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概率问题作为常考题型之一,考生不想丢分此题型必然不能不复习,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准备了“行测概率问题:古典概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资讯!
行测概率问题:古典概率
概率问题在国省考以及一些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出现,且难度适中,所以各位考生对于概率问题这一板块内容的学习必须要有信心。今天就带大家来看一下概率问题中的考点之一——古典概率。
概念 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或机率、可能性,是数学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是一个在0到1之间的实数,是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
古典概率强调的是等可能性,即各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基本公式
如果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等可能事件数有n个,而事件A包含的等可能事件数有m个,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例1.某个品牌的罐装饼干中,有不同动物形状的饼干共100个,其中狮子形状的有30个,小猪形状的有40个,兔子形状的有30个。小明从罐中任意取出一把饼干,发现狮子形状的有10个,小猪形状的也有10个。此时,小明接着取出一个兔子形状饼干的概率是:
【答案】C。解析:要求一罐饼干中取出兔子形状饼干的概率。结合题目中“任意”两字,即对于每一个饼干来说取到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即该题目求解的为古典概率。找到总的等可能事件数,虽然该罐饼干中一共有100个饼干,但是已经取出10个狮子状,10个小猪状,即剩余的饼干数为80个,即总的等可能事件数为80。符合要求的等可能事件数,即兔子形状的饼干数量,初始的兔子饼干数量为30,且没有取出,即符合要求的等可能事件数为30。所求概率为30÷80=3/8。
例2.箱子内有除颜色外都相同的5个白球,4个红球。从中任取两球,取到的两球至少有1个是白球的概率为多少?
【答案】D。解析:所求从箱子中任取两球的概率为多少,“任取”即取到每一个小球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即古典概率问题。总的等可能事件数,即从5+4=9个小球中取2个,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且互换顺序对结果没有影响,为组合。符合要求的等可能事件数,即两球中至少有一个为白球,所以这两个球可以是一白一红,也可以是两白。每一种都能符合要求,即符合要求的事件分成两类,而分类相加。
第一类:一红一白,即从5个白球中选一个,有五个等可能事件数;4个红球中选一个,有四个等可能事件数。而必须是红球和白球同时存在时才符合要求,即分步相乘5×4。
第二类:两白,即从5个白球中选择两个,与总的等可能事件数计算同理,即。符合要求的等可能事件数为5×4+10=30,所求概率为30÷36=5/6。
行测选词填空技巧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选词填空是最为常见的题型,给大家提供一种读题方式,让大家在做选词填空题时游刃有余。接下来我们通过题目来学习:
【例1】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就必须讲认真、不________,重理解、不________,肯钻研、不________,爱思考、不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浅尝辄止 人云亦云 马马虎虎 囫囵吞枣
B.囫囵吞枣 浅尝辄止 人云亦云 马马虎虎
C.马马虎虎 囫囵吞枣 浅尝辄止 人云亦云
D.人云亦云 马马虎虎 囫囵吞枣 浅尝辄止
【解析】答案:C。通过题目我们可以得知,在挖空处有4个“不”字,很明显,这4个“不”字都是说明一定保持前面的态度。“讲认真,不能不认真”,“重理解,不能理解太浅”,“肯专研,不能太肤浅”,“爱思考,不能不动脑筋”。浅尝辄止:不深入钻研;人云亦云:没主见,只会随声附和;马马虎虎:做事不认真,不仔细;囫囵吞枣:不经过消化理解,笼统接受。那么依次对应意思填入空内,C项最适合填入空内。故本题答案选C。
【思路】当题目当中出现“否定词、转折词、对照词、变化词”的时候,一般来说,上下文之间会形成一种相反相对的关系,也就是上下文之间意思是相反的。此刻我们只需要根据挖空地方的呼应点,填使得句子形成反义关系的词汇即可。
我们再来一道题目验证一下:
【例2】对当前学校教育不足的反思,让家长们的目光________地转向了传统德育。但传统德育自身有着一整套方法,不能________,应全面了解和运用,才能起到实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假思索 以偏概全 B.不谋而合 穿凿附会
C.不约而同 断章取义 D.义无反顾 望文生义
【解析】答案:C。通过第二空的“不能”可以得知,与后文“应全面了解和运用”形成反对关系,那么前后两句话意思相反,第二空所填词汇应该是“不全面”的意思,可以排除B和D。穿凿附会: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望文生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不出确切的解释。剩下A和C的第二空都符合。那么此时题目难度就降低非常多了,第一空中家长们的目光应该是没有事先约定好,就一起转向了传统教育,那么可以排除A。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故本题答案选C项。
行测主旨观点题:破除错误思维
在公务员行测备考的过程中,大家一定有很多困惑。今天就来讲解一个困扰很多同学的问题——主旨观点题找不到重点句。
找到重点句似乎成了确定正确选项的“唯一途径”。快反观一下自己,你中招了么?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执着”:总觉得重点在开头结尾,总是对体现开头结尾部分的选项情有独钟;总觉得看到“但是”就万事大吉,殊不知此“但是”并非文段重点部分;通读全文觉得都重要又都不重要,于是开始不知所措。
如何破?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行文认知。行文中除了总分、分总、总分总、因果、转折外,还有并列、顺承、复杂文段。所以,找不到重点不可怕,也许全文都是重点。
【例】①在美国,自2008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从未超过5%,而高中辍学者的失业率在2009年和2010年的高峰期却增至15%以上。②在所有经合组织成员中,这一趋势已经很明显:新增的工作越来越需要拥有高学历和高技能的工人。③因此,很多工人正在被抛弃。④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计,到2020年,美国对大学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达到150万人——而未完成高中学业的工人将出现近600万人的剩余。
解析:题干一共四句话,我们发现③句以“因此”开头,但并非重点句。③句是在②句的分析上得到一个结果。分析一下四句话:①对比2008年以来大学生和高中辍学者失业率的情况,低学历人群的失业率高于高学历人群。②、③句介绍了所有经合组织成员中更需要高学历工人。④句介绍了麦肯锡的预计,到2020年,高学历工人需求缺口比低学历工人大。故而文段从失业率、企业新增需求和未来需求缺口三个维度介绍了高学历人群和低学历人群的就业前景差别越来越大。因此我们需要把握全文提炼共同点,归纳概括主旨。
你学会了么?破除错误思维会让我们在备考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练练手吧,请看下面这道例题。
【例】虽然研究如何获得幸福的热情和实践在世界各地从未停止过,而对积极心理学的需求却从未像当今社会这般迫切。目前全球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发病年龄也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就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抑郁症的蔓延也在加剧。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要未得到满足的时候,解释为什么不幸福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当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正面临着一个难解的悖论——“财富带给我们的好像并不是幸福”,而他们正尝试在积极心理学中寻找答案。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物质生活水平与幸福感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B.拥有财富并不是获得幸福的充分条件
C.人们为什么会对积极心理学产生强烈需求
D.积极心理学是解决“幸福悖论”的必由之路
【答案】C。解析:文段首句提到当今社会对积极心理学的迫切需求,接下来通过抑郁症患病率和发病年龄等数据引发了一个悖论,让人困惑,故而人们开始尝试在积极心理学中寻找答案。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人们为什么对积极心理学产生强烈需求。故答案选C。
行测片段阅读不可不知的“秘密”
片段阅读是公务员行测考试的常见题型,一般以主旨观点题目考察居多,需要我们总结概括整个文段的意思。对于主旨观点题目的掌握不少考生存在读不懂,耗时长,选不准这样的问题。小编将通过例题带领大家说一说片段阅读的解题方法,来强化一些认识,总结一些技巧。
【题目再现】 目前一些地区出现了相对贫困问题, 这是由于这些地区的人群缺乏信息和资源。在现代信息社会中, 掌握较多信息和资源的人群能够获得更多的致富机会; 相反, 缺少信息和资源的一部分人群就会被逐渐分化,成为相对贫困人群。要针对相对贫困问题的产生根源和主要特征, 在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形成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技术扶贫、信息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文化扶贫、减灾扶贫、医疗扶贫等解决相对贫困的多层次资源支撑和保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相对贫困受到各种条件与因素的制约
B.形成解决相对贫困的多层次资源支撑
C.信息和资源是造成相对贫困的主要因素
D.解决相对贫困是扶贫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解析】B。题目围绕是什么原因导致相对贫困问题和解决办法是什么而展开。第一句说导致相对贫困问题的原因是缺乏信息和资源,第二句和第三句通过正反论述说明,信息和资源的不同导致了人群的贫富差异,段末句说要解决相对贫困,需要多层次资源支撑和保障。段末的对策句是对于文段的总结,为重点内容。
分析选项,文段说导致相对贫困的原因是缺乏信息和资源而已,不涉及各种条件与因素,与文意不符合,排除A;B和作者描述的针对问题找解决方式是一致的,虽然没有涉及到保障,但是支撑和保障属于近义词,可以概括,为正确选项;C对应的是文段第一句,表述正确,但文段非重点,排除;D解决的是扶贫,是说我们应该如何扶贫的问题,而文段当中是如何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另外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到底是不是扶贫的重要内容与途径,文段无涉及,排除。故此题答案选择B。
【题目再现】荣格说:“一切文化将最终积淀为人格。”对家的依恋和向往,构成了中国人十百年来的文化人格,以至于亲情眷顾成为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文化胎记,过年回家成为春节最重要的节日仪式。年复一年,亿万个家庭的团圆故事总会在春节集中上演,“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成为春节这股文化潮汐持久不衰的生动见证。
关于划线的段首句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A.为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
B.增强现象描述的说服力
C.可以让表达更简洁凝练
D.是对段旨的提炼和概括
【解析】D。文段第一句话荣格说“一切文化将最终积淀为人格。”引出话题,第二句对家的依恋和向往,构成了中国人十百年来的文化人格,第三句,进行总结,因此过年回家成为春节最重要的节日仪式,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也就是春运,成为春节这股文化潮汐持久不衰的生动见证。所以核心表达就是中国人的文化构成了人格,过年回家是生动的见证。A段首句引用荣格的观点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就是话题的铺垫,引出为观点作证明,正确;
B引用的是名人名言,也就是权威的话,确实有很强的说服力,正确;C荣格的话,本身就很短,体现出的特点是微言大义,可以使表达凝练正确。所以,解释错误的为D,分析行文明确知道文段重点是二三两句中的中国人文化和人格的关系,所以首句不是段旨。
推荐阅读: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