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出国留学,但各国仍存在社会体制、法律法规、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等差异,留学生多少会因为文化差异碰到一些不公平对待,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歧视。学生若提前了解,相信能更好应对。
1、入境签证
移民局官员不一定完全是客观的,主观的偏见也会影响签证的批准。比如,身体特征、衣着、语言能力、宗教信仰、家庭背景等都可能影响签证官对面试者的判断。如果你邋里邋遢,或者英语很差,面试官自然不会对你有什么好印象,也无法相信你能在国外很好地完成学业。
那么,想要顺利得到签证,就要做到:让面试官相信你的学习目的明确、毕业后能够按期回国、有能力支付全部费用并有能力在国外完成学业、没有移民倾向。
2、身份区别
比如在美国,当地公民有一个SSN号,是社会保障号码,相当于个人的身份证,在美国,办理信用卡、参加一些培训(比如学驾照)等都需要社会安全号,但需要有工作才能申请,而国际学生一般持F1签证入境,直接在校外打工系违法行为,所以,这显得对国际学生很不公平。
那么要如何获得这个SSN号呢?一般需要在毕业以后,有了正式工作才能申请;也有学生通过在学校内工作,从而申请SSN号码。但是,作为留学生,目的本应是单纯的学习,那么没有这个号码也不会影响完成学业。
3、投诉求助
作为外国人,遇到一些问题可能求助困难,或者提出的投诉和建议不被重视和采纳。比如,有人在办理签证时被标记了“红旗”,以表示他的家庭背景有问题,之后每次他办理出行手续都会因为这个“红旗”碰到问题,而每次申诉都以无果告终;有些地方可能态度很好地接待你的投诉,但也不一定真的有实质性的帮助。
对此,建议万事早作咨询,尽量避免出现需要事后求助和投诉的问题。
4、校园学习
与老师、工作人员、学生的互动过程中会碰到一些不公平现象。比如,美国的学校和教授往往认为应该是学生要适应美国文化,而不是学校去迁就国际学生,所以可能会出现老师因为学生的英语不好而少与其沟通,或者忽视他们的情况;也有学生碰到了一位助教说中国学生的论文语句不通,看不懂,于是给了C的成绩,学生找到教授理论,教授公正地给了A的成绩。
由此可见,留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学习态度要认真积极,平时多与老师沟通,有问题要主动寻求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陌生语言环境下的学习生活。
5、社交障碍
在中国,我们常看到韩国学生喜欢抱团,而在国外,中国学生何尝不是如此。中国学生相对保守,喜欢跟自己人抱团,不积极参与外国同学的社交活动,久而久之,中国人也就在外国人眼中留下了“老土、无趣”的印象,这也成为他们对中国人的一种偏见,有些活动直接就不邀请中国学生了。
想要不被区别对待,必须主动融入。出国留学就应当积极地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多与当地人打交道,自然大方地参与到社团、聚会等社交活动中。
6、社会生活
在国内,我们也经常会提到地域歧视,更何况是国与国之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人对中国并不了解,或者了解比较片面,在许多发达国家人的眼中,我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也有一些人看不起中国人。留学生可能会碰到在租房时被房东欺骗或者粗鲁对待;在快餐店等服务场所,遭到店员的冷眼相待,甚至配错食物等刁难。
要如何应对这样的歧视?我们只有自己自信,才能让别人尊重我们。平时应当熟练运用生活用语,并对出国后的生活提前研究攻略,警惕被骗,同时也应时刻记得自己代表着中国的形象,用实际行动宣传优秀的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尊重中国。
7、就业竞争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就业压力也在增大,加之近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各个西方国家求学甚至就业,也给当地人带来了压力,可能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他们竞争者有着自然的排斥;而对公司来说,雇佣国际学生也有更复杂的程序,所以许多公司可能也不愿意聘请留学生。
如果毕业后想留在当地工作,应该提前规划,尽早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多积累人脉和经验。当然,大量的留学生出国学习,若学成能够归国建设家乡,也不失为好选择。
总的来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们要记住的是,在国外,每个人都是“中国人”这三个字的代表,希望每个国人在国外都能很好的适应、融入,也让当地人接纳我们,让世界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