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几乎每逢新学年、新学期开始,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都会有减轻学生负担的文件通知下达,而且规定越来越从概要性、指导性的原则趋向于细致、具体、量化:比如限定了中小学生的最早到校时间,比如明确中小学校招生只许“面谈”不许考、不能与奥数竞赛成绩挂钩等等。仅就文件规定而言,三令五申,在减负这个话题上,绝非虚夸。
这样越来越严厉、具体的规定要求,究竟有没有收效?站在学校乃至教育的外围看,难免会感到失望。举目望去,绝大多数背着与幼嫩的年龄、身体不相称的沉重大书包,将大量时间花在课桌前,埋头进行背诵、运算、抄写,对窗外的春光、对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却日渐隔膜,一个个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对教育变得麻木不仁、厌学,乃至将人生打上了无聊的戳印。
仔细打量,我们还是能发现教育改革带来的新鲜变化。比如,对于科技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视,正在让一些学校开始走出了惟读书、惟分数的单一评价体系;明智些的父母开始将更多时间花在培养孩子全面素质上,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对社会的了解;中国社会的开放与财富的积累,也开始有条件,让相当一部分90后、00后们,有了更好的人生起点、更丰富的经历、更广阔的视野、更自由的选择。
减负的种种新规没有如教育部门以及家长们所愿,立竿见影地产生实效,首要原因在我们无法改变的庞大人口基数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以及压力带来的社会焦虑与急功近利心态。功利心让我们急于求成,让面向全体国民的大众基础教育更像是旨在筛选精英、争夺名校或高级就业岗位的淘汰赛。鼓励学生、孩子抢跑,“不输在起跑线上”成了甚嚣尘上的教育理念,以违背孩子天性与成长规律的大量重复性训练取胜,也成了普遍现象。学校减负,有时甚至会直接引来社会商业性补习机构的补偿式大发展。
教育的变革急不得慢不得,最重要的是认准了目标持之以恒地向前走。如此,教育改革措施才会更有说服力,更能获得更多家长支持,缓解社会焦虑。
公务员推荐阅读: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3面试热点公务员面试名单 | 公务员面试时间 | 公务员面试真题 | 公务员面试技巧 | 公务员面试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