有了一次感性多方面的认识。
《社群经济》从更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本深入浅出的经济短篇论文集,书中辑选了聚力集团创始人陶闯、逻辑思维首席执行官李天田等新兴企业高层与部分高校专家教授、新闻记者对于社群经济与互联网时代经济格局的主题书写。这些文章共同的特色是篇幅精短,基本控制在十页以内,可以一口气轻松读完;此外,这些文章绝不是干巴巴的理论,或是空对空的高谈阔论,相反以例证贯穿,大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企业作为鲜活案例,感性呈现、理性解读目前的经济局势与时代变革。
通过阅读《社群经济》,首先可以厘清一些相关的概念,为我们理解经济理念提供了基础思路。比如移动互联网的核心,被陶闯概括为:“形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群链,其人群关系组织特征体现为社交、本地、移动、个性。”寥寥数语,互联网经济与社群经济的概念皆得到了解释。而对于成功社群的特征,在李春光这里得到了精彩的三点总结:“它本质上是聚焦于某个心灵次元的意识群体;它在现实物质效应上会表现出一种“非线性成长”的方式;它必然具有高概念与高感性的文艺模块。”由此可见,社群经济不仅聚焦于产品与服务,更依赖于情感体验,在交易中融入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由于《社群经济》不同于大部分经济著作引进于国外,因此在例证的选择、语言的表达更为亲切接地气。书中所举例子集中于小米、逻辑思维、360、阿里巴巴等耳熟能详的国内企业,讲解了这些已经融入我们生活中的互联网经济运作模式,更直观易于理解。同时,这些作者大多擅长讲故事,跨界举例,连《哈利波特》和豆瓣小组都露了脸,让此书在生动性上颇有特色,而他们本身的专业性保障了内容的到位深度与可读。本身十分符合互联网思维:无界、精益、媒体化。合上书本,我仍记得李天田分享的故事,他把企业竞争比作机场安检排队,当队伍过长,互联网社群模式就像队伍旁边新开的窗口。当窗口打开,原来队伍末位的人了无牵挂地跑了过去,排头兵按兵不动,而位列中间的企业受到了改革的最大阵痛。这个故事触动了我,它简洁却深刻,形象地勾勒出了企业的状况。这样的故事,在书中还有很多,着实值得细品。
读完《社群经济》,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属于互联网与社群经济的时代,互联网代表着未来与高科技的前进,同时也意味着同时发生的“返祖”。由于互联网社群社交模式的开启,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重回部落、重回口语的个人时代,过去的经验被新的变革冲散,时间感、距离感、位置感均被改变,而前方的路仍充满了未知。
内容简介:继畅销书《卧底经济学》之后,蒂姆•哈福德取材于热度持续6年不减的“亲爱的经济学家”专栏,倾力打造出这本最新著作。《亲爱的卧底经济学家》中,来自全球的专栏拥趸们在蒂姆面...
经济观后感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