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栏目,提供与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6-27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山东桓台县实验学校 张文英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改革是浅层次的,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赫鲁晓夫的个人意志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后期,随着他本人政策举措的失误、权力集中程度的提高,苏联体制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再度凸显,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又朝着危机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进程必然表现出曲折和进退反复的特征,也迫使赫鲁晓夫下台。
赫鲁晓夫的改革对苏联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2.苏联的解体
赫鲁晓夫时期的一系列改革,并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也说明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制度性因素:它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活力和凝聚力,到80年代初期,它已陷入全面危机,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期。
第二,领导人因素:他们发起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戈尔巴乔夫改革)瓦解了现存的制度并开启了苏联解体的闸门。
第三,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药桶。民族纠纷和民族矛盾在公开性条件下犹如一股巨大压力得到释放,导致联盟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关系紧张并最终毁灭了联盟。
第四,阿富汗战争因素:不仅推动了改革进程,也削弱了军事实力。
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时,要学会抓问题的主要方面,学会分析各种矛盾。诸如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内因,外因等。苏联的解体过程及缘由至今仍有诸多历史之谜,可以多搜集查询各种资料,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并能有自己的分析。
三、学法指导
1.浓缩要点法:
2.分析探究法: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都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
05-31
02-14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
出国留学网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6年中考历史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6年中考历史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1953——1964年。
2.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
2.前期重点:经济改革,没取得成效。
3.后期重点:政治改革。
4.影响: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1991年底)
1.原因:
(1)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极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其它原因: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等。
2.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3.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中考历史考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苏联解体”,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历史考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苏联解体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匈牙利改革
1.匈牙利事件
2.匈牙利改革
措施:政治方面——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经济方面——1.针对国民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2.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解;
3.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2)影响: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80年代面临新的经济困难。
3.1968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试图摆脱苏联控制,被苏联镇压。
二、东欧剧变
1.原因:
(1)内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造成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经济困难又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外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2.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性改变。(由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
3.概况: 各国执政党丧权;社会制度改变;政治版图的改变。
4.启示:(1)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4)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 时间:1953--1964年。
2. 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3. 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
2.前期重点:经济改革,没取得成效。
3.后期重点:政治改革。
4.影响: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1991年底)
1. 原因:
(1)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极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其它原因: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等。
...
08-02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和历史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②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2.过程:
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但是困难重重
②1988年进行政治改革逐渐背离社会主义道路
A.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B.倡导“民主化”和“公开化”
③1990年推行政治多元化,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④1991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联盟变成松散的邦联,引发了“八一九”事件
⑤“八一九”事件后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⑥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完全解体.
3.苏联解体的含义:
①执政党丧失政权,一个国家分裂为多个国家 ②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4.影响:
①雅尔塔体系和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②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③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东扩创造了条件.
5.认识: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表明苏联大国地位的衰落和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09-28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遇阻后转向政治改革。
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改革的指导思想发生根本改变,苏联取消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国内政局逐渐失控,民族纷争迭起,各派政治力量激烈争斗。一些加盟共和国先后脱离苏联独立,苏联迅速走向解体。与此同时,东欧发生剧变。
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1989年开始,纷纷实行多党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很短的时间内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90年,德国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并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实现了统一。 1991年发生“8·19事件”。同年底,俄罗斯等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这样苏联完全解体,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坍塌,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02-11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