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找因数课件(精华五篇)

字典 |

2023-09-18 08:12

|

推荐访问

因数课件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编写完整的教案是实现有效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需要。关于与“找因数课件”相关的议题是本文的主题,这会是对你有用的!

找因数课件(篇1)

  1、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能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找出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列举、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算理。

  评价任务设计:

  1、教师对学生能够利用列举法、短除法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学习情况的评价。

  2、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评价。

  3、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评价,及时评价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实际表现。

  师:这个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的非常清楚,我们再来看看他是怎么分的。(课件演示)

  预设:汇报出错,比如4厘米――师引导观察:如果用边长4厘米的小正方形来分的话,长可以分几个呢?这样还能不能把长方形正好分完呢?

  同位互相看一看各自是怎样分的,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小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或者是6厘米,最多是几厘米呢?

  师:这些小正方形的边长1、2、3、6与长方形的长24和宽18之间有什么关系啊?

  生:1、2、3、6是18的因数也是24的因数。

  师:我们把18和24的因数都找出来,对比着看一看吧!

  师:看来,这和我们刚才的想法是一样的,1、2、3、6既是18的因数,也是24的因数,我们就把1、2、3、6叫做18和24的公因数。

  师:其实在前面的课前作业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公因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师:刚才我们分别列举出了18和24的因数,又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叫列举法。【板书:列举法】

  师: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看出它们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集合圈的形式表示出来。

  师:左边的集合圈表示的是18的因数,右边的集合圈表示的是24的因数、因为它们有公因数1、2、3、6,所以我们就把两个集合圈合在一起。

  右边这一部分呢?大家一起说!两个集合圈相交的部分呢?左半部分又表示什么呢?大家一起说右半部分表示的什么?

  师:下面请同位互相说一说集合圈中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师:看到这道题你能不能直接填呢?那应该先怎么办?

  生:先找到16和28的因数和公因数,再填集合圈。

  师:请同学们先在作业纸上列举出16和28的因数,再填集合圈。

  给大家说说你先填的什么?又填的什么?

  师:同学们,除了用列举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有一种方法也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但是需要你用心观察才能发现,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师:18和24公有的质因数2和3与它们的最大公因数6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2乘3等于6

  师:根据这个发现我们就可以把两个短除式合并在一起,用短除法来求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

  师边板书边讲解……

  师:最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就能得到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了。

  问:现在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用短除法求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下面请你用这种方法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快速的完成在你的作业纸上!

  师:接下来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把它完成在你的作业纸上!

  师:我们在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时候,除了列举法和短除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课件演示、介绍)

  师:同学们!春季运动会马上就要到了,学校花束队买来了两种颜色的花准备来扎花束。(课件出示,师读题目要求)

  问:大家一起告诉我最多能扎多少束?这样每一束花里面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呢?

  师:同学们!早在很久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就已经在研究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了!

找因数课件(篇2)

  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里面的最大公因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学会用多于一种的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培养有序思考的思维习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的难点是灵活运用多于一种的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这节课的设计我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引入、理解新知和理解运用。在引入的教学部分,我设计了解密码锁的环节,分别让学生找出18与20的所有因数,再找出它们共同的因数。这样除了可以复习找出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以外,还进行了对新知识两个数的公因数的铺垫,为后面的概念教学起到启发的作用。

  在理解概念的教学部分,我最主要的设计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两个数的公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条件,把边长4厘米与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分别铺在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上面,要选择出合适的正方形。通过这些操作进行比较分析,从具体形象方面去感受理解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这个概念。接着再通过相关的提问与沟通,把两个数的公因数这个概念的内涵和本质梳理清晰,使学生从概念的定义上明确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促进了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其中,学生们还通过与别人的合作、交流,逐渐学会用合适的语言把概念表达清楚。

  在理解运用的教学部分,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用不同的列举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上,引导学生应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这个概念,运用多于一种的方法灵活有效率地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在全部学生都能够理解最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讨论,发掘出效率更高、更快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且让学生通过比较练习逐渐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后面约分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学习是关键,因此,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与有效的教学有密切联系,必须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提供必要的指引与点拨,关注活动的情况。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在发表意见时的有效生成,梳理并引导理解,也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

找因数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公因数、互素数的概念,会判断两个数是否互素。

  能力目标:教学中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猜老师的小灵通号码是:6的最大因数;最小素数的4倍;最小的素数;比10小的最大偶数;8的最大因数;最小的自然数;表示没有的数;

  复习原来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抢因数”游戏。

  3、交流比赛心得。

  讨论如何两个人共赢。

  移动集合圈,把公有的因数填入重叠部分。

  ②完成书上第55页:写出9和15的因数,再写出公因数,并完成集合圈。

  二、教学“公因数”的概念。

  宣布游戏规则:把属于你这个数的因数填入集合圈内,谁多为赢。

  小结:要想自己不输,要先拿自己和对手都需要的卡片,像1,2,4,既是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我们就说1,2,4是12的公因数。(板书:公因数)

  4、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想自己百战百胜,就的知己知彼,战胜对手并不是竞争中的最高境界,如果能两个都赢,不是更好吗?

  5、指导看集合圈,得出概念。

  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渗透集合的思想,进行思想教育。

  明确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的公因数就是较小数的因数。

  明确互质数的概念。

  1、完成书上第55页表格,填完后说一说,这几组数的公因数有什么特点?

  3、你觉得应该怎样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素数?

  5、游戏互动。

  找出与自己学号互质的数,组成互质数。看谁找得最多。

  6、随机板书几种一定互质的情况和可能互质的情况。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练习。

  1、按要求写出互素数。

  ①两个合数互素;

  ②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互素;

  ③两个都是素数互素;

  2、明辨是非。

  ①2是互素数。

  ②互素数是没有公因数的两个数。

  ③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一定是互素数。

  ④只要两个数是偶数,那么这两个数就不能成为互素数。

  ⑤成为互素数的两个数,一定是素数。

  3、请你当参谋。

  老师有一间厨房要铺地砖,长30分米,宽24分米,请同学们帮老师选一选,用多大的正方形地砖才能铺得既整齐又节约呢?(地砖的边长为整分米数)如果老师想铺得快点,你认为哪种砖最合适?

  4、考考你:

  东方小学五(1)班有男同学27人,女同学18人,一起去划船(每船不超过6人),要保证每条船上的男女同学都分别相等,请你算算应该租几条船?每条船上最多坐几人?

  巩固本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明确概念。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找因数课件(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109――P1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1、操作:用这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乘法算式。

  师:刚才通过摆不同的长方形,我们得到了3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别小看这3个算式,其实在这里面有许多数学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学的新奥秘。

  师指3×4=12 说:因为3×4=12,所以我们就说3是12的因数(板书:因数),4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板书:倍数);12是4的倍数。

  小结:是呀,我们不能直接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要清楚的表达出来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看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板书:和)。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1、师:看黑板上的3个算式,你能找到12的所有的因数吗?(学生齐说。)

  问:如果没有算式,你能找出24所有的因数吗?先想想怎样找?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师讲解: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的吗?(师边讲解边一对一对的板书24的因数)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小结:其实老师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对一对找的,这样就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了。看来,有序的思考问题对我们的帮助确实很大。

  问: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找3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说。

  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3依次去乘1、2、3、4……,乘得的积就是3的倍数。

  找出5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师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8的倍数有哪些?48的因数又有哪些?

  学生填一填,集体订正。

  师:6的因数有(1,2,3,6),把前三个因数相加,你会发现什么?(1+2+3=6)

找因数课件(篇5)

  1、电脑显示:小红家卫生间是长方形,如右图,小红爸爸准备装修卫生间,要在地面上铺正方形地面砖,要选边长为几分米(整数)的地面砖,才能不用锯分就能整齐地铺满地面砖呢?

  学生说出:我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每行6块,铺4行,也正好。

  让学生说出:还可以用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铺地,每行3块,铺2行。

  小红爸爸要铺得快一点,那一种铺法最好?

  [设计意图:课始,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有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去,通过设疑,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又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学习的目标。]

  师:那我还要问一问,你们是怎么想出可以用边长是1、2、3、6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呢?

  师:我们可以把这4个数叫做18和12的公因数,最大的一个是几?

  由此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学生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形成概念。]

  让小组代表逐一汇报:

  方法1:8的因数:1、2、4、8 ; 12的因数:1、2、3、4、6、12

  [设计意图: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利用观察、发现、设问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逼近结论、求索方法。通过说思考过程、师生讨论,让学生的推理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创新增添活力。]

找因数课件(篇6)

  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会决定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潜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齐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4、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二)、学习求一个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A、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能够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齐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样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样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能够吗?为什么?(不能够,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能够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必须是,而最大的必须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取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能够用集合表示。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向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B、找倍数:

  1、我们一齐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样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3,6,9,12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样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状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能够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师:我们明白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样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齐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

  因数与倍数指的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教学反思:

  教材上,探究因数这部分的例题比较少,只有一个:找18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一对对”地找出15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究18的因数。透过“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思考并发现:按照必须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进而又借助体态语言——打手势,让学生说出30和36的因数,到达了巩固练习的目的。又明确了像36当两个因数相等时,只写其中的一个6。这样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贴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找因数课件(篇7)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知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又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但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不包括0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带来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数的特征。如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时,都是先让学生在100以内数的表格中圈出2、5的倍数,再通过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它们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技能: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数学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

  问题解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通过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找因数课件(篇8)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8—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师:想不想知道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师: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呢?

  师:增加一点难度,用一道算式说明你的想法,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你是怎么摆的,好吗?

  生:一行摆1个,摆了12行;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课件出示摆法。

  师: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用课件舍去一种)

  生: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

  生:一行摆3个,摆了4行;也可以一行摆4个,摆3行。

  师:对,如果把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就只有这三种摆法,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更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下面的三道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的新课就藏在这三道乘法算式里面。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

  2.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我们以3×4=12为例,在数学上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12也是4 的倍数。这里还有两道算式,同桌两个同学先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生1:12是12的因数,1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是1的倍数。

  师:说的多好啊!虽然有点像绕口令,但数学上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再一起说一遍。

  生:2是12的因数,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师明确: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所说的因数和倍数都是指自然数,(0除外)。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没有发现12的因数一共有哪些? (生边说老师边有序的用课件出示12的所有的因数。)

  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因数和倍数?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教学寻找因数的方法。

  1、找一个数的因数。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不过刚才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一个奥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谁能在五个数中把哪些数是36的因数一口气说完?

  师:说出几个36的因数并不难,关键是怎样找的既有序又全面,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1)、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交流。

  2)、把这个数的因数找全以后,把你的方法记录在下面。并总结你是怎样找的。

  2、探索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找一名有代表性的作业板书在黑板上。

  师生共同边说边有序的把36的所有的因数板书出来。 师:还有问题吗?

  生:你们没有,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找到6就不再接着往下找了?

  师、生共同总结找因数的方法。(一对一对有序的找,一直找到重复为止)。

  3、巩固练习。

  找出下面各数的因数。

  4、寻找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找一个数的因数,并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学生非常喜欢,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

  四、教学寻找倍数的方法。

  1、找一个数的倍数。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么你能像刚才一样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倍数吗?

  师:找一下3的倍数。30秒时间,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

  师:你太厉害了!你把语文上的知识都用上了,太真聪明了!难道不该再来点掌声吗?

  课件出示3的倍数。

  师:你能像总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一样,来总结一下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总结: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设计意图】在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时,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去合作交流,并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丰富了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中发展自我。

  认识“完美数”。

  师:(课件出示6的因数)在6的因数中还藏着另外一个秘密,(这是孩子们都瞪大眼睛在看,在听!)我们把6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去掉,剩下1、2、3,然后把它们再加起来又回到6本身,数学家给这样的数起了一个名字,叫“完美数”。依次出示第二个、第三个一直到第六个完美数。

  小结:其实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秘密还有很多,它们在等待着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研究、去探索。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反思: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里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找36的因数,我巡视了一下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数学生写的算式不按一定的次序进行。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如何找不重复也不遗漏。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这时如果再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总结就更好了。

找因数课件(篇9)

  反思本课教学,我认为教师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习和新知的传授能够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首先教师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学号别在胸前,本节课的教学围绕学号展开,也就是借助学号这个载体,让学生复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同时在教学最大公因数概念的时候,也是借助学号完成的,这样的设计联系了学生实际,借助学生最熟悉的学号这个载体,完成了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二、教师注重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来揭示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12的所有因数和18的所有因数同时到前面来站好,当学生找不到位置的时候,教师引导全体同学作裁判,这些同学应该站在什么位置?从而来揭示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种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了学习节奏和精神状态,对学生探索、构建新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可以激发矛盾,突出知识的生长点,唤起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激情。在这个前提下“公因数”和“最大因约数”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三、课堂教学中体现了精讲多练。

  本节课,教师从复习导入到新知结束,只用了不足15分钟。余下的时间学生做练习,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比较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规律。练习的设计主要是体现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在分层次的练习活动中探索并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学生今后求最大公因数的速度和正确率。练习容量比较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找因数课件(篇10)

  复习目标:通过复习,能又快又准地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又快又准的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现在,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我们已经学会了好几种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又快又准)

  下面我们就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24和36)。

  2、谈话:有些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一眼就能看出,你想试一试吗?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8和16( ) [ ]27和9( )[ ]

  13和39( ) [ ]51和17( )[ ]

  问: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能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6和1( )[ ] 5和7( )[ ]

  11和8( )[ ]9和10( )[ ]

  4、你能说出下面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吗?

  14/21( ) 35/45 ( ) 22/33 ( ) 80/90 ( )

  5、说一说每组分数中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3和4/7[ ] 3/5和9/10[ ] 5/9和5/6[ ] 7/8和11/12[ ]

  2、a = 4b(a、b都是整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 )

  5、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乘积。( )

  谈话: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现在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家想挑战吗?

  1、长途汽车站每隔8分钟向a地发一辆车,每隔10分钟向b地发一辆车,这两趟车早上7:00同时发车,第二次同时发车是什么时候?

  2、一篮鸡蛋,5个5个地数,6个6个地数,都少了2个,这篮鸡蛋至少多少个?

  3、有一种长方形地砖,长6dm,宽4dm,至少取多少块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4、有两根长分别是32cm和40cm的木条,把它们锯成同样长的小段(每小段都是整厘米数),并没有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

  问:读了这道题后,你认为哪些地方要引起大家注意?

  5、把一块长20cm宽15cm的长方形红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且面积尽可能大的相等的正方形,一共可以剪多少个?

  6、思考题:

  李老师把25本练习本和15支铅笔,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练习本多了1本,铅笔少了1支,你知道这组最多有几个同学吗?

找因数课件(篇11)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中的内容。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力求达到下面的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

  3、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在教学中我发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力求突出以下三点: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移中学。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分为五个步骤:

  1、动手操作:在教学公因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因数。首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一个长18厘米、宽12浪漫的的长方形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

  2、想象延伸: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还有那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边长“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就能铺满大长方形。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因数的概念的过程。

  3、归纳总结: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铺满大长方形。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

  4、根据 学生的总结我及时板书课题,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

  5、反例教学:让学生说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为了及时巩固,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因数,填写在书上。

  (设计目的: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公因数,使知识不在枯燥无。让学生到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学以致用。教学例4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学生可能说三种方法,一是先找12的因数,从12的因数中找18的因数;二是先找18的因数,再从中找出12 的因数,三是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相同的因数。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在此基础上,揭示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明确集合图中省略号的作用。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

  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首先设计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判断题,进一步让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做到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

  接着让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然后分别完成2、3题。小组交流。

  (练习的设计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拓展应用,逐层加深,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运用实践机会。)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说你掌握的方法。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155406.html
延伸阅读
今夜的拥抱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爱情执手相依的美好时刻。~~或许你也在整理收集类似的句子吧?下面的内容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发结婚照说说(通用98句),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1、
2023-09-18
出国留学网小编特意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食品承诺书”的资料。如今,在现代工作环境中,文档处理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和肯定范文的价值和重要性,并通过背诵范文来提高自
2023-09-18
春蚕园丁蜡烛燃烧,天梯精神更灿烂。不辞辛劳地培育栋梁,努力工作更有奉献精神。教以解疑惑,塑造灵魂爱无边。个性知识魅力强,神圣使命心灵。~~还有与此相类似的句子吗?考虑到你的需求,出
2023-09-18
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您提供了大量关于“树的实践报告”的相关信息,每个人都有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的机会和责任。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需要写报告,报告要结尾要具体切实
2023-09-18
宴会邀请函篇1私人宴会英语邀请函范文directions:youwanttoinvitesomefriendstoaparty.writeaninvitationlettertot
2023-09-18
找因数课件篇1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数加减法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能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找出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
2023-06-16
这是出国留学网小编在网络世界里寻觅到的一篇精选“质因数课件”文章,如果您还需要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
2023-09-02
通常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教师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即使有些教案还没有编写,现在也有充足的时间。教案是管理和评估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出国留学网强烈推荐阅读“质因数课件”这篇文章,它绝
2023-06-21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案是为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的必要工具,大家是不是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今天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
2023-08-21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建议您阅读一下“课件”。通常,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会准备教案课件,并要求每个人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是展现教师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方法,相信对大家有所
2023-06-16