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通假字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通假字栏目,提供与通假字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现代官方审定标准用字时,也会把通假字当作标准用字,而不采纳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称为“本字”。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及故事背景

 

  烛之武退秦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想要了解的小伙伴赶紧来看看吧!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及故事背景”,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及故事背景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说,通“悦”,赞同,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知足,满足)

  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

  烛之武退秦师故事背景

  该文故事背景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秦、晋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作者简介

  左丘明,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拓展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作品概括

  《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整理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有哪些?如何去应用?有兴趣的朋友来学习一下吧,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准备了“荆轲刺秦王通假字整理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内容,仅供参考,祝大家在本站阅读愉快!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整理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害怕)

  【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

  (“卒”通“猝”,突然,仓猝)

  【请辞决矣】

  (“决”通“诀”,告别)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奉”通“捧”双手捧着)

  【愿大王少假借之】

  (“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显露)

  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邑: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4.樊龄期乃前曰(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6.其人居远未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8.皆白衣冠以送之(白:形容词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9.士皆垂泪涕泣(涕:名词用作动词,哭)

  10.发尽上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1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13.(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4.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使:动词用作名词,使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15.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16.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17.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绝: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18.非有诏不得上(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19.断其左股(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20.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21.乃欲以生劫之(生:动词作状语,活生生地)

  荆轲刺秦王古今异义

  1【信】古义:信物,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义:书信

  2【金】古义:铜(古代以铜为金);今义:一种贵重的金属

  3【涕】古义:眼泪;如: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今义:鼻涕

  4【币】古义:礼品;如:持...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整理

 

  还不清楚荆轲刺秦王中有哪些通假字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荆轲刺秦王通假字整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整理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回来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害怕

  4.【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

  5.【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6.【卒起不意】

  “卒”通“猝”,突然,仓猝)

  7.【请辞决矣】

  “决”通“诀”,告别)

  8.【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9.【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奉”通“捧”双手捧着)

  10.【愿大王少假借之】

  “少”通“稍”,稍微)

  11.【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显露)

2019高考语文知识点:通假字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小编为大家提供2019高考语文知识点:通假字,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2019高考语文知识点: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宁可共载不?”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

中考语文:怎样识别通假字

 

  出国留学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中考语文:怎样识别通假字,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考语文:怎样识别通假字

  通假,即汉字的通用和假借,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课文注解中的“×同×”都是说前一个字是后一个字的通假字,也就是说前一个字应该按后一个字的读音来读,并且要按后一个字的词义来理解意思。

  从通假字使用的基本规律来看,通假字的运用非常广泛,它给我们阅读古代文学带来障碍。那么怎样识别通假字呢?不妨采用三“看”加一“证”的方法。

  一、看字义。

  如果一个字所带有的各个义项在句子中都讲不通的时候,就要考虑这里是否用的是通假字。王引之说:“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读之,则以文害辞。”主要讲的就是这层意思。所谓“怡然理顺”的“理”就是“情理”。句子的解释与翻译都必须合乎情理。情理存在于上下文之中,同时也不能违背社会生活的一般常识。

  二、看字音。

  通假字既然是“声近而通”,因此,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音通音近的联系应算是极必要的条件。这里必须注意两点:第一是不能由于今音的相同就判断两字是通假字;第二是不能由于今音的不同而不论两字是通假字。也就是说“声近而通”的“声”指的是上古音而不是今音,甚至也不能是古音。所谓“音通音近”还必须包括声母和韵母两个方面。仅用“双声”(声母相同)或仅用“迭韵”(韵母相同)来确定字的通假,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

  三、看字形。

  通假是侧重在音通音近,与字形关系不大,但对于形声字来说,字音往往可以通过字的声符体现出来,所以分析字形结构也有助于识别通假现象,尤其是对后起的本字(即所谓“今”字)产生后仍然使用古字的通假现象的判别,更为直捷。不过,对于字形的分析,归根结底还得回到字音分析上。

  四、例证。

  判断通假,如果没有例证而仅仅根据音通音近还是缺乏说服力的,是不可靠的。这是由于语言文字具有社会性,古书中的通假也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一对通假字一般不可能仅仅由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使用。反过来也就是说,通假字的使用既然不可能只在一处,那么只有根据两三处以上相同相似的情况,才能得以归纳。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翻译)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韩诗外传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通假字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以上由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更多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大全尽在本网站 ,希望对您的高考语文复习有所帮助。

...

九年级寒假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积累

 

  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节日快乐!

  (请找出并解释)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童趣》

  2、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山市》

  7、裁如星点 《山市》

  8、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 《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 《口技》

  15、止有剩骨 《狼》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18、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

  20、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22、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

  24、荡胸生曾云 《望岳》

  25、略无阙处 《三峡》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27、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29、才美不外见 《马说》

  30、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31、其真无马邪《马说》

  32、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4、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35、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36、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37、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九年级(上册)

  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39、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1、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42、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43、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45、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46、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

  47、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

2014高考语文寒假通假字练习(含解析)

 

  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节日快乐!

  题组一 通假字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樯橹灰飞烟灭

  D.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选D。“尊”通“樽”,酒杯。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D.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解析:选D。 A.“ 陵”通“凌”,欺侮;B.“具”通“俱”,全,都;C.“见”通“现”,出现。

  3.下列句中 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B.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C.主辱,臣死有余僇

  D.敛赀财以送其行

  解析:选B。 A.“见”通“现”,出现;C.“僇”通“戮”,罪;D.“赀”通“资”。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试题汇总
2013江苏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新疆理综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