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编如下:
1988年,我出国时,工资是每月76元人民币,到日本打工时每天可以挣到1万日元左右。而那时的一万日元可以兑换成为800元人民币。现在,不仅仅是人民币升值、日元贬值,一万日元大约可以兑换500多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工资已经大多在数千元人民币以上了。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那代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打工,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也可以用“披星戴月”来描述。就我个人来说,常常是一个月内打三到四份工,清晨5点钟甚至更早起来,到企业去做清扫工,下午去上课,晚上再到餐馆里打工,星期六、星期天各打两份工。这样,一个月下来,可以收入三、四十万日元。而现在的中国留学生,打工大多是为了“体验生活”,更有的是出于好奇,或者想买一个自己喜欢但家长不同意的电玩。
当年,也有几个中国留学生住一套房间的事情。但是,房间内无人的时候居多,因为大家都出去打工了。有的时候,这样房间的床位则出现了“两班倒”,就是一个床位白天晚上分别有两个人睡,他出去打工的时候,另一个在睡觉。
不久前,我到一所日本语学校的学生住处采访,推门进去,看到房间内有6张上下相叠的木床,床的周围都拉着布帘,像一个又一个小帐篷一样。我高喊一声:“有人吗?”布帘后面伸出一个又一个眼睛带着血丝的面孔。我问:“你们都在干什么?”掀开布帘一看,个个都在电脑上打游戏呢。
“你们打工吗?”他们的回答是:“我爸爸让我到日本以后,先玩上半年再说。”“我妈妈说,只要把书读好就可以,不要考虑打工的事情。”“我姥姥讲,你早去早回,千万不要打工啊!”
1988年,我出国的时候,允许自费留学生一次性兑换日币8000元。今天,允许自费留学生每年兑换5万美元。问到这些留学生带了多少元,大家反过来用怪怪的眼光看着我,有的说带了200万日元,有的十分不好意思地说带了80万日元,还有的干脆告诉我:“老师,现在都用卡了。我爸爸妈妈让我直接刷卡!”原来,我Out了!
记得我当年在餐馆打工的时候,也曾经打碎碗碟,划破手指,然而“轻伤不下火线”,找来创可贴包裹一下,戴上一副皮手套继续干。不久前我听说一位中国留学生在餐馆打工划破手指,他当即微信视频给国内亲属,爸爸、妈妈、姥爷、姥姥四个人看着视频哇哇大哭,说死说活也不让这个孩子再打工了。
当年,中国留学生打工绝大多数是“被动”的,如果谁能够“主动”地倒腾一些牛黄、减肥皂、101生发灵,甚至翻译成中文的日语教材,都会让人羡慕不已。今天,许多中国留学生上来就“创业”,代购、电商成为他们的主战场,有人干脆说:“我到日本后就做老板!”
两代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打工的不同经历,不存在谁是谁非的评价问题。
让我感慰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经过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国的GDP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中日两国经济成为互补经济,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考虑的首要问题不再是“生计”、“养家”,而是未来的创意、创新、创业。这就是发展,这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