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保送生:多地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保送生:多地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
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对艺术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一步规范。其中,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受到公众关注。
据“新华视点”记者了解,因少数保送生推选中软指标引发的暗箱操作、腐败等问题影响了高考的公平性,多地早已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且在高考加分等照顾性政策上一再收紧。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推行,“一考定终身”和“一把尺子量学生”将被逐步打破,高考保送“瘦身”已是大势所趋。
保送“瘦身”地方已先行先试
教育部近日再次对保送等照顾性政策作出调整,对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将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条件,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
这是教育部继2016年做出减少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政策调整后,对保送政策又一次大“瘦身”。除省级优秀学生外,对于其他特殊学生保送,今年还进一步明确,公安英烈子女按有关规定只能保送至公安类院校,有关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限额将逐步减少。
据了解,有关缩减针对特殊学生的高考照顾性政策,广东、安徽、江苏等地已先行先试。
从2010年起,安徽省省级优秀学生就取消了高考加分和保送的资格,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学生,其评选结果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呈现,且不再具有保送进大学的资格。
此外,部分省市目前已公布的招生录取改革方案中,也纷纷对保送生资格做出调整。福建省提出,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强化考生报考资格审核、公示和监督。
“省优”保送指标太“软”
保送生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对高考统考的补充,是给特殊人才的一个通道,是多把“尺子”量学生、对德智体等多元评价的体现。实施以来确实选拔了部分优秀人才进入高校学习。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自由裁量权大,存在暗箱操作,保送生造假、钻空子的案例时有发生,保送生政策执行不甚规范。其中,省级优秀学生推选过程不公开、结果不服众更是广受诟病。
按照流程,省级优秀学生由学校推举产生,然后上报到市、省。但各校的评选标准千差万别,从全国部分学校公示的评选标准来看,仅是对学习成绩的单项要求就五花八门。有的要求有学科成绩的省级奖项,有的仅要求综合成绩排名为上一学年的班级前十名即可,这就给“萝卜评优”留了空间。
省级优秀学生评选条件看似宽泛,但实际上评选范围很窄,普通学生很少有机会。一些高中教师和学生认为,一些学校在评选省优、省“三好”的过程中,名额往往是戴着“帽子”下来的,普通学生想要争取难度很大。
保送政策收紧后如何遴选特殊人才?
此次教育部公布取消省级优秀学生的保送政策后,各地高中师生、高校、教育招考部门普遍表示,这是增强高考招生公平性的又一大举措,回应了民众诉求,反映了国家从严管理、营造公平公正氛围和环境的决心。
不过,一些高校也产生了担忧:省级优秀生保送路子堵了,是不是意味着选拔特殊优秀人才的途径又少了?会否回到仅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老路上?
黄友文说,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评价学生的指标更加多元,已经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统考单一评价指标。除了高考统考成绩,体现平时成绩的学业水平测试和体现德智体美全面表现的综合素质评价,构成“两依据一参考”,成为高校选拔学生的新标准。
在新的高考制度下,统考的比重占整个录取分不足30%,其余成绩可以通过“一年多考”获得,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还可以由考生根据自己兴趣和优势自行选择,怪才、偏才等可以在这个新的招考体制下脱颖而出。同时,高校的自主招生还为通过选拔的这类人才给了20-50分不等的加分优惠。
“可以说,自主招生和新的高考改革,规避了之前省级优秀学生等保送制度的弊端,是对保送制度的替代或改良。如何既保证公平性又兼顾科学性,是下一步人才选拔和评价要解决的问题。”黄友文说。
专家认为,一些好的政策往往因为在执行中不公开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督而走歪甚至中断。新的高考制度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也一样,需要在执行中有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招录过程必须阳光透明。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高考招生 | 自主招生 | 招生计划 | 高考招生简章 | 高考保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