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答案
专项训练十九
1.C 【解析】 半途而废: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不合语境。
2.D 【解析】 A项,介词误用,导致无主语,应去掉“对于”;B项,语序不当,应将“除”放在“海上自卫队”之前;C项,成分残缺,应在“吊”前加“人们将他”或“小偷被”之类的词语。
3.A 【解析】 有了矛盾,要解决矛盾,所以应接③,然后举事例①,根据语境“人与自然”“人类社会内部”“人自身”三点即可确定⑥④⑤的顺序,最后很自然接②。
4.【答案】 ①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造成巨大损失。②3月14日,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在日本岩手县大船渡市展开救援工作。③这是地震发生后来到当地参与救援活动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④大船渡市靠近海滨,遭受地震和海啸双重袭击,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句1分,写全满分)
【解析】 这是一个长句变短句的试题,注意这个长句的主干“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在日本岩手县大船渡市展开救援工作”,然后将附加成分单独成句即可。21世纪教育网
5.【答案】 把两个紧紧相连的日子作为设计主体,加上一行醒目的提示语,突显戒烟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极易唤起人们的情感认知;(3分)同时造型简洁,黑白对比鲜明,给人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3分)
【解析】 评价创意设计,要首先领悟其设计的主旨,然后要看其特色的表达形式,并分析这种形式的特殊效果。该图主旨在于警示禁烟,设计上的特色在于:无烟日和儿童节的时间是紧挨着的,“为了明天”有着双关意味,让人联想丰富并有强烈的紧迫性;色彩上的黑白对比,给人很深的印象。
6.【答案】 首联塑造了一个眷恋春光、病起探花的多情诗人的形象。(2分)尾联写池边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婀娜多姿,可是对于诗人来说,音讯不通,即使折尽柳枝,又能送给谁呢?诗人触景生情,流露出淡淡的孤独落寞和对亲朋的思念之情。(3分;答出两方面情感给2分,“简要分析”1分。)
【解析】 诗的首句写诗人病起看花,表现了对春光的眷恋;结尾上句写眼前池边的柳枝,随风飘荡,犹如舞女那样婀娜多姿,仿佛依依有情,勾起诗人无限思念的心绪。诗人自然会触景伤情,流露出自身的落寞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7.【答案】 颈联描绘了蜂飞蝶舞、草木摇曳,既充满勃勃生机,又有些荒凉孤寂的春日景象。(3分)主要运用了拟人(移情于物)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蜂蝶、兔葵燕麦以人的感情,既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又流露出淡淡的人生孤寂之感,耐人寻味。(此联还用了对比、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答出任意一种即可。)(3分,“手法”1分,“简要赏析”2分。)
【解析】 第三联写到了“蝶和蜂”,都是春天蓬勃生气的象征,但诗人触景伤情,发出一种人生孤寂的感叹,蝶与蜂虽是有生命的小动物,但写成有“情意”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表现手法。尽管蜂蝶都“有意”,然而“兔葵燕麦”却“无知”。这是以无情衬托有情的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抒写诗人病起后所见的春日美好景象和寂寞相思的心绪。
诗篇开头展现了诗人病起看花的情景,点明了时令。首句“病起多情白日迟”,直写作者病起后眷恋美好春光的情态。“白日迟”是指初春阳光和舒的意象。这里用“多情”二字更显得依恋不舍。下句“强来庭下探花期”写诗人勉强来到庭院,看看花朵是否盛开。
三四句写庭院初春景象,而把诗人的情态融合在内。“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和暖的春风轻轻地吹拂大地,园中池馆的积雪渐渐地消融了。诗人倚栏凝望,领略这早春的风光,一直到太阳将落的时刻。这里诗人勾勒出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五六句承上进一步写景。“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蝶和蜂”都是春天蓬勃生气的象征,但吕本中并不陶醉在这蜂蝶飞舞的明媚春光中,而是触景伤情,发出一种人生孤寂的感叹。蝶与蜂虽是有生命的小动物,但写成有“情意”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表现手法。尽管蜂蝶都“有意”,然而“兔葵燕麦”却“无知”。这是以无情衬托有情,言外含有不尽之意,耐人寻味。[21世纪教育网]
最后两句“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春日病起看花,倚栏凝望的种种情意,都是为了怀人,但前六句都没有道破。末二句写眼前池边的柳枝,随风飘荡,犹如舞女那样婀娜多姿,仿佛依依有情,勾起诗人无限思念的心绪。折柳赠人,这是在唐宋时期流行的一种风俗。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诗中有:“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可是对于诗人来说,无论是折柳送别,还是迎人归来,都感到一种迷惘。因为音讯久疏,不知所念之人身在何方,即使把柳条都折尽了,又寄给谁呢?写得情意宛转,真切感人。
这首自抒情怀的即景之作,笔调凝练,意新语工,特别成功的是在写景抒情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诗人的妙笔不在一句情一句景的分写,而在于写景之中含情,抒情之中有景,从而构成一幅情景相融的生动画面。诗中的花、柳、蝶、兔葵、燕麦都是无情之物,诗人用“探花期”“腰支活”“俱有意”“自无知”等加以描绘,这就化无情为有情,使情景妙合,自然成趣。令人读来既感到全篇跳动着诗人的主观情思,又领受到一种委婉情深的含蓄之美。
8.C 【解析】 C项说“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不恰当,从下一段的开头,尤其是“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一句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文化还没有发展到高峰时期。
9.B 【解析】 从“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愤懑中解脱出来”来看,文人们爱竹是为了自身的解脱。
10.A 【解析】 A项说“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分析错误,是审美趣味、文化影响等使然。
辽宁高考语文试题 | 辽宁高考数学试题 | 辽宁高考英语试题 | 辽宁高考理综试题 | 辽宁高考文综试题 |
辽宁高考语文答案 | 辽宁高考数学答案 | 辽宁高考英语答案 | 辽宁高考理综答案 | 辽宁高考文综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