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高考大类招生栏目,提供与高考大类招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年高考流行大类招生,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高考流行大类招生
最近,清华大学大类招生工作正式启动,2017年,清华大学校将打破院系和专业壁垒,将所有本科专业划分为数理类,化生类,人文与社会类,机械、航空与动力类等16个大类进行招生,到大二时再分流到各个专业。大类招生越来越普遍,将对考生报考造成什么影响?小编带你看一看!
什么是按“大类”招生
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地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高校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如在某校招生专业中,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统一以“植物生产类”招生,考生若想选择其中某一个专业,填报时只需填上“植物生产类”即可。
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
大类招生的几种模式
我国高校实行的按大类招生大致分为几种模式。
按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
长期以来,按专业招生一直是各高校采取的主要模式,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高校逐渐开始采取按大类招生。其中一种是按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的形式。如上面所提到了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都属于同一个一级学科。
也有的是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学生在进校一到两年时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以后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程学习。如将管理专业和社会工作等专业组合在一起按照公共管理类大类招生。按照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这也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
按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如:数学科学学院按“数学类”招生、法学院按“法学类”招生、新闻与传播学院按“新闻与传播学类”招生。还有一些大学的经管学院可以分成几个大类招生,如“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和“经济学类”等。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新生入校统一进入一个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待大二再分专业。
通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专业限制,不分文理先学习基础课,所有课程重新安排和改造,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变革等。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只按文理两类招生。入学后,主要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实施通识教育。
按“基地班”“实验班”模式招生
还有一些学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这种模式也是考生和家长比较熟悉的。如北京大学的“工科实验班类”;北京科技大学“理科试验班”;浙江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等,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大类招生。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实验班是入校...
出国留学网高考栏目为你整理的“2016年高考“大类招生”对考生报考有哪些影响”吧!希望可以帮到您,更多高考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近几年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的培养模式备受考生的关注,但是不少考生和家长对大类招生并不了解。什么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对考生报考又有什么影响呢?
什么是按“大类”招生?
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地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高校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如在某校招生专业中,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统一以“植物生产类”招生,考生若想选择其中某一个专业,填报时只需填上“植物生产类”即可。
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
大类招生的几种模式
我国高校实行的按大类招生大致分为几种模式。
1.按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
长期以来,按专业招生一直是各高校采取的主要模式,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高校逐渐开始采取按大类招生。其中一种是按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的形式。如上面所提到了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都属于同一个一级学科。
也有是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学生在进校一到两年时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以后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程学习。如将管理专业和社会工作等专业组合在一起按照公共管理类大类招生。按照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这也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
2.按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如:数学科学学院按“数学类”招生、法学院按“法学类”招生、新闻与传播学院按“新闻与传播学类”招生。还有一些大学的经管学院可以分成几个大类招生,如“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和“经济学类”等。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
3.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新生入校统一进入一个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待大二再分专业。通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专业限制,不分文理先学习基础课,所有课程重新安排和改造,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变革等。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只按文理两类招生。入学后,主要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实施通识教育。
4.按“基地班”“实验班”模式招生
还有一些学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这种模式也是考生和家长比较熟悉的。如北京大学的“工科实验班类”;北京科技大学“理科试验班”;浙江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等,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大类招生。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实验班是入校以后再进行选拔的。
大类招生对考生报考有...
2012年高考临近,如何选专业让学生和家长很犯愁:填报高考志愿时因信息不对等,错填误报;大学专业即使不喜欢、不适合,却再难回头。
按学科大类招生,对相同或相近的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按大类进行招生,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待学生对专业作充分了解后,再根据个人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这样的做法被认为是高校“通才教育”的尝试,也能为学生提供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
然而,一些高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试点却已宣告退出。招生新探索为何被中止?学生报考困惑,如何解决?
高考在即,广东的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三所高校在多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学生进校时不分专业,在同一公共基础课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1—2年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这种招生方式,被认为能有效防止新生与专业“盲婚哑嫁”。
事实上,广东开展大类招生较早的高校是广东商学院(以下简称广商),该校2008年起即在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试行大类招生,但试行两年后很快停止,2010年又回到按专业招生。广商的“倒退”并非个案,日前在南京财经大学举行的全国地方财经类院校招生工作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一些高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试点已宣告退出。
大类招生遇阻,冷热专业严重失衡,按成绩分流招致学生不满
2008年、2009年,广东商学院连续通过大类招生方式,分别招生1000多人,两届合计近3000人。
“前两年上公共课、专业通课,到大二下学期要分流专业时,问题出来了。”广商招生办主任余晓征说,学生选择专业冷热不均的现象很明显。热门的专业,想去的学生扎堆;而一些听起来不那么热门的专业,又乏人报名。
校方急了。如果尽数满足学生的意愿,将与学校原有的教学资源配置产生矛盾,有的专业学生过多、教师不足;另一些专业学生太少,老师课时不够,收入会减少。而且,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必定饱和,导致就业困难。如果给专业设定人数限额,就意味着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选择意愿,势必伤害一些不能如愿的学生的感情。
没办法,广商只能狠狠心:先通过模拟填报志愿,对学生的意愿做一个大摸底;根据学生的意愿分布,考虑各专业的教学资源和最大容量,确定具体的招生人数;学生正式填报志愿;最终根据学生志愿、学生前两学年的成绩和各专业招生人数,来分配学生的去向。
“这样一来,又给学生分了层次等级。”余晓征坦言,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分到自认为冷门的专业,都有一定的怨言,有些甚至自暴自弃。
在学生管理上,也有很多问题。广商教师陈小璇撰文提出,首先,二次选择影响学生关系。学生对进入大学后第一次组成的班级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对专业分流后重新组合的专业班感觉陌生,新班级缺少凝聚力;寝室安排也面临同一问题。其次,辅导员制度的效果大打折扣。新分专业后,辅导员不得不重新熟悉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
种种问题,最终导致广商萌生退意。
初衷是提供理性思考空间,结果鲜有深究专业内涵、以兴趣决定选择者
大类招生的问题关键出在专业分流环节。原本希望给学生提供理性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却出现学科两极分化等弊端,导致改革...
高考大类招生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