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高考必考知识点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高考必考知识点栏目,提供与高考必考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同学们认真总结过吗,没有的话,快来小编这里瞧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电学知识点总结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

  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

  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高考物理必考电学公式知识点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点众多,但是必考知识点也是有迹可循的,那么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同学们总结过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整理1

  大阅读考题内容

  一、大阅读的类型

  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戏剧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科普文、调查

  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整理2

  大阅读的“结构作用”题型

  以小说为例(传记同样适用)

  一、文本的故事结构(小说情节)

  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情节的类型及作用

  (一)就整体篇章而言

  (二)就文章开头而言

  (三)就文章结尾而言

  (四)考题问法:

  “文章(传记、小说均可)以……(周汝昌“安安静静的离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对待“作用”题型,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2. 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3. 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4. 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具体分析:

  1.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①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②中间的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

  ④标题的作用: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 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一般来说,情节有点题和突出、深化主题等作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 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高中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在高考中数学是非常容易拉分的科目,那么高中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全国卷高考数学知识点一

  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

  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全国卷高考数学知识点二

  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函数方程

  1.函数思想:把某变化过程中的一些相互制约的变量用函数关系表达出来,并研究这些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最后解决问题,这就是函数思想;

  2.应用函数思想解题,确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一关键步骤,大体可分为下面两个步骤:(1)根据题意建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把问题转化为相应的函数问题;(2)根据需要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3)方程思想:在某变化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一些要求,确定某些变量的值,这时常常列出这些变量的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它们,这就是方程思想;

  3.函数与方程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数学概念,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很多方程的问题需要用函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很多函数的问题也需要用方程的方

  的支援,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了函数方程思想。

  全国卷高考数学知识点三

  数学基本不等式知识点

  数学知识点1.不等式性质比较大小方法:

  (1)作差比较法(2)作商比较法。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对称性:a > bb > a。

  ②传递性: a > b, b > ca > c。

  ③可加性: a > b a + c > b + c。

  ④可积性: a > b, c > 0ac > bc。

  ⑤加法法则: a > b, c > d a + c > b + d。...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同学们有去思考总结过吗,没有的话,快来小编这里瞧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判断函数值域的方法

  1、配方法:利用二次函数的配方法求值域,需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换元法:常用代数或三角代换法,把所给函数代换成值域容易确定的另一函数,从而得到原函数值域,如y=ax+b+_√cx-d(a,b,c,d均为常数且ac不等于0)的函数常用此法求解。

  3、判别式法:若函数为分式结构,且分母中含有未知数x?,则常用此法。通常去掉分母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再由判别式△≥0,确定y的'范围,即原函数的值域

  4、不等式法:利用a+b≥2√ab(其中a,b∈R+)求函数值域时,要时刻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即“一正,二定,三相等”。

  5、反函数法:若原函数的值域不易直接求解,则可以考虑其反函数的定义域,根据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定义域与值域互换的特点,确定原函数的值域,如y=cx+d/ax+b(a≠0)型函数的值域,可采用反函数法,也可用分离常数法。

  6、单调性法: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然后在根据其单调性求函数值域,常用到函数y=x+p/x(p>0)的单调性:增区间为(-∞,-√p)的左开右闭区间和(√p,+∞)的左闭右开区间,减区间为(-√p,0)和(0,√p)

  7、数形结合法:分析函数解析式表达的集合意义,根据其图像特点确定值域。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对数函数性质

  定义域求解:对数函数y=logax的定义域是{x丨x>0},但如果遇到对数型复合函数的定义域的求解,除了要注意大于0以外,还应注意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如求函数y=logx(2x-1)的定义域,需同时满足x>0且x≠1和2x-1>0,得到x>1/2且x≠1,即其定义域为{x丨x>1/2且x≠1}

  值域:实数集R,显然对数函数无界。

  定点:函数图像恒过定点(1,0)。

  单调性:a>1时,在定义域上为单调增函数;

  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

  周期性:不是周期函数

  对称性:无

  最值:无

  零点:x=1

  注意:负数和0没有对数。

  两句经典话:底真同对数正,底真异对数负。解释如下:

  也就是说:若y=logab (其中a>0,a≠1,b>0)

  当a>1,b>1时,y=logab>0;

  当01时,y=logab<0;

  当a>1,0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方差的性质

  1.设C为常数,则D(C) = 0(常数无波动);

  2. D(CX )=C2 D(X ) (常数平方提取);

  证:

  特别地 D(-X ) = D(X ), D(-2X ) = 4D(X )(方差无负值)

  3.若X 、Y 相互独立,则

  证:

  记则前面两项恰为 D(X )和D(Y ),第三项展开后为

...

文科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科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同学们有去总结过吗,没有的话,快来小编这里瞧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科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科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文科数学必考知识:三角函数/数列

  一般全国卷第17题会考三角函数或数列题。数列是最简单的题目,或许你觉得它难,但它能放在第一道大题的位置,就说明你不应该丢分。数列题可以多总结一些类型题,分析归类,找到其中规律,题做多了,自然就有思路了。

  高考文科数学必考知识:概率

  一般全国卷第18题会考概率题。概率题相对比较简单,也是必须得分的题,这道题主要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回归方程的求法、概率计算、相关系数的计算等等。主要还是对作图和识图能力考查比较多。

  高考文科数学必考知识:立体几何

  一般全国卷第19题会考立体几何题。例题几何也不难,但大家一定要敢于尝试,敢于动笔写,不要说没有做题思路就放弃这道题。只要你按照常规的方法做就可以,然后一步步分析下去,边分析边写步骤,结果自然就出来了。如果没思路可以尝试2种以上的方法做。

  高考文科数学必考知识:解析几何

  一般全国卷第20题会考解析几何题。解析几何也不是难题,只要大家平时努力,这些题目都算是相对简单的。所以大家不要有畏难情绪,认为这是最后2道大题就觉得有多难,其实如果你认认真真去做了,这道题还是有希望做对的。退一步来说,即便是真的不会了,那也可以得一些步骤分,前一两问还是没问题的。

  高考文科数学必考知识:函数

  一般全国卷第21题会考函数题。高考对三角函数知识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两部分知识。主要知识点有三角函数概念。恒等变形、同角关系等。三角函数还可以和向量知识结合在一起考,也可以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起来一起考查。

  高考文科数学必考知识: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

  一般全国卷第22至24题会考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三道选做题。参数方程是大家选做最多的一道题,参数方程主要考查轨迹方程计算方法、三角换元求最值、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转化等,这道题相对容易做。

  拓展阅读: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知识点:等差数列公式

  等差数列公式an=a1+(n-1)d

  a1为首项,an为第n项的通项公式,d为公差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

  Sn=(a1+an)n/2

  若m+n=p+q则:存在am+an=ap+aq

  若m+n=2p则:am+an=2ap

  以上n.m.p.q均为正整数

  解析:第n项的值an=首项+(项数-1)×公差

  前n项的和Sn=首项×n+项数(项数-1)公差/2

  公差d=(an-a1)÷(n-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数列为奇数项时,前n项的和=考间项×项数

  数列为偶数项,求首尾项相加,用它的和除以2

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在高考中数学是非常容易拉分的科目,那么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全国卷高考数学知识点一

  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

  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全国卷高考数学知识点二

  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函数方程

  1.函数思想:把某变化过程中的一些相互制约的变量用函数关系表达出来,并研究这些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最后解决问题,这就是函数思想;

  2.应用函数思想解题,确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一关键步骤,大体可分为下面两个步骤:(1)根据题意建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把问题转化为相应的函数问题;(2)根据需要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3)方程思想:在某变化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一些要求,确定某些变量的值,这时常常列出这些变量的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它们,这就是方程思想;

  3.函数与方程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数学概念,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很多方程的问题需要用函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很多函数的问题也需要用方程的方

  的支援,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了函数方程思想。

  全国卷高考数学知识点三

  数学基本不等式知识点

  数学知识点1.不等式性质比较大小方法:

  (1)作差比较法(2)作商比较法。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对称性:a > bb > a。

  ②传递性: a > b, b > ca > c。

  ③可加性: a > b a + c > b + c。

  ④可积性: a > b, c > 0ac > bc。

  ⑤加法法则: a > b, c > d a + c > b + d。

高考文科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考文科数学必考知识点同学们总结过吗?如果还没来得及,赶快来小编这里看看。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科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文科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梳理一

  1、导数的定义:在点处的导数记作.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

  ①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P(x0,f(x0))切线斜率。V=s/(t)表示即时速度。a=v/(t)表示加速度。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5.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那么为增函数;如果,那么为减函数;

  注意:如果已知为减函数求字母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恒成立。

  (2)求极值的步骤:

  ①求导数;

  ②求方程的根;

  ③列表:检验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

  (3)求可导函数值与最小值的步骤:

  ⅰ求的根;ⅱ把根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的为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梳理二

  等差数列

  对于一个数列{an},如果任意相邻两项之差为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称这一定值差为公差,记为d;从第一项a1到第n项an的总和,记为Sn。

  那么,通项公式为,其求法很重要,利用了“叠加原理”的思想:

  将以上n-1个式子相加,便会接连消去很多相关的项,最终等式左边余下an,而右边则余下a1和n-1个d,如此便得到上述通项公式。

  此外,数列前n项的和,其具体推导方式较简单,可用以上类似的叠加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迭代的方法,在此,不再复述。

  值得说明的是,前n项的和Sn除以n后,便得到一个以a1为首项,以d/2为公差的新数列,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使很多涉及Sn的数列问题迎刃而解。

  等比数列

  对于一个数列{an},如果任意相邻两项之商(即二者的比)为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称这一定值商为公比q;从第一项a1到第n项an的总和,记为Tn。

  那么,通项公式为(即a1乘以q的(n-1)次方,其推导为“连乘原理”的思想:

  a2=a1_,

  a3=a2_,

  a4=a3_,

  ````````

  an=an-1_,

  将以上(n-1)项相乘,左右消去相应项后,左边余下an,右边余下a1和(n-1)个q的乘积,也即得到了所述通项公式。

  此外,当q=1时该数列的前n项和Tn=a1_

  当q≠1时该数列前n项的和Tn=a1_1-q^(n))/(1-q).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梳理三

  (1)总体和样本

  ①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②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

2017理综高考必考知识点大全

 

  【2017理综高考必考知识点大全】

  化学篇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7、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8、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9、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0、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1、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3、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4、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15、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6、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17、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18、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19、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0、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1、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2、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3、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